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龍村

啟龍村

啟龍村隸屬宣威市倘塘鎮,地處倘塘鎮南邊,距 倘塘鎮政府所在地5.5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倘塘鎮47公里。東鄰樂豐,南鄰舊堡,西鄰 倘塘,北鄰東沖。轄7村民小組18個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啟龍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17.33 km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3.5 ℃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

自然資源

全村國土面積17.33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3.5 ℃,年降水量980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總面積7687.6畝(其中:水田329.2 旱畝,地7358.4 畝),人均耕地2.18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1795.7 畝;水面面積364.3 畝,草地136 畝;荒山荒地 2010.6 畝,其他面積4000 畝。礦產資源有煤炭,但近年來深層開採,,難度增大。
啟龍村
水田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但受經濟發展制約,無路燈。全村有135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3.22%),有793 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77.67%),有 502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9.17%)。有928戶通電,有 31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00%、33.94 %和61.2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33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35戶(分別占總數的62%和52.4%)。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部分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7輛,拖拉機1 輛,機車4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90 畝,有效灌溉率為28.49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19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9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5口;未已完成“一池三改”。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占農戶總數的4.9%);有4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占農戶總數的4.6%);有92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占農戶總數的90.5%).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29.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47萬元,占總收入的 17.35%;畜牧業收入715.8萬元,占總收入的19.1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589頭,肉牛124頭,肉羊94頭);林業收入22.6萬元,占總收入的0.61%;第二、三產業收入2234.3萬元,占總收入的59.91%;工資性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2.95%。農民人均純收入4289 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植、勞務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17.58%),在省內務工1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02戶,鄉村人口3545人,其中男性1894人,女性1651人。其中農業人口 3586人,勞動力1985人。該村漢族為主.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85人,占人口總數的 2.3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430人,參合率95.65%;享受低保 123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10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未建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及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 所,校舍建築面積2100 平方米,擁有教師17 人,在校學生664人,距離倘塘鎮中學5.5 公里。截止2010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04人,其中小學生387 人,入學率100.00%,中學生217 人。入學率100.00%。
全村經濟條件差,未建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文體事業發展滯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85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687.6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民主理財等制度,定期開展村務財務公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主要有村務財務、公益事業、救災救濟、計畫生育。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7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1 人,少數民族黨員0 人,其中男黨員 43人、女黨員8人。該村黨支部2003年被倘塘鎮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建有團支部一個,共有團員173人。
村委會由支書、副支書、主任、副主任、委員等5人組成,交叉任職比列30%.

人文地理

該村今存400餘米古驛道;古絲綢之路穿境而過,保存有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軍長周建屏將軍故居;“雲南十九怪”倘塘黃豆腐。歷史文化深厚;風土人情濃郁。

新農村建設

該村已通通村公路、閉路電視、移動或固定電話信號,但道路等級低,農電網改造不徹底,水利化程度較低,學校危房面積大,嚴重製約該村的發展。下步將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機遇,積極爭取各級的支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發展後勁;發揮比較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做強做大煤炭、畜牧、水乾果等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