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決題

近些年來,人們對客觀題的批評越來越多,心理學家和教師都一致認為:客觀題測驗過分關注較低水平的知識和技能,範圍狹窄;測驗只能考查學生的回答結果,不能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及學會知識技能的過程;客觀題很難測量學生在現實情境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客觀題的不足,不少專家提倡多用主觀題,而且也主張把問題解決題納入到課堂評定。問題解決題是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境和目標情境,要求學生通過對知識進行組織、選擇和運用等複雜的程式來解決問題。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間接測驗,另一種是直接測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問題解決題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教育心理學
含義,形式,間接測驗,直接測驗,

含義

近些年來,人們對客觀題的批評越來越多,心理學家和教師都一致認為:客觀題測驗過分關注較低水平的知識和技能,範圍狹窄;測驗只能考查學生的回答結果,不能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及學會知識技能的過程;客觀題很難測量學生在現實情境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客觀題的不足,不少專家提倡多用主觀題,而且也主張把問題解決題納入到課堂評定。
問題解決題是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境和目標情境,要求學生通過對知識進行組織、選擇和運用等複雜的程式來解決問題。

形式

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間接測驗,另一種是直接測驗。

間接測驗

間接測驗:是採用紙筆測驗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或能力。學生在完成時,通常必須寫出若干步驟或過程,以展現他的思路。評分時,按照步驟計分,如果缺少某些步驟就不能得分。平時的理科考試多出這種類型的問題解決題。例如,為了考察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情況,可以讓學生對有關概念進行名詞解釋,寫出某些題型的優缺點以及編制時的注意事項。
在編制和評定間接測驗形式的問題解決題時,教師可以參照論文題的注意事項。不過,還需要注意的是:
1.測驗前應該向學生說明,要求儘量詳細地把解決問題的步驟寫出來。
2.題目可以用表格、圖形呈現,但要配合必要的文字說明。題意應該簡單清晰,使學生明白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3.列出標準答案,包括必不可少的解題步驟和相應的分值。通常年級越低,所要求的步驟越詳細。
4.過程的重要性超過答案。因為除了某些數學題外,大部分測驗的目的是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一定是運算的準確性,所以教師要仔細評卷,把運算錯誤和方法錯誤區別開。
5.因為是分步給分,所以在教師計分時也最好是分步標註上所得分數,最後再相加得到該題的分值。這樣,可以提示學生是在哪一步驟出現錯誤的,尤其對最後答案有誤的學生更加重要。

直接測驗

問題解決題的另一種方式則是直接測驗。例如,同樣是為了考察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情況,它的做法卻是讓學生編制一份測驗國小兩步套用題的測驗。由於它考察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有時我們又把這種形式叫做操作評定(performanceassessment)。操作評定對於考察高級思維技能十分有效,但是往往費時費錢,而且主觀性較大,並且效度也經常受到質疑。
康涅狄克州的教育部列出了一些數學的操作評定題(Wiggins,1994),例如:
(1)給一定的圖表和數據,要求學生解釋圖表和數據。
(2)給一堆數據材料以及相應的判斷和結論,要求學生解釋這些結論是否合理。
(3)提供一份其他學生的作業,包含著最常見的各種錯誤,要求學生指出錯誤所在和原因。
(4)給出公式和數字,要求學生利用這些公式和數字編寫問題。
(5)寫出趨勢或樣本數據,要求學生作出預測。
(6)創設與消費或商務有關的購買、銷售或測量情境,要求學生解決問題。
此外,教師也可能給學生出下列的問題解決題:
(1)構想一個可以解決本市垃圾處理問題的方案。要求只寫可行性措施,不超過500字。
(2)測量學校操場的面積。
(3)自己製作一個簡易門鈴。
在編寫操作評定題目時,要注意下列事項:
(1)題目的內容一般是教材中被常規測驗所忽略或者難以考察的部分。
(2)要緊扣知識和教材,把課本所學的知識作為學生完成操作或任務的一項必要工具。不要盲目追求複雜、偏僻、脫離教材的求解思路。例如,地理教師為了考察學生的知識情況,可以要求學生根據特定的經費預算、文化風俗、地理交通和現實性等情況,制訂出旅遊計畫。
(3)任務需要具體化,給學生創造出一個合情合理的問題情境。
(4)關鍵是設計出有意義的任務,而不是有用的、實用的或者好動手操作的任務。有意義的含義是指:任務能夠激發學生鑽研問題的興趣和思維,當然任務可能會與實際生活有關,但也可能是理論上的爭論。
(5)題目針對的是學生的操作,而不是操練。所以設計出的題目應該具有系統性、層次感,而不是把許多簡單、孤立的任務堆砌在一起,因為通過簡單的操練並不能測查出學生的計畫、推理、決策等高級思維能力。
(6)需要向學生提供範例和評分標準。因為雖然任務是非結構化的,但是它的目標、標準、預期的結果應該是界定良好的,這樣學生才有努力的方向。否則學生會產生疑問:“我做完了嗎?”“我該做些什麼?”“我這樣做對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