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建築

商周建築,中國獨特的建築體系是在商周時期初步形成的。中國建築基本特徵的一些形式如,夯土台基木構架、斗以及院落式組合、對稱布局等在這個時期均已出現。城市開始有了“城”和“”的區分。周代基本定型的建築禮儀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見彩圖[陝西鳳翔東周時代宮殿蟠虺紋銅製建築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周建築
  • 意義:中國獨特的建築體系
  • 特點:夯土台基木構架斗以及院落式組合
  • 影響:對後世影響深遠
簡介,時間,影響,

簡介

被認為是商朝早期都邑西亳(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和中期都城(鄭州商城)以及晚期都城殷(河南安陽殷墟)均經考古發掘,遺址中有夯土城垣、壕溝、宮殿、陵墓、祭祀場所、手工業作坊等遺蹟。二里頭遺址有大面積夯土台,規模相當宏偉,有廊廡圍繞的廣庭,庭院式布局已見端倪。鄭州商城範圍很大,有宮殿遺址,城垣夯土至今存留地面。殷墟宮室區有很多夯土基址,殘存銅質柱;陵墓使用井構造的木槨,出土精美的石雕和木雕刻,有漆飾痕跡。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是長江流域發現的商代古城,有城壕、城垣和夯土高台上的木構宮殿基址。河北藁城台西村發現十二座商代房基,有單間、雙間、三間數種,牆基夯土築成,還使用了土坯牆。二里頭、鄭州商城、殷墟均在夯土基中發現陶水管,是已知最早的陶質給水排水設施。

時間

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建都於豐京和鎬京(均在今西安西郊);分封諸侯,屬國範圍比商代疆域更為擴大。公元前771年,遷都洛邑(東周王城)。陝西周原(今岐山、扶風一帶)發現周早期的建築遺址,有採取中軸對稱的兩進院落布局,出現最早的瓦,房屋柱網間距加大,建築技術比商代有明顯進步。湖北圻春西周毛家嘴乾闌遺址,有木柱、樓板、樓梯和板牆,反映了長江流域另一種建築體系即乾闌式建築的技術發展。

影響

戰國時期各國生產力蓬勃發展,建築技術迅猛進步;各國都城成為區域性經濟政治的中心,出現了數十萬人口的大城市。現存許多戰國城址,如臨淄齊國故城、曲阜魯國故城、燕下都遺址、楚紀南城址、邯鄲趙國故城、秦鹹陽和雍城、鄭韓故城等,均有高厚夯土城垣,大體分為“城”(王宮所在)和“郭”(居民區)兩部分,規模很大。當時宮室盛行台榭建築,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建造層疊的木構建築,已使用青銅建築構件。當時的斗、欄桿、門窗、瓦飾等的形象可以從西周以迄戰國的銅器、漆器的局部和紋飾中窺見一斑(見周代建築圖象)。戰國時陶質材料類型更多,質量更好,陶質的瓦、脊飾、下水管、空心磚、井圈等大量套用,有的有精美的藝術加工。壁面則有壁畫和彩色飾帶。
春秋戰國時期的《考工記·匠人》中記載的建築禮儀制度和關於城市、道路、溝洫、城垣的規定,是有關中國建築的最早文獻資料。
戰國時,北方諸國為防禦匈奴遊牧部落,修築了長城。這是後世稱為“萬里長城”的偉大工程的開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