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濤甫

唐濤甫

唐濤甫,中國歸僑著名作家福建省作家協會、福建省法學學會會員,泉州華僑歷史研究會、泉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及晉江市作家協會顧問、廈門大學和華僑大學客作教授,併兼任中國內地、香港和菲律賓多家報刊的記者,是晉江市公安局行風廉政監督員、晉江池店僑聯主席;在報刊上發表了法制類新聞報導、報告文學、評論300餘篇,發表文集《歸國之後》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濤甫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晉江池店
  • 出生日期:1939年2月
  • 職業:作家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代表作品:《歸國之後》等
  • 籍貫:福建晉江
人物簡介,主要經歷,家庭背景,獨立生活,教師生涯,投身商海,文學創作,人物故事,人物事跡,愛國愛鄉,開放自家圖書館,成就榮譽,榮譽證書,人們譽稱他為儒商,有關評價,評價一,評價二,

人物簡介

唐濤甫,男,漢族,1939年2月出生,籍貫福建省晉江市,中國共產黨黨員;2005年12月21日成為福建省法學會會員,編號:2518號;1960年至1962年在福建省晉江第二十四中學任教,1963年至1965年致力於電影文學創作,1965年至1973年赴清流縣當文教志願兵,1973年至今,創辦泉州市鴻源汽車配件總公司,現任總經理,併兼任中國內地、香港和菲律賓多家報刊的記者,和晉江市公安局行風廉政監督員、晉江池店僑聯主席;在報刊上發表法制類新聞報導、報告文學、評論300餘篇,發表文集《歸國之後》、《山海風雨》、《海峽濤聲》(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主要經歷

家庭背景

1940年2月出生在晉江池店唐厝村一個華僑家庭,曾祖早年漂洋過海在菲律賓開墾拓荒至乃祖德輝公(唐諒令)一代,開始經營一家日雜商店,開辦一個汽水廠,爾後又創建鐵廠,家道逐漸趨向康裕,德輝公膝下有八子二女,唐濤甫的父親排行第四,於1939年春回大陸,其他子孫均客居菲島或移居台灣。
唐濤甫(照片2)唐濤甫(照片2)

獨立生活

濤甫的父親精通英語、熟諳文學、擅長書法,為濤南的接受教育和承繼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家庭背景。解放後,由於父親出生在菲律賓,伯父又在台灣,給濤甫的求學生涯帶來了厄運,1954年,十四歲的濤甫考上泉州晦鳴中學(七中),開始走上了獨立生活的坎坷道路,家庭出身的消極效應給濤甫的學習生活注入一種積極動力,他希冀像古代士子一樣通過“十年窗前勤苦讀,一朝金榜題名時”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在《燈光的追憶》一文中,回憶說:“凜冽嚴冬,或是春寒料峭的深夜,我只好依在臥室里的書桌邊,借用小墨水瓶自做的煤油小燈完成當天的作業,豆大昏黃的燈光也曾陪伴我走過貪婪追求知識的年代。……雖然五分錢的煤油可供一個星期夜晚點燃,然而,家境貧寒,我只好明智借於鯉城舊海關口碼頭邊上的這盞路燈完成國中學業。”“為了追求書中知識,我也經常到鄰居或同學家中借大煤油燈光完成高中學業。”難以忘卻的諉清和催人奮起的攻讀,深深地烙在濤甫的腦海里,先天聰穎的秉賦和後天刻苦自厲的努力使濤甫學業成績斐然。然而在當時的“階級鬥爭為綱”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儘管濤甫的高考十分優異,但到頭來還是名落孫山。

