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中醫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解剖部位名。

①似指今之氣管;

②泛指今之咽部和喉咽部,是咽喉的俗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喉嚨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中醫解讀,一、似指今之氣管,二、咽喉的俗稱,中醫套用,一、咽喉的生理功能,二、咽喉疾病,三、咽喉與臟腑的生理聯繫,四、咽喉與臟腑的病理聯繫,

概念

①似指今之氣管。
②泛指今之咽部和喉咽部。

中醫解讀

一、似指今之氣管

《靈樞·憂恚無言》:“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重樓玉鑰》卷上:“蓋喉嚨為息道,咽中下水谷。”《類經》卷二十一:“人有二喉,一軟一硬,軟者居後是謂咽喉,乃水谷之道,通於六腑者也;硬者居前是謂喉嚨,為宗氣出入之道,所以行呼吸,通於五藏者也。”似指今之氣管。

二、咽喉的俗稱

即咽和喉的總稱,即泛指口咽部和喉咽部。

中醫套用

咽喉

一、咽喉的生理功能

喉嚨是咽喉的俗稱,《內經》明確指出咽具有司吞咽的功能,喉具有行呼吸、助發聲的功能。如《靈樞·脹論》曰:“咽喉小腸者,傳送也”,《靈樞·憂恚無言篇》謂:“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此處咽喉相當於解剖學的咽部),(素問·太陰陽明篇)謂:“喉主天氣,咽主地氣”。如又說:“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唇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懸雍垂者,音聲之關也,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這裡的描述雖然不如現代醫學詳細和準確,但說明了咽喉是司吞咽的器官,喉是發音器官,口齒唇舌也起到了輔助作用。

二、咽喉疾病

咽通病除了吞咽障礙,呼吸不利之外,又可影響發聲,引起語言障礙。咽喉又是手少陰心、足厥陰肝、足少陰腎以及足太陰脾、足陽明胃、手太陽小腸等經脈之所過,故其病變又多與心、肺、肝、腎及脾胃小腸等經脈經氣逆亂、功能失調有關。
1、喉痹
喉痹是中醫喉科的一個常用病名,首見於《內經》。《內經》所稱喉痹實為多種疾病的總稱,包括了喉痹、喉風、乳蛾、喉喑、白喉及部分口腔病患,為廣義之喉痹。而後世醫家對咽喉病的分類漸趨詳細,病名病種更趨專一,將喉痹作為一個獨立的疾病出現,稱為狹義之喉痹,專指咽部紅腫或微紅,咽癢不適等咽部的實證或虛證的病變。
2、嗌塞
嗌塞,是指咽部有堵塞的感覺。《內經》認為是燥熱所致,還指出過勞及情志因素,致氣機郁滯,氣結痰凝於咽喉,致咽部不適。
3、嗌痛
嗌痛,是指咽部疼痛。咽為水谷之道路,如咽腫疼痛則不能納食,或吞咽困難。腎脈、小腸之脈俱絡於咽喉,小腸為心之表,故心、腎有熱或陰精不足,虛火上炎皆可為咽痛。臨床亦多見外感寒熱或風寒化熱所致。因於外感者,其病多急發;陰虛所致者,病發緩慢。
4、咽乾
嗌乾即為咽乾。咽乾為津液乾涸,常兼有口渴,口粘如膠,為熱盛傷津,津不上承而致咽喉乾燥。咽乾有虛有實,有寒有熱,與腎、脾、心、督脈均有關係,其病機總以津液乾涸為主。
5、失音
《內經》認為人所以能發出聲音,是會厭、口唇、舌、懸雍垂、頏顙、舌骨等協同作用,又與氣的盛衰有關。所以,凡這些發音器官有病或氣虛、氣機不暢皆可影響聲音,重則引起失音。《內經》認為失音同時也與臟腑功能有關,如精血不足,氣虛不能滋養喉嚨,可為失音的原因;五臟之經脈皆絡於舌或咽,如果五臟之經脈阻滯,鬱結於咽喉,亦可為失音症;外感風寒或風熱,致使咽喉紅腫,氣道不暢,會厭開合失常而致失音。暴瘖多為實,因邪阻會厭,開闔不利。虛損病後期亦可出現㾦,屬虛,為氣虛無力衝擊發音器官所故。

