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在剛

唐在剛(1903-1935)四川開江縣廣福鄉人。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秘密革命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在剛
  • 別名:原名常武,字毅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省開江縣廣福鎮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 1935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籍貫:四川開江縣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27年8月被捕,曾被綁赴刑場陪斬,仍堅決進行鬥爭。不久組織難友暴動成功,輾轉到上海,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28年春到江西,在贛東北景德鎮、鄱陽、婺源、樂平等地,組織領導工人運動。同年冬任中共信江特委書記。1929年1月參與組織指導貴溪、餘江、萬年、上饒、鉛山等地武裝起義,並參與領導贛東北軍民進行第三、第四次反“圍攻”鬥爭。1930年8月任中共贛東北特委書記、贛東北省委書記,組織領導第一、二次反“圍剿”鬥爭。1931年任中共贛東北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軍委會主席。1932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政委,參加第四次反“圍剿”。後任閩浙贛軍區總指揮兼代政治部主任。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任閩浙贛軍區司令員,率一個團和葛源游擊隊堅持游擊戰爭。1935年7月3日在橫峰葛源磨盤山附近地區陷入國民黨軍重圍,英勇犧牲。
唐在剛

人物事跡

唐在剛追求進步,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教育幫助下,思想覺悟提高很快。1924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蔣介石下令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奉系軍閥也在北京搜捕共產黨人。根據中共地下黨組織指示,唐在剛離開學校從事地下工作,後被敵人逮捕入獄。面對敵人的各種酷刑,他大義凜然,始終守口如瓶。後來,在獄外黨組織的幫助下,與難友一道越獄成功,逃出牢籠。
1928年春,唐在剛受黨組織派遣,到江西景德鎮開展革命工作。他同工人領袖王節元、柳真吾、周思孟等一道發動工人開展要求增加工資的罷工鬥爭。時遇反動當局強行徵收“剿匪款”,軍警將兩名無力繳納“剿匪款”的工人活活打死。工人們十分憤恨。唐在剛立即發動火窯工、彩釉工、畫瓷工等熄火擱筆,湧上街頭,高喊“反對加捐加稅!”“增加工資、改善生活!”“工人弟兄聯合起來,反對資本家的壓迫剝削”等口號,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工人們一連罷工三天,迫使國民黨反動當局不得不免徵“剿匪款”;資本家不得不給工人們增加工資。這次鬥爭的勝利,大大地鼓舞了工人們的鬥志。唐在剛的領導才能在這次罷工鬥爭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罷工前,他全面而正確地分析了敵我情況,提出了正確的鬥爭策略,全面地布置了罷工鬥爭的各項事宜;在罷工鬥爭中,他始終與工人們戰鬥在一起,隨時解決鬥爭中出現的問題。因而深受工人民眾的擁戴,工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小老唐”,隨時向他報告情況。唐在剛忘我地積極工作,並在鬥爭中物色積極分子,秘密發展共產黨員,壯大革命陣營。不久,中共浮梁縣委即在景德鎮建立起來。
在中共浮梁縣委的領導下,嗚山煤礦、貴溪雄古鎮、鷹潭等地工人積極開展了“增加工資、改善生活、發清欠債”,“反對夜工,減少工作時間”等鬥爭,獲得了勝利。這樣,中國共產黨在這些地方的工人民眾中便建立起了崇高威信。
