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嗩吶

嘉祥嗩吶

嘉祥嗩吶是一種傳統音樂形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嗩吶演奏風格獨特,質樸豪放,高亢激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祥嗩吶
  • 特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主要流派:五大流派
  • 發展歷程: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簡介,主要流派,發展歷程,

簡介

嘉祥嗩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嗩吶演奏風格獨特,質樸豪放,高亢激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嗩吶藝術的發展中,經過專業演奏人員的交流學習、共同切磋。無論是在傳統曲目的挖掘整理上,還是在演技水平的提高上,都有了突破性的飛躍。嘉祥嗩吶按曲式題材可分單曲牌體、曲牌連墜體、曲牌變奏體、戲曲曲牌體以及新編曲目5種類型,專業人員現場採錄挖掘整理出123首瀕臨失傳的傳統曲牌,刻印成冊,集成寶貴的資料,並有30首載入《中國民間音樂集成·山東卷》。特別是大型歷史祭祀套曲《拜鼓曲》最為珍貴,經過去加工創新的改造,鼓樂齊鳴,氣貫長虹,堪稱鼓吹樂中的黃鐘大呂。

主要流派

就藝術風格而言,嘉祥鼓吹樂大體可分為五大流派。東鄰大運河與濟寧接壤的疃里鎮,以楊興云為代表的“楊氏班”,受聖人禮樂影響,以大型祭禮套曲為主要演奏內容,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吹打並重,氣勢恢宏,清末以前多為官府祭祖拜壽雇用。西接菏澤地區的老僧堂鄉,以曹瑞啟為代表的“曹家班”,音色純正,柔和甜美,尤以演奏《婚禮曲》、《百鳥朝鳳》等喜慶曲牌為特長。以大張樓鎮任同祥為代表的“任家派”,除演奏《大開門》、《落子》之外,還以戲曲曲牌和曲藝曲牌為主,音色明亮,感情細膩。以趙興玉為代表的黃垓鄉“趙家班”,地處嘉祥、鄆城、梁山三縣交界,廣納縣內外優秀曲牌,形成了音色寬厚、高昂明亮、粗獷豪放、力度較強的獨特風格。南部山區以山清水秀、武術雜技著稱的紙坊鎮,湧現出賈傳秀為代表的“賈家班”,音色清脆,起伏激盪,趣味橫生,常以咔戲、吹戲及《大開門》曲牌為主,還吸收揉進了魔術、雜技、燈光等多種特長和技巧,常以“火燒葡萄架”、“二龍吐須”等節目博得觀眾陣陣喝彩。
嘉祥嗩吶嘉祥嗩吶

發展歷程

1990年5月,嘉祥縣成立嗩吶藝術協會。
嘉祥嗩吶嘉祥嗩吶
1993年12月,組織百人嗩吶方隊,協助山東電視台拍攝《億元村里娶新娘》等專題節目。
1995年9月,組織百人嗩吶方陣參加國際孔子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並進行了串街表演。
1996年5月,組織70餘人的嗩吶方隊去濟南參加齊魯民間藝術展演並獲紅牡丹獎。
1996年,嘉祥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嗩吶) 之鄉”。
1997年2月,組織40餘名嗩吶樂手代表濟寧市參加山東省民樂大賽,獲集體演奏一等獎。伊雙來演奏《開門子》獲一等獎。趙長雲演奏的《百鳥朝鳳》獲二等獎。
1997年4月,組織嗩吶人員40餘人赴山東省出席首屆農民藝術節閉幕式,以精彩的集體表演,獲得了省領導的好評。
1997年10月,組織嗩吶人員20名參加了全國首屆機械工作會議,進行了專場表演。
1997年12月,參加了國家郵電部在濟寧舉辦的中國水滸節郵票發行儀式,演奏人員有軒子斌、伊雙來、韓曉臣、王連盟、趙善終、伊紅華。
1999年9月,組織百人嗩吶方隊參加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進行嗩吶藝術表演,並赴濟南泉城廣場參加了民間藝術展演。
1999年11月,伊雙來、趙長雲、李保存代表濟寧市赴四川、重慶參加了全國第九屆群星獎匯演,鼓吹樂《拜鼓曲》獲一等獎。
2000年9月,組織15名嗩吶演奏人員赴南京參加了第六屆中國藝術節。
2002年11月,組織24位嗩吶藝人參加了國家文化部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群星獎匯演,鼓吹樂《儒鄉鼓韻》、《拜鼓曲》獲群星獎。
2004年,中國·嘉祥石雕藝術節上,千人嗩吶合奏《麒麟呈祥》創造了群體嗩吶合奏的新紀錄,並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2006年2月,嘉祥嗩吶藝術團參加“相約文博會”山東省暨濟南市民間藝術展演。
2008年2月,嘉祥嗩吶入選文化部公布的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