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山川

彎道山 位於路北區東北部。東北、西南走向。因西側為陡河彎道,故名。全山土、石質,為長條型,長135米,寬80米。溝壑縱橫,山石嶙峋。最高處海拔43;求。周圍為丘陵地帶。主要綠化為槐樹:震後,隨居民區建設,規劃為彎道山公園。1982年山東部建成彎山山電影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山山川
  • 地理位置: 位於路北區東部唐鋼院內
  • 取名原因:因西側為陡河彎道,故名
  • 最高處海拔:43
亮甲山 甲山,鳳凰山,大城山,

亮甲山 甲山

賈家山 位於路北區東部唐鋼院內。古稱亮甲山,又稱甲山。相傳因唐王征東晾甲得名,後因姓氏改稱賈家山。為奧陶紀孤立小山,海拔80米。奧陶紀為地質上古生代第二 紀,約有4億年左右,由於淺海廣布,山周圍生活著許多海生生物。這些生物後來隨地層變化形成化石,集中在山南兩個洞穴中。1930年發現,1931年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主持發掘。共出土泥河彎時期化石6類12種,引起古動物學家的重視。解放後,村民在西大溝挖沙發現青銅器皿,1952年,中央考古所安志敏先生率隊發掘,共掘出春秋至東漢墓葬42座,又引起考古學家的重視。另據《灤州志》,賈家山建有明代藥王廟,山南有“明浙直總鎮統領水陸練兵都指揮黃應選之墓”,碑字乃明兵部尚書王之臣題寫。賈家山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唐山地域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在新中國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鳳凰山

鳳凰山位於路北區文化路中段東側,北新東道南側。曾稱雙風山、鐵菩薩山,西山。相傳山上曾有雙鳳棲息;明代,村民在山頂塑雕鐵菩薩一尊;又因位大城山之西,故名。解放後改此稱。石灰岩質,占地17.95公頃,東至工人文化宮,南沿伸至新華道,西,北至公園內。海拔88米,東部陡峭,西部平緩,南側山腰有朝陽洞(舊稱彌勒洞)。
鳳凰山歷來是人們遊覽地。明代建有鐵菩薩廟、磚砌佛塔;清代唐庭樞倡議,在西,南角兩側建成登山石階;1952年,規劃為勞動公園(今改鳳凰山公園

大城山

大城山在路北區東南部,陡河西岸。原名唐山。據《灤縣誌》記載: “後唐李嗣源曾屯兵於此,建石城二百餘丈”。又相傳,“後唐姜將軍斬蛟有功,死後葬於此,後人建廟祠之。山以唐名,實由於此”。因山有石城,後改稱大城山。又據《興國寺碑記》,因山上遍植花椒樹,故俗稱花椒山。

大城山面積116.3公頃,分東、西兩峰。東峰海拔75.37米,西峰海拔122米。東北部地勢陡峭,陡河環繞南下;西、南部坡度較小,略為低緩,是天然的軍事要地,亦是市區最大的山峰。山體石質為石灰石,是製作水泥和石灰的原料。近百年來,由於人們採石,造成該山凹凸不平,有不少石坑,後被電廠利用排放粉煤灰,形成了大片低緩平地。1964年開始封山育林,現全山覆蓋面積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山披綠裝,與陡河相映,顯得山清水秀。遠眺風景秀麗,近看綠樹成蔭。山上主要樹木有刺槐,臭椿,油松、側柏及少量果樹,除大片人工造林外,尚有些野生植物,已形成良好的綠化環境,按震後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大城山已建成大型綜合性公園。分別有風景保護區、文體活動區、兒童活動區、動物展覽區、花木區五大區域。為紀念冀東人民抗日暴動50周年,1986年又在此建成雄偉壯觀的“冀東人民抗日暴動紀念碑”,成為人民緬懷烈士偉績勝地,構成人城山公園主要景致之一。

大城山素有唐山古文化發祥地之譽。山上,有遺址數處——大城山龍山文化遺址、唐代興國寺遺址,後唐姜將軍墓和神慶廟遺址、元代洞貞觀遺址及明代的雹神廟、窯神廟遺址。其中大城山東峰的龍山文化遺址最為著名,被河北省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