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思訓青綠山水圖

唐李思訓青綠山水圖

《唐李思訓青綠山水圖》是唐代畫家李思訓創作的一幅繪畫作品。

基本介紹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青綠山水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典型的工筆重彩表現形式。用呈色穩固、經久不變的礦物質石青、石綠為主色,青綠相映,富麗堂皇。青綠山水曾作為主要的山水樣式流行於隋唐和北宋末年的宮廷,宋代以後逐漸式微。傳隋展子虔的《遊春圖》是我國山水畫史上第一幅完整獨立的山水畫卷,同時開啟了青綠山水之端緒,對後世影響深遠,尤其是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傑出的青綠山水大家,史稱“大小李將軍”。
李思訓首創大青綠山水及金碧山水一格,形成“金碧輝煌”的富麗效果 ,把青綠山水推上了一個高峰。傳為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用精細勻稱的鐵線勾畫出山石樹木之形態,線條硬朗且疏密有別。畫面設色濃厚,以石青、石綠為主,用金粉提色,山石罩染數次,正所謂“青綠為質,金碧為文”,“陽面塗金,陰面加藍”,整體一派繁茂厚重、金碧輝煌的景象,極具裝飾效果。《唐朝名畫錄》稱李思訓為“國朝山水第一”,讚頌的就是其在青綠山水上的突出貢獻。此時,青綠山水發展到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
【名稱】:《山亭高隱圖》。【作者】:李思訓。【年代】:唐代【名稱】:《山亭高隱圖》。【作者】:李思訓。【年代】:唐代
李昭道繼承父業,但“變父之勢,妙又過之”,畫山水樓閣,設色用筆稍變其父法,而更加精巧細密。明人王世貞《藝苑卮言》記文“山水至大小李一變也”。從李昭道的作品,可以看到唐代青綠山水的進一步發展。其代表作《春山行旅圖》中以重青綠的設色增強了“春”的氣氛。
從李思訓父子,可以看到青綠山水畫的成長發展軌跡。李氏父子所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派和盛唐以後興盛起來的水墨山水的發展,為晚唐五代山水畫的成熟準備的條件。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明皇幸蜀圖》畫唐玄宗及隨從逃難四川的情形,宋以來相傳為他的作品,現被斷為宋人摹本。此派的山水風格,在初唐的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壁畫中亦可看到。

作品賞析

青綠山水”畫法,是先以濃淡墨色勾出山石、林木、泉流等輪廊層次。樹葉多為夾葉,也可點葉。行筆宜有虛實,山石要有凹凸塊面。繼以淡赭石染山石打底;磨細石綠調輕膠軟筆輕染,稍乾,用草綠分陰陽皴擦丘壑;再以重汁綠輕染稜角背向,使之蒼潤華滋。待乾,復以石綠、石青重點加染,多為上重下輕逐層積旋。待乾,再輕罩染石綠,使之和諧。樹木、樓閣等按類似色同時渲染。最後以稍濃石青、石綠(重點地方或用墨)點染。
唐李思訓青綠山水圖
青綠山水始創於唐代。唐代山水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在展子虔畫風的影響下,在形式上進一步發展了以山水為主體、人物為點景的格局,同時在筆調細密、設色濃重上,繼承六朝隋代以來初期山水畫中以色彩為主的表現手段,採用青綠勾斫,並在山石坡腳勾以金線,開“青綠為質,金碧為紋”的“金碧山水”畫先河。北宋的王希孟所畫的《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古代青綠山水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簡介

李思訓(651—716年),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朝宗室。唐代書畫家。唐高宗時任揚州江都令,武后時宗室遭陷,被迫“棄官潛匿”,中宗復位後才重新為官,玄宗時官至右武衛大將軍。工書,善青綠山水,師承隋代展子虔,並加以發展,形成意境奇偉,用筆遒勁,具有裝飾意味的青綠山水風格,時人有“國朝山水第一”之評,畫史上稱其為“大李將軍”。明朝董其昌提出繪畫的南北宗論,把他列為“北宗”之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