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羌

嘗羌,羌族,生年不詳,出生在雲南滇池(今晉寧晉城),昆明青羌滇王。

基本介紹

  • 本名:嘗羌
  • 所處時代:公元前
人物生平,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嘗羌,懷柔施政,鼓勵雲南昆明地區羌人部族以滇池四周平川為農田,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增強國力,讓族民居安一方。對四鄰部族友好相處,不主張武力相併。公元前122年,漢武帝派使臣王然於,柏始昌等為開闢南方絲綢通商路到印度(身毒國),到達雲南滇池,嘗羌王友好接待西漢王廷使臣,並派熟識路徑的羌人幫助拓路長達一年之久。後因昆明羌部族中一部落不許尋徑通路,追殺西漢使臣,嘗羌為了整個族人的和睦,沒有反對昆明部落羌人的反抗,說服西漢使臣另選通道。
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西漢王室派兵數十萬征伐“西南夷”,西南羌人區戰敗,被西漢王室歸為武帝版土,設牂牁雲南),越西(四川西昌)、沈黎(四川大渡河區)、武都(甘肅武都)等五郡。西漢使臣王然於等二到滇池,勸嘗羌王入朝歸漢土,但滇池東北的勞浸,靡莫兩個羌部落不願聽從,堅決反對昆明青羌地區歸人西漢王朝版土。於公元109年(西漢元封二年),西漢王廷派四川巴蜀兵數萬征滅了雲南勞浸,靡莫兩個羌部落。之後,已知四川,貴州等鄰里羌人區已降附西漢王室,歸人西漢版土,便降附了西漢王室。西漢王室京都在陝西長安,對雲南鞭長莫及,為了安定雲南,在昆明設定了益州郡,晉任嘗羌為滇王,統率雲南昆明青羌地區,並贈給嘗羌雲南滇王王印。
嘗羌晉任雲南滇王后為促進昆明地區的發展,為了顧全大局,同意在雲南開拓通向身毒(印度)的通商大道(能通行馬隊、馬車大道),昆明羌人為中國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開拓立下不朽功績。嘗羌在昆明地區完整保護羌民族地方文化的同時亦吸收了中原先進華夏文化的成份,學了一些農業生產的先進方法,著重引進了手工業生產方面的先進技術,為雲南地區的農業發展、手工業產品發達,起了推動作用。
滇王嘗羌統領雲南羌人不僅對雲南開發作了重大貢獻對四川的開發亦作了重大貢獻。據《華陽國志?南中志》載,到東漢覆亡後的三國時期,公元225年(蜀建興三年),蜀國四川)謀臣諸葛亮南征,在雲南遷“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郡所當無前,軍號飛。分其贏弱配大姓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曲,置五部都尉,號五子。”七、八萬雲南羌人富有最強的戰鬥力為蜀國爭霸天下,南征北戰,所向無敵,號飛軍,青羌部曲由五郡發展為七郡,平時生產,戰時為軍,為蜀國安定南中,增強蜀國國力,抗衡北方魏國的曹軍起了主力軍作用。出身甘肅天水的羌族名將姜維人蜀後,更加增強了蜀國的軍事力量,使四川的蜀國(包括雲南、貴州)能三分天下,力鼎西南。

史書記載

四川上古史新探》載:“西南的大部民族及西北各民族皆是古時康、青、藏高原上居住的羌族支。”《中華古文明大圖集?不同種系的南方民族》記道:“羌人除了在青藏高原上發展外,還曾向南方遷移,進入雲貴地區。他們的後裔,在秦漢時期被稱為昆明、叟或僰,是所謂西南夷的主要成分,活躍於今川西南和雲南地區。隋唐時期,又有烏蠻和白蠻的稱呼,並由他們建立了南詔國。後來,大理取代了南詔,沿存至十三世紀中葉。宋元以後,白蠻被稱為僰人、白人或爨,後稱為民家、白族。烏蠻被稱為羅羅或羅羅斯等,至近代改為彝族,從烏蠻中還發展出磨些、和尼、粟粟、基諾等族,逐步演變出今天的納西、哈尼、傈傈、拉祜、基諾等民族。”
雲南各族古代史略》亦稱道:“藏緬語源於我國古代的氐羌族,分化成滇僰(漢代)、叟、爨(東漢末至唐初),白蠻(唐、宋)為主的白語支;以“昆明”(漢、晉)、烏蠻(唐、宋)為主的彝語支;以尋傳(唐、宋)等為主的景頗語支。”
四川青衣羌江流域(雅安樂山)的青衣羌,雲南的青羌自公元前207年秦滅蜀後,隨著各地不斷爭戰的戰火,青衣羌和青羌人不斷南遷出國境人了緬甸、越南、高棉,成為東南亞世界性民族,故今高棉仍有20萬羌裔,緬甸還有“仁安羌”地名,越南人稱祖籍在四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