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通俗演義/歷朝通俗演義

唐史通俗演義/歷朝通俗演義

蔡東藩編著的《歷朝通俗演義》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寫了2166年的歷史,包括《前漢通俗演義》、《後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共11部、1040回,約600萬字。這部用章回小說體裁形式寫的小說不像《三國演義》那樣創造了一系列藝術形象的文學作品,而是史實力求確鑿的通俗歷史書,是一部觀念先進、文筆優美,足以充分反映歷史真實的新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 《唐史通俗演義》是《歷朝通俗演義》系列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唐史通俗演義/歷朝通俗演義
  • 出版社: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99頁
  • 開本:16
  • 作者:蔡東藩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760206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蔡東藩編著的《唐史通俗演義》是《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系列之一。《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系列為風靡海內外的一部通俗歷史巨著,浩浩一千餘回,寫盡幾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記述了2166年的歷史,總計11部1040回,約600萬字。毛澤東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不久,也曾致電李克農:“請購整個《中國曆朝通俗演義》兩部。”足見本系列書具有極強的史學價值、文化價值、珍藏價值、饋贈價值。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著名通俗史家。自1916年至1926年10年間,寫成《中國歷代通俗演義》(11部),再現了上起秦始皇,下訖民國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加上另撰的《慈禧太后演義》和《中華全史演義》(呂撫原著,蔡東藩增訂)等書,其作品總字數約達700萬字,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通俗歷史作家。

圖書目錄

第五十一回 失潼關哥舒翰喪師 駐馬嵬楊貴妃隕命
第五十二回 唐肅宗稱尊靈武 雷海青殉節洛陽
第五十三回 結君心歡昵張良娣 受逆報刺死安祿山
第五十四回 統三軍廣平奏績 復兩京李泌辭歸
第五十五回 與城俱亡雙忠死義 從賊墮節六等定刑
第五十六回 九節度受制魚朝恩 兩叛將投降李光弼
第五十七回 遷上皇閹寺擅權 寵少子逆胡速禍
第五十八回 弒張後代宗即位 平史賊番將立功
第五十九回 避寇亂天子蒙塵 耀軍徽令公卻敵
第六十回 入番營單騎盟虜 忤帝女綁子入朝
第六十一回 定秘謀元舅除凶 竊主柄強藩抗命
第六十二回 貶忠州劉晏冤死 守臨沼張侄得援
第六十三回 三鎮連兵張家覆祀 四王僭號朱氏主盟
第六十四回 叱逆使顏真卿抗節 擊叛帥段秀實盡忠
第六十五回 僭帝號大興逆師 解賊圍下詔罪己
第六十六回 趨大梁德宗奔命 戰貝州朱滔敗還
第六十七回 朱舭敗死彭原城 李晟誘誅田希鑒
第六十八回 竇桂娘密謀除逆 尚結贊狡計劫盟
第六十九回 格君心儲君免禍 釋主怨公主和番
第七十回 陸敬輿斥奸忤旨 韓全義掩敗為功
第七十一回 王叔文得君怙寵 韋執誼坐黨貶官
第七十二回 擒劉辟戡定西川 執李錆蕩平鎮海
第七十三回 討成德中使無功 策魏博名相定議
第七十四回 賢公主出閨循婦道 良宰輔免禍見陰功
第七十五回 卻美妓渡水薄郾城 用降將冒雪擒元濟
第七十六回 諫佛骨韓愈遭貶 縛逆首劉悟倒戈
第七十七回 平叛逆因驕致禍 好盤游拒諫飾非
第七十八回 河朔再亂節使遭戕 深州撤圍侍郎申命
第七十九回 裂制書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張工頭構亂
第八十回 蠱敬宗逆閹肆逆 屈劉蕢名士埋名
第八十一回 誅叛帥朝使爭功 誣相臣天潢坐罪
第八十二回 嫉強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閹李訓施詭計
第八十三回 甘露敗謀黨人流血 鈞垣坐鎮都市弭兵
第八十四回 奉皇弟權閹矯旨 迎公主猛將建功
第八十五回 興大軍老成定議 墮狡計逆豎喪兀
第八十六回 信方士藥死唐武宗 立太叔竄斃李首相
第八十七回 復河隴邊民入覲 立鄆夔內豎爭權
第八十八回 平浙東王式用智 失安南蔡襲盡忠
第八十九回 易猛將進克交趾城 得義友夾攻徐州賊
第九十回 斬龐勛始清叛孽 葬同昌備極奢華
第九十一回 曾元裕擊斬王仙芝 李克用叛戮段文楚
第九十二回 鎮淮南高駢縱寇 入關中黃巢稱尊
第九十三回 奔成都誤寵權閹 復長安追殲大盜
第九十四回 入陷阱幸脫上源驛 劫車駕急走大散關
第九十五回 襄王煜竄死河中 楊行密盜據淮甸
第九十六回 討河東王師敗績 走山南閹黨失機
第九十七回 三鎮犯闕輦轂震驚 一戰成功汾寧戡定
第九十八回 占友妻張夫人進箴 挾兵威劉太監廢帝
第九十九回 以亂易亂劫遷主駕 用毒攻毒殺盡宦官
第一百回 徙乘輿朱全忠行弒 移國祚昭宣帝亡唐

