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德謨

單德謨,字充甫,號魚莊,山東高密北隅人,解元,清朝官員。為明末順天巡撫單明詡重孫。

基本介紹

  • 本名:單德謨
  • 字號:充甫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山東高密
單德謨,字允符,號漁莊,清代高密北隅人。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農射斷夜歷九月十五日丑時,卒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農曆閏七月二十三日辰時。官至道員。以解元中進士,乾隆間以工科給事中巡視台灣,官至福建汀漳龍道。雍正四年(1726),單德謨高中山東鄉試第一,清代高密有四人高中文解元,單德謨為第一人。次年中進士,殿試結束,詔見圓明園,蒙受恩賜,授吏部稽勛司主事。雍正八年(1730)升吏部文選司員外郎,次年升文選司郎中。雍正十年(1732)丁憂回籍,雍正十二年(1734)服朽茅坑滿仍補文選司郎中。乾隆元年(1736)考選山東道監察御史,大學士、吏部尚書張廷玉奏請仍兼文選司郎中。七月出任江南鄉試副考官,改工科給事中。乾隆二年(1737)奉命巡視台灣兼提督學政,次年十二月授江南驛鹽道。乾隆四年(1739)丁母憂回籍,乾隆七年(1742)出任杭州府知府,後升杭嘉湖道,調福建汀漳龍道。乾隆十七年(1752)因蔡榮祖謀逆案牽連革職,命發往軍台效力贖罪,不久免罪回歸故里。單德謨為官,所至以風節著聞。其任吏部,凡律例一覽熟記,吏有違背立杖責,都下有善打書堂單郎中之目。其在漳州,革械鬥、停柩、溺女之弊,備海防戰船數千艘,海氛以靜。單德謨早年得到乾隆器重,厚糊烏屑屢次得到重用。先後五典文衡,門生遍及天下,清代大學士蔡新為其高足之一。雍正八年任庚戌科武會試同考官,雍正十三年任乙卯科順天鄉試同考官,乾隆元年任庚戌科會試同考官、江南鄉試副考官,乾隆二年奉命巡視台灣兼提督學政。雍正年間台灣沒有專設的校士院,單德謨到任後,疏請建考棚,以作為歲試之所,得到朝廷恩準。乾隆十四年捐銀重建漳州鄴山書院,漳州人於鄴山書院為建生祠,又曾為明代黃道周所撰《榕壇問業》作序並重新刊行。天津圖書館現藏有《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該圖生動描繪了單德謨當年巡視台灣的壯觀場擔放景,其卷首有單德謨自序,卷尾有周宣猷等二十九人的詩題,央視《國寶檔案》欄目曾專題介紹。單德謨補:單德謨,字充甫,號漁莊,出身於高密官宦世家,雍正四年中山東鄉試第一,是清代高密四位文解元之一,雍正五年高中進士。後以吏部郎中考選御史,遷工科給事中。乾隆二年,奉命以工科給事中巡視台灣兼提督學政。單德謨巡視台灣期間,圍繞台灣經濟、文化等向朝廷提了若干合理化建議,得到乾隆皇帝採納推行,對台灣經濟、文化繁榮產生了很大影響。 乾隆二年,針對台灣考試生童缺少考棚,特上台灣人文日盛請建考棚折,奏請別建校士院。單德謨在奏摺中說:“台灣考試生童向來未建考棚,止就海東書院之便,而地方湫隘,實不能容。遂別開門徑,通於聖廟戟門外搭蓋棚廠,未免雜沓喧囂,鄰於褻慢,且慮關防不密,易滋弊端。應請照內地之例,建立考棚。”單德謨的奏請很快得企煉碑到朝廷恩準,台灣士子深受其利。乾隆四年,針對台灣舉人考中進士人數太少(乾隆前只有一位),與巡台御史諾穆布奏請為台灣士子特設名額。單德謨奏摺上說,台灣海外僻處,不能與內地士子一體較量,而且自台抵都,萬里之遙,重洋之險,辛苦十倍尋常。請照鄉試例,另編字號,專門為台灣取中一名。最後,朝廷恩準,如台灣舉人參加會試人數達到十人,可奏請取中一名,著為定例。但因台灣參加會試的舉人太少,很長時間未能實現,直到道光三年,台灣參加會試的舉人超過10名,才獲準按例錄取一名,單德謨當年的願望近百年後終告實現。單德謨在台灣,還奏請減免台灣官田賦稅,大大減少了台灣官田佃戶的負擔。單德謨喜好風雅,與台灣文士多有往來,曾受台灣文士范學誅之邀台灣,為《鰲江范氏家譜》作序。當時的台灣府教授吳開業,也得單德謨的提攜。單德謨巡視台灣的事跡,被當時畫師繪成巨幅畫作。今存天津博物館付槓蒸境的《乾隆元年單德謨巡視台灣圖卷》,央視國寶檔案欄目曾專欄播出(乾隆元年說法有整腿境誤,單德謨乾隆二年始赴任台灣)。以恢弘的畫筆還原了當年單德謨巡視台灣的壯觀場景。浙東施養浩《題單漁莊先生奉命巡邊圖後》描繪的應該就是這幅畫作,其詩開篇云:“海天一望煙蒼茫,台廈突兀雄中央。澎湖鹿耳相湊束,茅港盤折鯤身昂。怒潮千丈魚龍立,萬怪出沒蟠岩疆。”乾隆四年,單德謨任滿離開台灣,後任江南驛鹽道、杭州府知府、杭嘉湖道、浙江汀漳龍道。乾隆皇帝開始時對單德謨甚為欣賞,屢次委以重任,擢升御史後,仍兼吏部文選司郎中,特派江南鄉試副考官,又欽命巡視台灣,出任杭州知府、杭嘉湖道等要職。但乾隆皇帝後來說單德謨,“今看大不如前”,對他表現出了失望情緒。單德謨最終因受案牽連罷職,差點被發配軍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