教師生涯

1960年秋進修完廈大大學俄語全部課程的濤甫。經友人推薦,到晉江二十四中學任教,嗣後又下放到唐厝國小當語文教師。1963年他原在泉州市區的戶口因家庭出身問題被遷回原籍農村,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甘心澹泊地仿效隋朝李密牛角掛書的亦耕亦瀆的生活。1965年對理想的“尋尋覓覓”又使濤甫再次鼓起信心報名參加高考,希望自己優異的成績能獲得“出身無法選擇,道路可以選擇”政策的兌現,當第二次再考上北京語言學院時,但畢竟還是難以逾越的政審關,把他摒之於大學的門檻之外。“淒淒、慘慘、戚戚”中身心疲憊的濤甫承受的不只是難圓大學夢的失落,更有些人歧視他“豆豉鋪不會發芽”刻骨銘心的疾痛,為了增加“道路可以選擇”的,當年濤甫回響黨和政府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自願報名到邊遠偏僻的山區當一名文教“自願兵”,蕭索的秋風伴著飽經風霜、背著行裝的濤甫來到“路隘林深苔滑”的清流山區,進行“脫胎換骨”觸及靈魂改造的煉獄。
唐濤甫(照片3)唐濤甫(照片3)
翌年,文革風暴席捲神州大地,“停課鬧革命”使濤甫“教書育人”的豪情壯志又冷凍起來,“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把濤甫推入命運的低谷:他結婚的第二天晚上便被揪斗,連三代貧農的岳父也受到牽連而挨斗。一種被社會所遺棄的感覺嚴峻地考驗著濤甫對生活真諦的理想。《號子的啟迪》中的一段描述記錄他當時的心態“立於山頂,我悲憤地眺望遠方——風雨里,燕江中的木船飄搖,縴夫們用粗大的韁繩把它拉緊,嘴裡哼著有力的號子,在江邊崎嶇逶迤的小石路上,逆水艱難地前進,放排的工人不畏嚴寒劃著名手中的槳,唱著歡樂動聽的山歌,駕馭著木排繞過九灘十八險。號子和山歌交織在一起,激盪著江中層層浪濤山鳴谷應。這氣壯山河的一幕啟迪了我,縴夫和工人的精神支撐著我瀕臨崩潰的思想防線,鼓起我對艱難生活拼搏的勇氣”經受了暴風驟雨洗禮後的濤甫,懂得了如何直面人生,把自己最為寶貴的青春年華的八年,奉獻給山區的父老鄉親。由來磨礪多正氣,畢竟滌濯出珠璣,他和山村小孩同捧一本書,讓他們在肩蒙起跑線上朝向科學高峰開始自己的攀登。他和山村農民同扶一把犁共耕一塊地,一起揮灑春天耕種的汗水,一起分享秋天豐收的愉悅。有付出終究有收穫,濤甫終於贏得了民眾的好評和社會的認可,《福建教育》1965年第十二期特地刊載《志願兵頌》宣揚他的動人事跡,“在嚴寒的冬天濤甫帶病下水修水輪泵,堅持一個多小時,當地村民十分感動。