三、咽喉與臟腑的生理聯繫

1、與腎的生理聯繫
腎與咽喉可以通過經絡相連,如《靈樞·經脈》篇曰:“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由此可推斷,腎之陰精陽氣是通過經絡上濡咽喉,咽喉得陰精陽氣的濡養和推動,才能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腎精充沛則咽喉肌膜榮潤,咽喉的吞咽、發聲功能正常。
2、與心的生理聯繫
心與咽喉脈絡相連,《靈樞·經脈》篇云:“心手少陰之脈……其支者,從心繫上挾咽”,心之經脈挾食管而上,循經咽喉,心經氣血循脈上注於咽喉,咽喉得氣血之濡養,方能潤澤通利,功能正常。心主神明,喉司發聲。心藏神,神使氣,氣發聲,故聲雖出於喉,而所以使其發生者則由心所主。故《仁齋直指方·卷八》曰:“心為聲音之主”。
3、與脾胃的生理聯繫
《素問·太陰陽明篇》謂:“咽主地氣”,原註:“咽乃陽明水谷之道,屬胃而主地”,說明了咽喉與胃的關係密切,脾與胃相表里,脾為胃行其津液,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也是津液化生之源。只有脾胃健運,才能使水谷精微運化正常,津液充盈,上潤咽喉,咽喉得津液濡養才能發揮其正常功能。
4、與肝膽的生理聯繫
《素問·奇病論》明確指出:“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即咽為肝之使,咽為肝之使是指咽的通暢及吞咽功能受肝氣疏泄的支配,咽喉生理功能的正常發揮,有賴於肝氣調達。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咽司吞咽,以通為順,肝氣疏泄功能正常,氣機調達,升降舒利,經氣調和,則咽嗌通暢,吞咽順利。
肝藏血,主疏泄,調暢氣機,舒和情志,其脈循經喉嚨。喉行呼吸主司發聲,以通為和,肝血旺盛,則喉受血而能聲。肝氣疏泄,功能正常,氣機條達,情志調和,則喉門開合順利,聲道通暢,而發生暢亮,呼吸之氣通行亦順利。
5、與肺的生理聯繫
咽為飲食之道,又為肺氣通行之路,喉乃肺氣通行之門戶。咽喉為呼吸之氣必經之地。呼則氣經喉、咽而出於鼻,吸則氣經咽、喉而入於肺。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對咽嗌的通利,喉門的開合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喉門的開合與肺氣的宣降關係最為密切。肺氣的宣降為喉門開合提供了動力,而喉門的開合又為肺氣的宣降、呼吸的通暢提供了條件。肺、喉之間密切配合,相互為用,方能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及呼吸之氣的順利通行。

四、咽喉與臟腑的病理聯繫

1、與腎的病理聯繫
腎虛可致咽喉病證。如腎陰虧虛,咽喉陰津不足,肌膜失養;虛火上炎,灼傷肌膜,均可使咽喉不利;腎陽虛衰,陽氣不足,肌膜失於溫養,亦可致咽喉病證;亦有腎陽不足,外感於寒,易致邪克咽喉者,所謂“直中少陰”或暴寒客咽(喉)。如果腎精虧虛,可致咽喉失於陰精的濡養而乾燥,如《靈樞·經脈篇》云:“腎足少陰之脈,是主腎所生病者,咽腫上氣,嗌乾而痛”。
2、與心的病理聯繫
心與咽喉脈絡相連。若心血不足,無以濡養咽喉,則可見咽喉乾燥,澀滯不適;心脈瘀阻,氣血不暢,咽喉血脈澀滯,則可見咽喉肌膜暗紅增厚,乾澀不利;若心經有熱,循經熏灼咽喉,則可有咽喉氣熱,吞咽不利等。上述病理也可造成聲音之變化,或聲弱,或聲嘶,或聲帶出血,或失音。
3、與肝膽的病理聯繫
肝及其經脈失調可致咽喉病證。若情志不遂,肝氣不疏,亦可反映於咽喉。若患者情志不舒,氣機不暢,肝氣鬱結,循經上逆,結於咽喉間;或肝氣橫逆犯脾,肝脾不和,脾失健運,津液不得輸布,聚濕成痰,痰氣互結於咽喉間;氣鬱日久,化火傷陰,咽部肌膜失養,加之火灼肌膜,致肌膜血脈瘀阻,乾焮紅腫;肝之經脈,循喉嚨,入頏顙,抵畜門。若悲怒憂鬱,致肝失疏泄,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喉嚨及頏顙肌膜脈絡閉阻,氣血瘀滯。
4、與脾胃的病理聯繫
從臨床表現看,咽喉的一般慢性病多為乾、癢、痛、燒灼感、異物感,主要由津液不足所致,而津液的生成全在於脾,因此,咽喉的疾病與脾胃密切相關。乾祖望認為咽喉乾燥,在於脾之運化升清功能失常,津液不升,枉有滿腹水濕,不能濡養咽喉。
5、與肺的病理聯繫
肺氣通行咽喉,咽喉在通行呼吸之氣的同時,亦受肺氣的溫煦,肺陰的滋養,咽喉方能溫潤榮澤,竅道通暢。倘若肺氣虛弱,衛陽不足,咽失充養,則咽喉易感邪毒,或致乳蛾反覆發作等;若肺陰不足,津不上承,咽喉失養,則可見咽喉肌膜乾燥失榮,乾澀不適,甚或枯萎不澤,若肺氣壅滯,肺熱內生,上蒸咽喉,則可致咽喉腫痛不利等。肺氣宣降,喉門通暢。倘若肺失宣降,或喉門不暢,則均可致咳喘、息難等;肺氣虛弱,宗氣不足,則喉虛聲怯,聲低嘶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