隨著工人鬥爭覺悟的提高,工會組織逐步發展,黨便在工會中組建工人糾察隊,逐步開展了武裝鬥爭。工人有了骨幹力量,各種鬥爭便更加有力。國民黨反動派十分恐慌,急忙派出大批軍警暗探,四處打探工人運動的領導人。罷工勝利不久的一個夜晚,軍警包圍唐在剛常住的王節元家,抓走了王節元(共產黨員)、徐蓮、徐玉照3人,將他們殺害。因唐在剛當天在樂平嗚山煤礦工作未歸,幸免於難。
1928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派唐在剛到弋陽、橫峰地區籌建信江特委,以加強黨對弋橫革命根據地的領導。唐在剛一到湖塘,立即冒著瓢潑大雨去見正在患肺結核和痔瘡病的方誌敏,共同分析和商討贛東北及信江一帶的革命形勢及當前的任務。兩人根據省委的指示,決定立即著手籌備成立信江特委。1929年3月,第一次信江特區黨員代表大會召開,到會的有弋陽、橫峰、德興、鉛山、貴溪5縣代表共40名,選舉產生了信江特委。唐在剛任書記,方誌敏、邵式平、黃道、方誌純、吳先民等為委員,負責領導弋陽、橫峰、貴溪、上饒、餘江、德興、萬年、鉛山等8縣黨的工作。
信江特委成立後,唐在剛立即領導進行土地分配;發動春耕生產;統一各區財政收支;廢除一切苛捐雜稅;優待紅軍家屬;積極擴大紅軍等。從而使蘇區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紅軍人數迅速增加至千餘,槍700多支,不久組建了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一團。
正當信江革命根據地蓬勃發展的時候,1929年秋,中共江西省委和贛東北特委相繼遭到破壞,信江特委失去了與上級的聯繫,處境十分困難。唐在剛充分發揮信江特委的集體智慧和力量,繼續堅持鬥爭。
1930年上年,唐在剛召開信江特委會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提出了具體的工作任務。但由於失去了與上級黨組織的聯繫,總的任務不明確。會議一致同意由唐在剛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信江根據地的情況並請示工作。5月,他帶領胡仁輝、謝金泉赴上海找黨中央。在上海,唐在剛看到了中共中央於6月11日通過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以及爭取以武漢為中心的全國總暴動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計畫。唐在剛在返回根據地途經景德鎮時,聽取了馬步英等人關於景德鎮地下黨的工作、革命形勢及敵人的兵力部署情況的匯報。認為景德鎮的民眾基礎較好,加之敵人防禦空虛,紅軍攻打景德鎮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派馬步英立即趕到信江蘇區,找方誌敏速率紅軍攻打景德鎮。唐在剛則留在景德鎮內發動民眾進行暴動準備,以便裡應外合打擊敵人。
方誌敏得到馬步英的報告後,立即率紅軍獨立團千餘人揮師向景德鎮前進。紅軍獨立團於7月9日抵達景德鎮郊外里村,唐在剛即與方誌敏、周建屏等研究作戰部署。當時駐守景德鎮的敵軍僅400餘人槍,且分駐在浮梁縣政府、警察總局、湖南書院等4個地方。唐在剛與方誌敏等當即決定將紅軍化裝成保全團,分兵4路進攻景德鎮。7月10日晨,敵駐防部隊果然認為紅軍是“自己人”,未予阻擊。紅軍順利地解除了守敵的武裝,共繳獲長短槍417支,還有大量的軍事物資。
紅軍巧取景德鎮後,立即發動民眾打擊封建把頭、土豪劣紳、及地痞流氓“三尊大佛”、“四大金剛”等,沒收其財產,總計繳獲現金200餘萬元。紅軍的財力得到很大的充實。同時,信江革命根據地向外擴展100餘里,聲威大振。紅軍由千餘人迅速發展4000餘人,武器彈藥得到較大的充實,戰鬥力也大大增強。
紅軍攻占景德鎮之後,唐在剛立即召開特委會議,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將信江特委改為贛東北特委,唐在剛任特委書記。贛東北特委為實現集中紅軍攻打中心城市的指示,9月,正式成立了紅十軍。