文摘

卻說玄宗因貴妃哀請,竟為所動,遂將親征命令,停止不行。適監軍宦官邊令誠,自潼關回來,奏稱封常清虛張賊勢,搖動軍心,高仙芝棄陝地數百里,且偷減軍士糧賜,頓時惱動玄宗,即命令誠齎敕馳往,就軍中立斬封高二人。看官閱過前回,應知常清仙芝,原非良將,但令誠所奏卻是多半虛誣,先是常清戰敗,屢遣使表陳賊勢,猖獗可畏,幸勿輕視,玄宗己疑他情虛畏罪,故事張皇,及常清與令誠相見,毫無饋遺,令誠引為恨事;又嘗向仙芝前,有所乾請,仙芝亦未肯照行,為此種種情由,遂輕身詣闕,誣害兩人。至齎敕馳往潼關,先令常清出關聽敕,宣讀未終,即將他一刀殺死;再進關會晤仙芝。仙芝正欲問及朝事,令誠即開口道:“大夫亦有恩命。,,仙芝乃下階跪伏,聽宣詔敕。令誠朗聲讀畢,仙芝道:“我遇賊即退,罪固當死,但謂我偷減糧賜,我何嘗有這等事情。上有天,下有地,究竟是冤誣我呢!”令誠嗔目道:“你敢違旨么?”仙芝道:“我原說是應死,不過死也要死得明白,冤枉事究須聲明。”令誠道:“既已願死,何必多言。”遂將仙芝綁出,斬首了事。綱目書殺不書誅,正因他死非其罪。將士相率呼冤,只因敕命煌煌,不敢反抗,沒奈何含忍過去。
令誠使將軍李承光,暫攝軍篆,過了數日,前隴右兼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受命為兵馬副元帥,統兵六萬,來到潼關。翰本因疾入朝,留養京師,玄宗欲借他威名,且聞他與祿山未協,因迫令統軍出征。授御史中丞田良邱為行軍司馬,起居郎蕭昕為判官,蕃將火拔歸仁等,各率部落隨行。翰抱病未痊,不能治事,悉把軍務委任良邱。良邱又不敢專決,使李承光管轄步兵,王思禮管轄騎兵。二人爭長,兵權不一,再經翰用法嚴苛,待下少恩,於是潼關二十萬官軍,統皆灰心懈體了。為下文失關張本。
是時安祿山尚留據東京,僭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用達奚殉為侍中,張通儒為中書令,高尚嚴莊為中書侍郎,分兵四出,威脅大河南北等郡。平陽太守顏真卿,已捕誅祿山部將段子光,收李橙盧奕蔣清首級,編蒲為身,棺殮埋葬,發喪受吊,厲兵討賊。段子光為祿山所遣,事見前回。景城河間博平諸郡縣,俱殺死偽官,回響真卿。常山太守顏杲卿,與真卿遙為犄角,彼此通書商議,擬連兵斷賊歸路,牽制祿山,免致西軼。賊將高邈何千年至常山,被杲卿擒住,河北十七郡,同時歸附。唯范陽北平密雲漁陽汲鄴六郡,尚屬祿山。杲卿又密使人入漁陽,招降賊將范循,循遲疑未決。郟城人馬燧,潛勸范循道:“祿山負恩悖逆,終當破滅,君若舉范陽歸國,覆他巢穴,這是最大的功勞,此機不宜坐失哩。”循意亦少動。不料為別將牛潤容所聞,遽報祿山,祿山召循至東京,把他梟首,循若有意歸國,何必赴召,這真叫作該死。遂令驍將史思明蔡希德等,率大兵往攻常山。杲卿正繕城鑿濠,為守備計,猝遇賊兵到來,未免著忙,急發使詣太原,乞請援師。太原尹王承業擁兵不救,累得杲卿勢孤援絕,拒戰數晝夜,終被賊兵攻入。杲卿及長史袁履謙,巷戰力盡,相繼被執,由思明解送洛陽。祿山怒責杲卿道:“汝前為范陽功曹,我薦汝為判官,不到幾年,超至太守,何事負汝,乃敢造反?”杲卿亦張目罵道:“汝本營州牧羊奴,天子擢汝為三道節度使,恩幸無比,何事負汝,乃敢造反?我世為唐臣,祿位皆為唐有,豈因汝奏薦,便從汝反么?今日為國討賊,不幸被執,恨不能生啖汝肉,怎得謂反?臊羯狗,要殺便殺,毋庸多言。”義聲卓著。祿山大怒,命將杲卿履謙等,縛住柱上,一併磔死。二人罵不絕口,舌被割,脛被截,到死方休。顏氏一門,死義共三十餘人。
