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青選

單青選(1880年-1961年),字聲三,地方教育界人士,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潞灌鄉郝莊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青選
  • 出生日期:1880年
  • 逝世日期:1961年
單青選幼年刻苦讀擋,常帶乾糧入塾讀。嚴冬室內寒冷,以簍置麥秸,納足其中。清末,參加秀才考試,以案首入選,後科舉廢,遂以教讀為業。教讀之餘,勤奮讀古今史書。題居室名:“主敬齋”。生平以“敬”自勵。中華民國建立,單青選入直隸師範進修,畢業後,在本村試辦初級國小。民國六年(1917年)南皮各區學生漸多,全縣高小僅有二所.均距莊十餘里,學生升學困難。單青選借鄰房為校舍辦起高小。校舍不足,單青選率子侄和曾寶填,與學生一起操作,改建校舍。郝莊地理偏僻,師資、經費困難,單青選四方奔走。後高小遷馬村,為南皮縣立第三高小。單青選繼辦馬村高小後,著力創辦中學,因民國政府教育廳干涉,不予備案,計畫中途夭折。民國十一年(1922年)單青選被任為南皮縣教育局長。在任八年,南皮各村普遍建起初小,五個區成立起高小,城內創辦師範一所,自兼校長。民國十八年(1929年)單青選以病辭退教育局長職,家居不久,華北各地推行地方自治,公推單青選為馬村鎮公所主持人。時,軍閥混戰,各派紛爭,散兵游勇,藉機蜂起。有“馬司令”一夥,自稱“天下第一團”,燒殺搶掠,宣稱“天下第一團,窮富都該錢”。單青選組織曲莊、龍門寺、劉莊等村,聯村防守,守望相助。奉系軍閥褚玉璞,任直督。誣三村人民“造反”,擬擁兵進剿。單青選不避兇險,親赴天津“遞呈”訴訟,事競息。民國二十年(1931年)倡修《南皮縣誌》,單青選為館長,書成,單青選告誡子、侄說:“忠信篤敬,人人當行,爾等初入社會,須知世路崎嶇,操持不可虧,苟有虧,縱富貴,勿相見!”
“七七”事變起,單青選集全家商議,對子侄說:“忠孝難雙全,我年老體健,家中婦孺,尚可照料;淵兒喜武,穎侄學實業,皆報國之道。你等在外,勿以家事懸念。”其子莆淵,河北省立二中畢業,入直魯聯軍陸軍幹校。l928年直魯軍被國民黨軍擊潰,參加國民軍任營副。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進攻南京,亡於是役。亡後,單青選在北京,正主持“津南試館”。侄囂穎在玉門油礦,仿苗淵字型與青選通信。至抗戰勝利後,豁穎到京,始將莆淵殉國訊息,告知青選。單青選得知後,說:“人孰無死,貴在其當為國殉身,死得其所耳!何悲乎?”
單青選管理“津南試館”館務多年。“津南試館”清際為津南六縣(滄、南、鹽、青、靜、慶)舉子旅舍,民國時,為各縣在京學生及滄南各界在京人士雜居之寓所,魚龍混雜,皆投“津南試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南皮流亡反動地主崔向東與曹景星結合,發起組織南皮縣流滄“還鄉委員會”,推選單青選為主任委員(單末到職)。不久,滄縣解放,單青選寓居於京,晚年,以舞劍、吟詠自娛,寫書作畫消遣,著有《主敬齋詩集》10卷。積文稿、日記、史料盈箱。“文化革命”中,盡被焚毀。
1961年春,單喆穎由淮南到北京,叔侄相見,談至深夜。自吟日:“歲在辛丑;萬象更新,正月廿九,是吾誕辰;春風浩蕩,大氣混沌,茫茫塵海,愧余未純!”次晨無疾竟卒,年8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