投身商海

1973年,在山區生活了八年的唐濤甫告別了清流的青山綠水和情深誼長的村民,懷著一顆對家園的拳拳之心,回到了池店唐厝老家。先後到柴塔、錢頭國小任教。他依然是那樣深深地熱愛著教育事業,因為他深深地理解這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歷史行程中承前啟後的事業。故鄉的云為濤甫撫平心靈的創傷,善良、溫順、勤勞的妻子為他構建了一個寧靜的波斯灣。也許命運之神,冥冥之中定數的安排,或許是那顆不甘寂寞心靈的跳躍,或許是時代大潮洶湧澎湃趨流的影響,兩年後,濤甫毅然辭去教師職位而投身於商海,開拓了他實實在在的企業家生涯。
1975年7月濤甫先後在泉州江南樹兜、晉江青陽、陳埭的幾家汽配廠當了二年的供銷員,走南闖北,銷售交易的經歷開闊了他的視野,也增長了他的才智,且逐漸掌握商界的生意經,隨著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深入進展,泉州僑鄉經濟迎來了史無前例、萬紫千紅的春天,晉江鄉鎮企業注人了新的活力,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趨勢,一向雄心勃勃的濤甫躍躍欲試,大膽地把池店公社農機廠積壓的大量產品往外推銷,把擱在公社心頭上的病灶排除。只是唐厝農機修配廠雖然有多達到3000平方米的廠房和設備,卻只剩下68元的資金,奄奄一息。濤甫根據自己近來的經歷,高瞻遠矚地把目標置放在“經濟發展,交通先行”的基點上,經過細心琢磨和反覆論證,瞄準了汽配市場,毅然把唐厝農機修配廠更改為汽車配件廠。創業伊始,舉步唯艱。沒有資金,濤甫東奔西跑向親朋好友告貸,設備亟需更新,濤甫廢寢忘食四處請人幫助,好不容易終於把企業的框架搭設起來,邁出艱難的第一步。“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孟子將其詮釋為受人謂之“以責人之心責已,以恕心之心恕人”作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準則。古時儒商“雖混跡於廛市——以書生之道行之一切治生家智機巧利悉摒不用,惟以誠待人。”帶有濃厚書生氣的濤甫由於帶著這種觀念經營企業,用人失當,吃了大虧。汽配廠生產剛上馬之際,供銷員背著廠方同瀋陽一家公司簽訂假契約,從中詐欺對方一萬多元結果使汽配廠蒙受了重大經濟損失,且聲譽受到嚴重影響。1981年,汽配廠經營納上正常軌道時,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濤甫又辦起皮鞋廠,結果由於主管人員業務不熟,經驗不足,管理不善,產品質量不過關,造成倒閉,虧損二萬多元,兩次挫折,使濤甫頭腦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失誤,他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把精幹的技術力量和管理人員精中到汽配廠,通過嚴格的技術培訓,完善各種管理規章,落實獎罰措施,充分調動了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也由於濤甫寬厚待人的人文思想凝聚力,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頓時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各種車輛配件在全國市場上打開了局面,贏得了信譽。

文學創作

唐濤甫在學校里是一位善於交際,有一定文學造詣的學生,他經常編輯、抄寫學校年級的牆報和黑板報。師生眾口一詞,說他在文學上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濤甫的同學程飛,在《老闆傳奇》一書中提要介紹唐濤甫時如是說。家學淵源讓他能夠從小便受到良好的傳統文化的薰陶,而產生對文學創作的濃厚興趣,學生時代,他便是個校園中多產的小作家,步入社會之後,道路的坎坷,人情的炎涼,積蘊成胸坎間的丘壑而化成筆底起伏的波瀾,小區的崇山峻岭、大江小溪、綠樹鮮花、天真的小孩、憨實的村民,行乞的童叟誘發創作靈感而迸出瞬間思想火花,匯成詩情畫意的江河。商海起伏跌宕,辛酸苦辣,百感交集的人生體驗化為一瀉江河的萬千感慨。文學是人學是情感的百科全書,它需要深厚的社會生活閱歷,形象的藝術構思,豐富的語言積累,這些,濤甫均兼而有之。
唐濤甫(照片4)唐濤甫(照片4)
出生在華僑家庭,成長在閩南僑鄉的濤甫,那些遠涉重洋背鄉離井華僑對故國家山夢魂縈繞的深邃情思,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年輕的濤甫,曾經有個當電影劇作家的理想,想把華僑生活搬上銀幕,那時候他與上海、北京不少的電影導演和劇作家有過書信往來,虛心地向他們求教。在專家們的引導下濤甫憑著自己的創作激情和辛勤筆耕,終於寫完《歸國之後》和《第二次審判》兩部電影劇作十萬餘字。引起電影創作界的高度重視有些知名人士還親自寫信給濤甫讚賞他的電影劇本頗有新意,但由於當時文藝辦“左”的思想占據主流地位,這兩朵本應綻放媚人光彩的鮮花卻在含苞時凋謝了。如今已是知名企業家的濤甫,依然在心靈深處蘊藏著年輕時的雄心壯志——搞電影創作。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緊張的經營節奏和頻繁的社交活動使他難以如願以償,濤甫和以往一樣在燈光下博覽群書,如饑似渴地吸取電影文學創作的養分。外出經營餘暇,濤甫飽覽名山大川,訪古探幽,開闊自己的思想境界,他相信涓涓細流的匯集必終會成為波濤浩瀚的大海,量上的積累一定可以達到質上的飛躍,便是他夢幻追求理想成真的碩果。