思明既克常山,復引兵進擊諸郡,諸郡均不能守,復為賊有。獨饒陽太守盧全誠,始終不受偽命,登陴固守,為思明所圍。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方收雲中,拔馬邑,開東陘關,出討逆賊。唐廷命進取東京,子儀表薦兵馬使李光弼,具有將才,可當方面,乃有詔授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子儀分朔方兵萬人,給與光弼,光弼遂領兵出井陘,進攻常山。常山為史思明所陷,留部將安思義居守,思義聞光弼到來,召集團練兵三千人,及部下番兵,登城守御。光弼射書諭降,為團練兵所得,競將思義執住,送交光弼軍前。光弼問思義道:“汝自知當死否?”思義不答。光弼又道:“汝久歷行陣,看我此次出兵,能破思明否?汝為我計,應該如何?汝策可取,當不殺汝。”思義道:“大夫遠來疲敝,猝遇大敵,恐未易抵當,不如按兵入守,量勝後進,竊料胡騎雖銳,未能持重,一不得利,氣沮心離,那時方可與戰,不患不勝了。”光弼甚喜,親與解縛,即移軍入城。思義復進言道:“思明今在饒陽,去此不過二百里,昨晚羽書已去,料他必前來相援,公當速行籌備,毋致倉皇。”光弼乃安排弩矢,分弓弩手為二隊,千人乘城,千人在城下待命,自與將士環甲以待,入夜更番守著,天尚未曉,外邊已有鼓角聲,繼而喊聲震地,史思明帶著健騎二萬人,直抵城下,光弼遣步卒五千,開東門出戰,賊鋒銳甚,鏖戰不退。城上一聲鼓響,千矢齊發,射斃賊兵多名,賊勢稍卻。光弼復令城下待命的弓弩手,分作四隊,從東門驅出,接連發矢,與飛蝗相似,思明雖然兇悍,到此也未免驚慌,斂兵退去。未幾有村民告知光弼,謂有賊兵五千,自饒陽來至九門,光弼即遣步騎各二乾人,偃旗息鼓,掩擊過去,把賊兵殺得一個不留。思明退入九門,分兵截常山糧道,郭子儀親援光弼,合兵攻思明。思明開城搦戰,大敗虧輸,賊眾齊潰。賊將李立節,中箭斃命,蔡希德遁去。思明白知難支,奔至趙郡去了。
子儀光弼,縱兵追擊,直抵趙郡,思明立腳不住,又轉趨博陵。博陵城堅濠廣,思明集眾固守,子儀光弼,進攻不克,收兵退回。賊將蔡希德又還救思明,范陽賊將牛廷玢,也率萬餘人助思明,思明乃驅兵復出,躡擊唐軍。子儀等方至恆陽,固壘不戰,思明頓兵已久,俱有倦志,乃退至嘉山。哪知子儀光弼,分左右翼殺來,一時堵截不住,紛紛潰走,唐軍大殺一陣,斬首四萬級,捕獲千餘人,連思明都中矢落馬,散發跣足,匆匆走脫,還守博陵。唐軍大振,河北十餘郡,均殺賊守將,奉款乞降。中興名臣,應推郭李,故起兵討賊,備詳戰事。是時真源令張巡,方克復雍邱,擊退賊守令狐潮,平原太守顏真卿,時任河北採訪使,進拔魏郡,擊敗賊守袁知泰。北海太守賀蘭進明,與真卿合兵,受職河北招討使,攻克信郡。穎川太守來琪,前後破賊甚眾,賊呼為來嚼鐵。河南節度使,改任高祖孫嗣虢王巨,亦引兵解南陽圍。平盧賊將劉客奴等通書顏真卿,願取范陽自贖。真卿遣判官賈載,助給衣糧,並遣子為質,一面請命朝廷,特授客奴為平盧節度使,賜名正臣。總括一段,簡而不漏。祿山聞各處警信,驚惶的了不得,便召高尚嚴莊入詈道:“汝等教我造反,以為計出萬全,今前阻潼關,兵不得進,北路一帶,盡成敵國,又不得退,尚好說是萬全么?”高嚴兩人,無詞可答,懷慚而退,好幾日不敢復見。可巧田乾真自潼關退還,入勸祿山道:“自古帝王創業,均有勝負,怎能一舉即成?尚莊皆佐命元勛,一旦嚴譴,諸將誰不懈體?那時進退兩難,真正失計呢。”祿山乃悟,復召入尚莊,置酒款待,和好如初。因復令崔乾佑自陝進兵,又遣孫孝哲安神威等繼進,待再攻潼關不下,才歸范陽。計議已定,仍在洛陽待著。P299-301