11月,中共中央特派員塗振農到達贛東北,主持召開了特委擴大會議。根據黨中央的決定,將贛東北特委改為贛東北省委。唐在剛任書記,黃道任組織部長,蕭韶任宣傳部長,邵式平任軍委主席。當時,蔣介石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並糾集3萬多兵力對贛東北進行“圍剿”。贛東北省委的領導根據地軍民同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徹底地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圍剿”,使贛東北蘇區進入了全盛時期。
1931年2月,“左”傾中央派萬永誠、倪寶樹到贛東北,對贛東北的工作橫加指責,並改組了贛東北省委。唐在剛被排斥為省委候補委員並下派到餘江縣任縣委書記。唐在剛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和榮辱,帶著黨交給的任務,一到餘江,立即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做艱苦細緻的組織發展工作,很快恢復和發展了餘江、貴溪、萬年一帶的黨組織。同時,逐步恢復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組建了地方武裝,並積極加強與中央蘇區的聯繫。革命根據地又出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1931年7月,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三次“圍剿”,以18萬餘人“圍剿”贛東北蘇區。唐在剛被調回省委,接任省軍委主席職務。
正當唐在剛全身心地投入反國民黨第三次“圍剿”時,曾洪易來到贛東北,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執行對敵人實行強攻硬拚的“左”傾冒險軍事路線,對其他人的意見置之不理,甚至橫加指責。結果,紅軍損失很大,革命根據地的面積也越來越小。9月,贛東北在葛源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新的省委,書記萬永誠,組織部長唐在剛,宣傳部長塗振農。同時,在省委常委中組織了一個以萬永誠、聶洪鈞、唐在剛為成員的三人主席團。
1932年上半年,省委決定由唐在剛兼任紅十軍政治委員,以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7月,蔣介石調集50萬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其中第五十五、等五十八、第七十九師和第十八師戴岳旅,並浙贛保全團,約30個團,共3萬人的兵力,將贛東北蘇區分成兩個區域,進行“圍剿”,妄圖一舉摧毀贛東北蘇區。面對敵人的猖狂進攻,贛東北省委堅持避實擊虛,尋找敵人薄弱環節,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9月10日,唐在剛與方誌敏等率紅十軍從橫峰出發,渡過信江向閩北進攻。15日,紅十軍在閩北獨立師的配合下,分兵兩路,同時攻克崇安縣的赤石、新村兩鎮,殲滅敵新四十六師劉和新部一個團的大部,繳獲上千支槍及電台1部。20日,紅十軍強攻浦城,殲滅守敵及援軍兩個團,繳槍700多支,機槍3挺,迫擊炮3門及電台一部。
紅十軍攻占浦城後,敵第七十九師進駐鉛山,企圖截斷紅十軍返回贛東北的道路。紅十軍立即回師,行至車盤與敵第七十九師激戰兩天,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唐在剛、方誌敏等認為,與強敵拚消耗沒有好處,於是主動轍出車盤,輾轉回到贛東北。
10月22日,中央蘇區紅二十二軍與閩北紅軍會師邵武,從而使中央蘇區與閩北蘇區聯成了一片。在此情況下,中央命令建立閩浙贛省委,書記萬永誠,蘇維埃主席方誌敏。原省軍委改為閩浙贛省軍區總指揮部,總指揮唐在剛,總政委曾洪易。
1933年初,唐在剛奉令率紅十軍渡信江到貴溪上清官與中央紅軍會師,中央軍委決定將紅十軍改編為紅十一軍,列入紅一方面軍序列。唐在剛仍回閩浙贛工作。紅十軍調離後,蘇區陷入了十分困難的境地,這時敵第四師、第二十一師乘機向閩浙贛蘇區發動進攻。唐在剛、方誌敏不顧曾洪易的反對,以原警衛師為基礎,成立了新紅十軍,以此保衛蘇區。新紅十軍為保衛根據地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33年10月,蔣介石再次糾集百萬大軍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唐在剛立即組織全省紅軍積極訓練,並提出了“全民武裝”的意見,得到了省委的贊同。省委決定新紅十軍在原有兩個師的基礎上,新建一個師。到1934年元月,全省共有2500多人參加紅軍,增強了紅軍反“圍剿”的戰鬥力。正當閩浙贛全省軍民全力投入第五次反“圍剿”作戰時,中央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傳到了蘇區。以曾洪易為代表的省委執行“左”傾冒險主義,要求新紅十軍同敵人打硬仗,拼消耗,使紅軍受到很大的挫折。
