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地區越劇團

嘉興地區越劇團

嘉興地區越劇團,前身為1950年10月成立的上海市復興越劇團。成員以男班的男演員為主,後聘請充實了女小生江雲升、幼素娥金龍女子越劇團(科班)的年輕花旦張金月等,實行男女混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興地區越劇團
  • 前身:上海市復興越劇團
  • 演出歷程:《爭兒記》自1959年始,一年內演出165場,觀眾達15000人次
  • 所獲獎項:《復婚記》在1981年省現代戲調演中獲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
藝術影響,演出歷程,所獲獎項,劇團簡史,成立之初,分設一二團,文化大革命後,重組,

藝術影響

演出歷程

爭兒記》自1959年始,一年內演出165場,觀眾達15000人次,曾在杭州勝利劇院為文化部長沈雁冰作專場匯報演出。曾被上海越劇院、浙江越劇二團、湖南省花鼓戲劇院等全國24個劇種、180餘個劇團移植上演,浙江省話劇團移植為《鬥爭在繼續中》參加華東區話劇觀摩演出。《山花爛熳》於1965年1月參加華東戲曲現代戲觀摩演出大獲成功,羅瑞卿等領導觀後給予讚揚,《文匯報》、《解放日報》撰文推薦。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舉行座談會,稱其“從本子、立意、題材、結構、語言到演出,都有水平”。劇本發表於《收穫》雜誌。演出實況攝成電視舞台紀錄片,主要唱段錄製成唱片。後根據中共中央華東局及省文化局的指示,以浙江省戲曲現代戲演出團的名義,赴江蘇南京、無錫、常州、蘇州等地演出,受到當地黨政領導和民眾的歡迎和讚揚。全國眾多劇種、劇團移植上演。杭州京劇團移植改編為《花明山》參加華東區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邢竹琴先後出席1956年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群英會與1960年全國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群英會。?

所獲獎項

《復婚記》在1981年省現代戲調演中獲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演員優秀表演獎及導演、作曲、舞美等9項獎。

劇團簡史

成立之初

1952年底進嘉興市寄園演出,受到當地領導部門關注,1953年5月更名為嘉興市復興越劇團。
1954年進行民間職業劇團登記,更名嘉興專區中心越劇團,屬專署文教科領導,為民辦公助。黃力新任政治指導員,葉紹奎、幼素娥為正副團長。
1955年1月邀請邢竹琴進團,領銜上演《西廂記》、《拜月亭》等劇,聲譽大振。張金月飾紅娘一角,初露才華。演出劇目另有《宋景詩》、《屈原》、《鄭成功還我台灣》、《王翠巧》、《獵虎記》及現代戲《漳河灣》等。
1956年10月由省文化局批准為全省地市級唯一的全民所有制劇團,命名為浙江嘉興越劇團。地區任命邢竹琴為團長,幼素娥、葉紹奎為副團長。
1957年段一輝從浙越二團調入任作曲。
1958年,隨嘉興專署機關遷往湖州。地委書記陳冰把顧錫東調去為劇團寫戲,大大增強了該地區的藝術創作力量。
1959年更名為嘉興專區越劇團。

分設一二團

1962年分設一團、二團。一團為女子越劇,幼素娥、葉紹奎任正副團長,主要演員有幼素娥、范雪琴、王美麗、孔天華、沈賢芳、錢苗娥等。導演施鶴慶、作曲顧嘉華、舞美設計王劍秋。劇目有《左維明巧斷無頭案》、《葉香扮巡按》、《燕歸樓》、《何文秀破鏡重圓》等。二團為男女合演,以編演現代戲為主,能今亦古,文武皆備。團長邢竹琴。主要演員有邢竹琴、張金月、邵雲鵬、虞忠花、孟玲玲、鄭自豪、錢笑笑、張小秋、陳彤等。導演王瑗,技導朱順慶、屠順見,作曲段一輝,舞美設計沈玉麟、張智勇。劇目有現代戲《爭兒記》、《打賭》、《銀鳳花開》、《三擺渡》、《涼亭會》、《搭便船》、《山花爛熳》及《首戰平型關》、《一家人》、《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胡伯伯的孩子》、《紅燈記》等;古裝戲有《忠烈記》、《碧血揚州》、《梅娘子》、《謝瑤環》、《楊門女將》、《雙陽與狄青》、《白季子》、《孟麗君辭婚》及神話劇《張四姐鬧東京》等。

文化大革命後

“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解體。
1977年招收學員開辦嘉興地區文藝訓練班。演出了男女合演的《青春路上》、《映山紅》、《半籃花生》等現代小戲與大戲《風華正茂》等。
1977年12月恢復原建制。查康國任團長,導演王瑗、鄭瑞棠、朱敏,作曲顧嘉華、朱國柱,舞美設計劉祖鵬等。主要演員張鑰、筱霞芳、周雯芳、梁紅玉、來群英、張興和、李偉勇、包惠英、朱軍、殷耀華、馬捷、裘鋒等。男女合演隊演出了顧錫東的現代戲新作《紅葉經霜》、《花落花開》、《復婚記》等。
1980年在省青年演員會演中李偉勇、於嘉演出《包公索狀》分獲演員一、二等獎。褚志平飾演《盜印》中葉香獲演員三等獎。後李偉勇評為省越劇最佳青年演員之一。女子越劇隊演出了新編歷史劇《漢宮怨》及《姐妹緣》、《三救郎》等。《漢宮怨》久演不衰,譽滿江、浙、滬,獲1980—1981年文化部、中國劇協頒發的優秀戲曲劇本獎。在上海錄製了唱片。?
1980年底為培養女子接班人,劇團開辦藝訓班。
1982年,時任地區文化局副局長的顧錫東,為這批新人編寫了《五女拜壽》,在湖州連演滿座。他又為培訓班男角取為“新”字輩、女角取為“秀”字輩,合稱“新秀”輩,此為浙江省在“文革”後的首批小百花演員。此後相繼又排演了《三弟審兄》、《四喜臨門》、《長樂宮》等劇。在滬受到越劇界、戲劇界和廣大觀眾的讚賞。?

重組

1983年撤地建市,已稱青年越劇團的藝訓班歸屬湖州市,稱湖州市越劇團。原地區越劇團回嘉興市,與原嘉興市越劇團合併,重新組建成嘉興市越劇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