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老三首

《嘆老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五言古詩,作品出處為《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嘆老三首
  • 出處:全唐詩:卷433-7
  • 作者:白居易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詩詞原文,作者簡介,

詩詞原文

晨興照青鏡,形影兩寂寞。少年辭我去,白髮隨梳落。萬化成於漸,漸衰看不覺。但恐鏡中顏,今朝老於昨。人年少滿百,不得長歡樂。誰會天地心,千齡與龜鶴。吾聞善醫者,今古稱扁鵲。萬病皆可治,唯無治老藥。我有一握髮,梳理何稠直。昔似玄雲光,今如素絲色。匣中有舊鏡,欲照先嘆息。自從頭白來,不欲明磨拭。鴉頭與鶴頸,至老常如墨。獨有人鬢毛,不得終身黑。前年種桃核,今歲成花樹。去歲新嬰兒,今年已學步。但驚物長成,不覺身衰暮。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因書今日意,遍寄諸親故。壯歲不歡娛,長年當悔悟。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