噪大葦鶯

噪大葦鶯

噪大葦鶯(學名:Acrocephalus stentoreus):上體概為橄欖棕褐色,眉紋淡黃;眼先褐色由眼先延伸至眼後,形成不明顯的貫眼紋;頭側餘部較頭頂部為淡;兩翼表面與背色略同;飛羽和尾羽均為暗褐色,羽緣淡棕色。頦、喉白色,胸棕色,喉和胸均具纖細的暗色縱紋;腹部中央近白色;下體餘部概為淡棕色。虹膜橄欖褐色或沙褐色;上嘴褐色或灰褐色,下嘴棕白色,嘴緣蠟黃色;腳暗灰色。

留鳥於埃及及中東;繁殖於中亞及喜馬拉雅山脈,越冬至印度;夏季繁殖鳥於中國南方,越冬鳥至東南亞、菲律賓北部、馬來諸島、蘇拉威西島至澳大利亞。該物種分布於從埃及一直到中國南方和澳大利亞的廣大地區。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世界,中國,亞種分化,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噪大葦鶯雌雄羽色相似。上體橄欖棕色,尾下覆羽較淡呈橄欖棕色,眉紋棕白或皮黃白色,眼先黑褐色並經眼周延伸至眼後,形成不明顯的黑褐色貫眼紋,頭側餘部較頭頂淡。兩翅覆羽與背同色,飛羽暗褐色,羽緣淡棕色,第二枚初級飛羽較一枚為短,第三枚與第四枚初級飛羽等長。尾暗褐色,羽緣淡棕色,頦、喉白色或棕白色,胸棕白色,喉和胸具細的暗色條紋,有時縱紋極不明顯,腹淺棕白色或白色,腹側和兩脅淡棕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淺棕色或棕黃色。
虹膜橄欖褐色或沙褐色;上嘴褐色或灰褐色,下嘴棕白色,嘴緣蠟黃色;腳暗灰色。
該種與大葦鶯羽色近似。除飛羽式不同外,較大葦鶯為長,喉和胸均具暗色縱紋。
大小量度:體重♂30g;體長183-196mm;嘴峰♂21mm,♀21-26mm;翅♂84-91mm,♀86-89mm;尾♂79-86mm,♀79-80mm;跗蹠♂29mm,♀28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于海拔400-900米低山平原地帶湖泊、河流、水塘、沼澤等水域邊葦叢、灌叢和草叢中。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行動機敏、迅速、常躲躲閃閃、快速地穿梭於葦叢、灌叢或草叢中。繁殖期間常站在蘆葦或其他水草與灌木頂端長時間鳴叫不息,尤其是清晨和黃昏喜歡站在蘆葦頂端鳴叫,見人接近後立即落入草叢,稍後又偷偷地沿蘆葦莖跳到頂端,如人已遠去,則繼續鳴叫。告警時作沙啞的"chack"或"churr"聲;鳴聲甜美,間雜較高而尖的嘎嘎聲及具有特徵性的"ro-do-peck-kiss"短句。聲較大葦鶯悅耳而少沙啞;通常於夜間鳴叫。
食性主要以昆蟲及其幼蟲為食,也吃小蛙以及甲殼類等無脊椎動物。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阿富汗、巴林、孟加拉國、中國、埃及、厄利垂亞、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索馬里、斯里蘭卡、蘇丹、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泰國、土庫曼斯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葉門。
流浪:黎巴嫩。

中國

四川東北部萬源、西南部西昌,貴州西南部望謨、東南部從江、中部貴定、都勻等地(繁殖鳥)。
噪大葦鶯分布圖噪大葦鶯分布圖

亞種分化

噪大葦鶯(10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與年代
1
噪大葦鶯中南半島亞種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amyae
E. C. S. Baker, 1922
2
噪大葦鶯阿拉伯半島亞種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brunnescens
Jerdon, 1839
3
噪大葦鶯蘇拉威西亞種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celebensis
Heinroth, 1903
4
噪大葦鶯菲律賓亞種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harterti
Salomonsen, 1928
5
噪大葦鶯龍目亞種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lentecaptus
Hartert, 1924
6
噪大葦鶯以色列亞種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levantinus
Roselaar, 1994
7
噪大葦鶯斯里蘭卡亞種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meridionalis
Legge, 1875
8
噪大葦鶯爪哇亞種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siebersi
Salomonsen, 1928
9
噪大葦鶯指名亞種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stentoreus
Hemprich & Ehrenberg, 1833
10
噪大葦鶯摩洛加亞種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sumbae
Hartert, 1924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營巢於水域或水域附近的蘆葦叢或水草叢中。巢多築於由3-4株捆在一起的粗壯而直立的活蘆葦莖上。巢全由蘆葦建造而成,一般離水面或地面30-60厘米。巢呈深杯狀,大小為:外徑15厘米,內徑7.5厘米。營巢由雌鳥承擔,雄鳥在附近鳴叫。每窩產3-6枚卵,多為4-5枚。卵呈淡白色或綠白色,綴以褐色、黑色和淡紫灰色深淺兩層斑點。卵的大小為18.3-21.4毫米×14.1-16.0毫米。孵卵由雙親輪流承擔,孵化期14-15天。雙親共同育雛。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