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略(經營管理類書籍)

商略(經營管理類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它以《孫子兵法》式的精煉的語言,概括了當今最前沿的經營管理科學,許多觀點出於當代而勝於當代,是一本有現實意義的經濟學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商略
  • 作者:李倫
  • 類別:經營管理類
  • 語言:《孫子兵法》式
《人治篇》,《協同篇》,《借力篇》,《人才篇》,《一心篇》,

《人治篇》

人是企業的靈魂,萬物的主宰,故人治則萬物治。人是萬物之靈,具無限潛力,故治將帥士卒則可坐享萬里江山。士為知已者死,使志士仁人眾志成城,蹈死不顧,則事業必勢如江海,雖萬難亦如蟻潰。知人善任,必先知人之所需,所需者不患多,而患不明,明其需,足其所求,則諸事詣矣。凡人治者皆然:求之以所事必當供之以所需,所需足則所事者必力而從之;通則求穩,窮則思變,所需既足,奚欲流離?故凡戰必先備軍需,軍需足而後軍眾定於心,定於心則忠於事,而後大事可成矣。人需有五層:“生、安、社、尊、成”,即生存、安全、社交、尊重、成功。人治者,當以薪資其生,以制維其安,以邀廣其社,以勵強其尊,以事達其成。人治之要在於足需,足需而後人可治,人可治而後事可成。足需者,基於物,動於智,而成於德。非物無以養人,非智無以用人,非德無以服人。故善治人者,以德、才、勢俱全為上,吾以此見高下矣。

《協同篇》

人之傑者必識人,必力引強於已者為已用。管理之要在於協同,使員工各因其能,各盡其能,協同於企業共同目標之中。協同之理,雖求協同而不苟於協同,使人皆思進,宜常破舊之協同而進入新之協同。人有所長,亦有所短,激所長而動於所長;抑所短而不動於所短,是為企業生之道也。激下而平,激平而中,激中而上,激平凡者而發天才之能,散而聚之,異能而同工之。則企業所聚之人力數倍矣,其勢強,其生機盎然,無往而不利。協同之道,非以強力為之,必依以德。協同之德,為利於企業發展之規範,力可及之、目可見之。協同之德,包括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正直感、責任感。必基於團結向上的團隊精神,制度宜健全,責權宜明晰,使報酬依於勞力,使獎罰依於業績,使勵責依於態度。協同乃人之協同,故用人之重,事關存亡,不可以不察。欲識人者,必全面系統客觀,聽其言,觀其行,察其實績,非虛言可移之,非阿諛可迷之,非誹謗可間之,是為英明之謂也。若虛言阿諛誹謗者興,則言過其實者快,埋頭苦幹者痛,空話之風立形,上下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殆盡,企業不久必危矣。恥庸而榮進,人皆競之,久則良風形之,傳統成之,而財運亨通之。故精神財富亦無價也。聚沙成塔,力不同而道同,是謂之協同。組織即為協力之工具,企業即為協力之團體。

《借力篇》

一人之力微矣,憑物力,殫精竭慮,安可致於無窮?普天之下,唯人與人相知;一人之思,致十人之慮,而致萬人之行, 故管理之道在於借人之力。上借中力,中借下力,下借體力物力,生生不息無窮盡矣。借力之法有二:一計畫,二控制。計畫流程為:知市之需知己知彼,而後確定目標、步驟並指派任務。控制之法有二,一組織,二督導。組織結構應明確職位層次、溝通管道和合作中心。督導以糾下之行,使合於政策及目標。即確立部屬目標;即核察之,協助之管理是人力發展,而非事務指導,管理重在人事處理。管理系統即為人力使用系統,事必恭親者謬矣。力以類增,非人無以致人力增。

《人才篇》

人者,天地之靈秀;才者,萬物之協和。故濟世之才也,必學而思之,思而行之,行而結之,結而創之。學思行結創,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也。品學優又宜合於眾:敏時務以應對兮,持操守以樂群;健實學以良習兮,帥團隊以日新。才可識。當瞻其前,顧其後,發其長,慮其下,而後可人盡其才。可擇時事以問之,側偶然以觀之,動員工以薦之,力排眾議,登長冊以備之。才可求。精英於彼,彼治而我亂,可挖之;詳熟於彼,彼余而吾缺,可借之;聲名顯,可重金聘之;才奇缺,可學府求之。

《一心篇》

企業生物,或微如蟻,或巨如象,皆一心也。蟻所食者屑,所營者穴。象所食者木,所營者力。蓋各依其力,傾心於所營,故能生也,核心業務,利也,異也。故常散而聚之,常聚而統之,則利厚而久之。心一,則力聚於盈,而盈復濟於心,如此循環壯大,可致無憂於業;心散,則力潰,力潰則有盈亦敗,雖龐然亦衰。心專於定,則上下皆明,故資易融,而值易升。心散於亂,則左右皆惑,蓋莫能助。使核心業務分離,界定之,專注之,份額巨之,利潤厚之,行業領導成之。多則惑,少則得。此之謂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