7月,根據中央指示,新紅十軍奉調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與蘇區脫離聯繫。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整個閩浙贛革命根據地處於十分危急的狀態。閩浙贛蘇區紅軍僅有新成立的紅三十師300餘人槍。面對敵人重兵步步逼近的險惡形勢,唐在剛在葛源召開了留守根據地繼續堅持鬥爭的領導人會議。會上,唐在剛提出:省委機關立即搬往比較安全的磨盤山區;紅三十師和獨立團、營一律改編為游擊大隊,以增強戰鬥的機動性,同時,精簡領導機構,地方幹部一律編入游擊隊開展武裝鬥爭。他要求大家堅定革命必勝信心,積極工作,組織和領導蘇區人民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敵人。這次會議給了大家以信心和力量。
10月18日,敵人調集數萬兵力從四面八方圍攻閩浙贛首府葛源。唐在剛率紅三十師和游擊大隊在葛源周圍廣埋地雷,並利用各個山堡隘口,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在戰鬥中,唐在剛帶著警衛員參加戰鬥,鼓舞士氣。各級指揮員也帶頭衝鋒陷陣。英勇的紅三十師和游擊隊儘管給了敵人以沉重打擊,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葛源失守,唐在剛率部轉戰到蘇源山區。
1935年2月,閩浙贛省委在橫峰槎源塢召開擴大會議,決定精簡省直機構,被精簡的機關幹部參加了德興大田短訓班學習。不久,他們被分別分到3個游擊區開展游擊戰爭。唐在剛、鄒琦、徐寅榮等率領短訓班新分來的機關幹部和獨立團以磨盤山為中心,在葛源,篁村、槎源塢一帶,廣泛開展游擊活動,狠狠打擊敵人。他們與餘江、貴溪的游擊隊以及橫峰的獨立營協同作戰,數次攻入軍事要地葛源鎮,摧毀敵人碉堡;還經常襲擊篁村、槎源塢等地敵軍炮台,打得敵人膽顫心驚。
6月,蔣介石調集4個師對贛東北游擊區再次進行瘋狂“圍剿”。唐在剛親自率領獨立團在詹家橋迎擊敵人,給敵以重大殺傷。敵軍接連向獨立團據守的陣地發動數次大規模進攻,均被擊退。但紅軍傷亡也很大。在敵人不斷增兵的情況下,唐在剛為保存實力,率獨立團轉移到葛源密坑村,依憑山高地險抗擊敵人。敵人云集山下,將獨立團層層圍困,並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山上發起猛烈攻擊,紅軍獨立團犧牲慘重,並很快出現彈盡糧絕的危險局面。唐在剛立即親自率領警衛連掩護省委機關轉移。當大部隊安全轉移後,唐在剛率警衛連突圍到蘇源山區時,僅剩下30餘人。在敵軍重兵圍困下,他們一連九晝夜沒有吃到一點糧食。敵人在山下狂呼亂叫:“紅軍完蛋了,識時務的趕快下山投降吧”。在這種情況下,個別人出現了不穩定情緒。唐在剛強忍飢餓折磨,振作精神鼓動大家說:“中央紅軍很快會打回來的。革命一定勝利的,我們要堅持下去,堅持鬥爭,就能夠取得勝利”。
最後,唐在剛、關英等研究決定派方遠輝回漆工鎮、湖塘一帶發動民眾迅速建立游擊隊,準備新的暴動;關英下山調部隊前來解圍;同時安排本地人分散下山找糧食。這時留在山上的僅有唐在剛、徐寅榮、鄒琦3人。他們以樹葉、野菜充飢,個個骨瘦如柴。唐在剛更因山地潮濕,腳趾糜爛,走路亦十分困難。
7月20日,由於下山找糧食的徐志榮叛變,帶領敵人埋伏在唐在剛等隱身附近的山林中。然後叛徒以送飯為名,將唐在剛等3人從山中隱身處誘出。機警的唐在剛見徐志榮神色慌張、且東張西望,知上了叛徒的當。便立即拔出僅剩三粒子彈的手槍。這時敵人蜂擁而出,叛徒撒腿就跑,邊跑邊喊:“抓唐在剛啊!……”唐在剛當場擊斃叛徒,接著又打死了一個敵人。面對敵人,唐在剛高呼:“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然後,將最後一粒子彈射入自己的胸膛,壯烈犧牲,時年3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