序言

昔石晉、劉晌暨史官張昭遠等,纂成唐史二百卷,歷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後人少之,謂其紀次無法,事實零落,於是宋仁宗慶曆年間復出新編,都二百二十五卷,計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為歐陽修、宋祁。夫歐宋為北宋名儒,視劉晌、張昭遠輩文名較盛,又經十餘載之徵文考獻,凡五代時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盡流傳,據以參證,應得精詳。況草創者難為力,潤色者易為功,得新掩舊,可不待言。然議者猶譏其用字奇澀,未免不文,刊削詔令,不無太略。甚矣,作史之難也!
顧作史固難,讀史亦難。《舊唐書》凡二百卷。《新唐書》且多至二百二十五卷,疇能一一盡窺,閱讀無遺?外此如孫甫之《唐史記》,趙瞻之《唐春秋》,陳彭年之《唐紀》,袁樞之《唐史紀事本末》,或百卷、數十卷不等,即終日埋案披覽不輟,恐亦未能悉誦也。後生小子,學識有限,欲取唐史而盡讀之,匪惟不暇,抑病未能,乃轉而采諸坊間諸舊小說,如所謂《隋唐演義》、《說唐全傳》、《薛家將》、《征東》、《征西》、《羅通掃北》以及《西遊記》、《長生殿》、《鏡花緣》、《綠牡丹》諸書,日夕展覽,目為實跡,庸詎知其語出無稽,事多偽造,增人智識則不足,亂人心術且有餘耶!
鄙人不敏,曾舉宋、元、明、清諸史事,編為通俗演義,陸續印行,海內大雅,不譏弁陋,且謂可得通俗教育之助,爰再溯流而上,就唐事以為演述,共成百回。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徐懋功未作軍師,李藥師何來仙術?羅藝叛死,烏有子孫;叔寶揚名,未及兒女。唐玄奘取經西竺,寧惹妖魔?薛仁貴立績天山,豈藉子婦?則天淫穢,不聞私產生男;玉環伏誅,怎得皈真圓耦?種種謬妄瑣褻之談,辭而辟之,破世俗之迷信者在此,附史家之羽翼者亦在此。子虛烏有諸先生,諒無從竊笑於旁也。惟書成倉猝,未經重訂,亥豕魯魚,在所不免,匡我未逮,是所望于海內諸史學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