人物故事

唐濤甫,1939年出生在晉江池店唐厝村一個歸僑家庭。他的父親於1941年春回到中國大陸。
因為有著“複雜的海外關係”,“家庭出身不好”的唐濤甫過早體會到了人間的冷暖。在三明清流“上山下鄉”的八年,是唐濤甫最難以忘懷的歲月。在那裡,他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可就在結婚的第二天晚上,他就被揪出去批鬥,後來連三代貧農的岳父也受到牽連而挨斗。
“當時,鄉親們以為我要自殺了,一路追隨。”唐濤甫說,奔至山頂,他悲憤地眺望遠方——風雨中,燕江中的木船飄搖,縴夫們用粗大的纜繩把它拉緊,嘴裡哼著有力的號子,在江邊崎嶇逶迤的小石路上,艱難地逆水前行;放排的工人不畏嚴寒,劃著名手中的槳,唱著歡樂動聽的山歌,駕馭著木排繞過九灘十八險。號子與山歌交織在一起,激盪著江中層層浪濤,山鳴谷應。
這一幕,激勵了唐濤甫鼓起對艱難生活拼搏奮爭的勇氣。於是,他猛然轉過身,對追來的鄉親說:“你們回去吧,我唐濤甫是不會死的!”
如同晉江籍詩人蔡其矯從川江號子中感悟“寧做瀝血歌唱的鳥,不做沉默無聲的魚”,“好好活下去”從此成為唐濤甫的人生信念。
1973年,唐濤甫告別了清流回到晉江,當了一名國小教師。兩年後,他毅然辭去教師職位而投身商海。
經過二十多年摸爬滾打,唐濤甫的企業越做越大,2003年,他還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企業家”。
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唐濤甫晚年不好好享受生活,卻執著地搞起文學創作來,讓朋友們大吃一驚。
“年輕時,我就想當作家,曾在中學時代寫過一部華僑題材的電影劇本。當年主管電影工作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同志看過之後,還親筆寫信給我表示鼓勵。”懷著對文學創作的執著追求,事業有成後,年過花甲的唐濤甫再次拿起手中的筆。2004年,他以爺爺回饋家鄉的事跡為原型,創作出版了第一本專著《歸國之後》,引起不小的轟動。受到鼓勵後,他的創作激情再次被點燃。此後,《赤子情》、《山海風雨》、《海峽濤聲》等文學專著相繼發行。
“我不會電腦,至今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爬格子。因此,文學創作對我來說這不僅是腦力活,更是艱苦的體力活。”唐濤甫說,“有時半夜想起一些親歷的往事,很適合作為創作素材時,常常激動地睡不著覺,一大早就起來趕稿。”
如今,筆耕不輟的唐濤甫計畫在年內出版新書,而另一個大膽的想法也在他腦中形成,並開始踐行——將反映兩岸題材的長篇小說《海峽濤聲》改編為劇本,拍成電視劇後搬上螢屏。
他花了一年時間寫了《海峽濤聲》,以自己家族的真實經歷展開,主要講述3個結義的同姓兄弟江鳳鳴、江成器、江復興,1949年在金門參加了國民黨軍隊後,開始了漫長的歸鄉等待、期盼兩岸親人團聚的辛酸故事。有人士認為,小說《海峽濤聲》包含了閩南人民“過台灣”、“下南洋”等恢弘場景,具有史詩特質,如果拍成電視劇,有望比肩甚至超過《闖關東》、《走西口》等熱播劇。

