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以下簡稱“思政部”)成立於2009年10月,其前身是社會科學部、馬列教研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洛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部門情況,師資隊伍情況,理念與發展思路,近年所取得的成績,

部門情況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承擔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的一級教學部門,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3個教研室,面向全校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形勢與政策》等7門通識必修課。並設有商洛學院思想文化研究所、社會化問題研究套用科普基地(省級社科普及基地)兩個非教學機構。

師資隊伍情況

思政部現有專任教師22人,包括教授1人占4.5%、副教授11人占50%,講師8人占36.5%,助教2人占9%。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人占4.5%,碩士學位12人占54.5%,學士學位41%。擁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院級教學名師1人,陝西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被評為院級優秀教學團隊。
教師中35歲以上教師總計18人占81.8%,35歲以下4人占18.2%。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1人全部在35歲以上;講師8人中, 35歲以下2人,35歲以上6人;助教2人全部在35歲以下。
教學隊伍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比較合理,是我校思政課教學團隊的主體。

理念與發展思路

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思政部的特點,我們的基本理念是:“緊緊圍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這一根本任務,以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為突破口,樹立大思政、大課堂、大教學的新理念,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本化生活化生態化,努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覆蓋、全天候。”(簡稱“一轉三化”)
我們的發展思路與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內,不斷加大課程建設力度,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實踐化套用化時代化改革,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服務。通過不懈努力,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建設成為校級精品課程,力爭將校級精品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初步建成一支數量充足,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過硬、有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適應教學教研的師資隊伍;教研室設定規範合理、適應教學教研及學科建設需要;學術科研明顯提升,教學方法和手段明顯改進。”

近年所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承擔陝西省教育廳、科技廳科研項目10餘項,主要有“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教育引導問題研究”、“統籌西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樞紐選擇及實現機制研究”、“西部農村貧困文化傳承機制及其消解研究”、“商洛市有效實施循環經濟問題研究”、“西部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轉移途的途徑研究”等;校級項目10餘項。出版《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稿》、《簡明高校黨課教程》、《德育工作若干問題研究》、《和諧社會的政治形態研究》、《中國視角的人類哲學》等論著10餘部,發表論文100餘篇。
其中2013年,思政部獲得省教育廳科研立項2項,教師共發表論文22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其中李龍強副教授主持的《人性關懷、精神塑造與文明重建三重考量下的核心價值觀建構》獲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類一般項目資助。
2014年度思政部建成校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獲得校級教改項目2項;共取得省教育廳項目1項、省教科所項目2項、發表論文15篇,出版專著1部,國內首個思政領域虛擬實驗室也已經獲批在建;我部兩名教師的論文分別獲得第12屆陝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論文一等獎和二等獎,受到高教工委表彰通報。成功舉辦學術沙龍3次,舉辦長安講壇4場次,發行《思想》報2期。各類徵文獲獎10人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