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血

啼血

古代傳說杜鵑鳥乃上古蜀王望帝(杜宇)所化,至春啼鳴,故稱。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啼血
  • 拼音:tí xuè
  • 注音:ㄊㄧˊ ㄒㄩㄝˋ
  • 出處:《華陽國志》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同源典故,運用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啼血
解釋:指杜鵑鳥哀鳴出血或杜鵑哀鳴所出之血。杜鵑鳥口紅,春時杜鵑花開即鳴,聲甚哀切。古人誤傳其“夜啼達旦,血漬草木”。

詳細釋義

典源
《華陽國志》卷三《蜀志》~8~
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於湔。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時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巴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於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巴亦化其教而力農務。迄今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
《昭明文選》卷四《賦乙·京都中·左思蜀都賦》~89~
唐·李善注引《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雲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
《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六《州郡部·劍南道·益州》~937~
《十三州志》曰:“時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鱉冷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國禪鱉冷,號曰開明,遂自亡去,化為子規。故蜀人聞鳴曰:‘我望帝也。’”

同源典故

古帝魂 啼成血 啼血 啼鵑 子規 悲蜀帝 昔帝恨 望帝 望帝啼鵑 望帝歸魂 杜宇 杜宇啼血 杜魂 杜魄 杜鵑啼血 杜鵑魂 蜀帝魂 蜀王作鳥 蜀王遺魄 蜀魂 蜀魄 蜀鳥 魂作杜鵑 鵑啼血

運用示例

顧況《子規》詩:“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樹何山著子規。”
真山民《啄杜鵑》詩:“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陳維嵩《虞美人》詞:“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
魯迅 《野草·希望》:“我早先豈不知我的青春已經逝去了?但以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墜的胡蝶,暗中的花,貓頭鷹的不祥之言,杜鵑的啼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