人物事跡

愛國愛鄉

崇尚“名”、“德”,是明清儒商的重要特徵之一,腰纏萬券、唯利是圖決非他們的唯一迫求,在唐濤甫身上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思想和傳統倫理尊崇的參照。走進唐厝螺峰國小,校園後山頂上矗立著一座涼亭,順著小道登臨亭畔,舉頭便見寫有“濤然亭”三個大字的匾額,順下而看兩側石柱上鐫刻著一副楹聯:“螺出深溪化臥龍,峰聳高空成飛虎”。學校老師介紹說這涼亭是1986年唐濤甫捐資萬餘元興建的,這副對聯也是唐濤甫親筆題寫,細味其中涵義,可以清楚地領悟出濤甫寄希望於辛勤的園丁為國家和故鄉培養人才,激勵後生奮發讀書努力成才的深情厚意。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交口稱讚濤甫一貫熱心家鄉教育事業,十幾年來,他傾注了大量心血,從物質上,精神上給學校及師生極大的鼓舞和支持。家鄉的中,小學校,幼稚園,每年都有濤甫的捐資,同時他給池店中學捐了一個教研室。每逢兒童節、教師節、運動會、各學科競賽等活動都少不了濤甫送來的一份心意和厚禮。在他的幫助下,廣大的民眾對發展家鄉文化教育的熱情空前高漲。至此不知不覺地令人聯想到清時徽州商人傾大量資本興學助教。贏得“海濱鄒魯”之稱的歷史名城泉州,企業界設若人人都有濤甫的熱心腸,泉州的教育振興和科技騰飛是指日可待的。
唐濤甫的一腔熱情在旅菲鄉親中,引起了熱烈的反應,激起了他的愛國愛鄉的熱忱。增進了他們關心祖國家鄉各項事業的發展和支持。願與大陸同胞攜手並肩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近年以來,海外鄉親許多事情都託付與濤甫。濤甫一諾千金,即使在繁忙的商務活動中,也要抽身顧及而使之以成。今年6月1日,《福建僑報》在顯著位置刊載了濤甫“不計報酬,不辭辛勞,兢兢業業地為基層僑務工作奉獻”坎坷的動人事跡。

開放自家圖書館

2010年“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中國歸僑著名作家唐濤甫再次回到母校——池店唐厝國小,為全校師生送來了豐厚的節日禮物——剛剛出版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海峽濤聲》,並誠懇表示,自己在故鄉唐厝村籌辦的圖書館向該校師生開放,歡迎師生借閱。

成就榮譽

榮譽證書

2003年是中國農曆羊年。“三羊開泰”,羊年伊始好事重重。元月17日是個祥和喜慶的日子,全國百名優秀企業家歡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奮鬥史》的發行儀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布赫,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羅豪才、孫孚凌、周鐵農等出席了發行儀式。
由黨和國家領導人:吳邦國王兆國、榮毅仁、王光英、孫孚凌、霍英東、萬國權、費孝通、馬文瑞題詞的《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奮鬥史》如實地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百名優秀企業家的人生、創業和為國為民的輝煌歷程。
接見開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吳邦國新筆題詞的榮譽證書:“唐濤甫同志:鑒於您的開拓與奉獻精神及貴企業在誠信建設工程中起到表率作用,您被選入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奮鬥史。感謝您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授於唐濤甫。萬國權副主席緊緊地握著唐濤甫的雙手,親切地說:“祝賀您,祝賀您!”

人們譽稱他為儒商

唐濤甫,來自於著名的僑鄉福建晉江市,他出身於華僑世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界的風雲人物。海內外報刊、電視曾專題介紹過唐濤甫。畢業於廈門大學的唐濤甫亦商亦文,人們譽稱他為儒商。

有關評價

評價一

作家企業家的雙重身份,使唐濤甫靈魂深處的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思維特質進行重組和整合,他一方面為尚未能實現年青時期的電影劇作家的理想而耿耿於懷,一方面又不能不為企業經營而疲於奔波,因為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事業而是關係到百千職工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為此他只能把自己的夢寐以求的理想姑且擱之一旁。“我現在仍要全力以赴搞企業。……將來方能安心搞文學創作。”濤甫發出流露於肺腑之間的無奈表白,期待於來自。“老來文章渾漫與,語不驚人死不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相信一旦歸隱的濤甫,青年時期的幢憬必成為絢麗的現實。

評價二

奉獻社會,熱愛祖國,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悠久歷史文化承傳,濤甫真可謂之無愧先人,不負鄉親,毋忘祖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