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作藩

唐作藩

唐作藩,1927年生,湖南省洞口縣人,當代著名音韻學家。曾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已退休。主要著作有《漢語音韻學常識》、《音韻學教程》與《上古音手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作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洞口縣
  • 出生日期:1927年
  • 職業:音韻學家
  • 代表作品:《漢語音韻學常識》、《音韻學教程》與《上古音手冊》
個人簡介,學歷及工作經歷,職務,教學與科研,研究論著目錄,專著(獲獎者加號),合作編著,論文,譯文,敘事散文目錄,

個人簡介

唐作藩,曾用筆名若凡。1927年生於湖南省武岡縣黃橋鎮(今屬邵陽市洞口縣),祖籍邵東。

學歷及工作經歷

1936年入私塾,1942年在黃橋鎮高小畢業後,考入湖南武岡洞庭中學(今武岡二中),1948年畢業,考入廣州中山大學語言學系。1949年由於學校罷課,休學回到武岡縣,與同鄉同學創辦黃橋昭陵國小,被推舉為校長,並擔任地理課教員。1950年春,作為教育界代表出席武岡縣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9月,回中山大學復學,1953年7月畢業,留校擔任語言學系助教兼系秘書,從岑麒祥先生學習語言學理論,開始走上語言學研究之路。1954年9月,跟隨王力先生調至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漢語教研室的助教兼秘書,從王力先生學習漢語史與音韻學。先後開設過寫作、語法修辭、音韻學、漢語史、古代漢語、古音學等課程。1960年晉升為講師。1979年晉升為副教授,開始指導研究生和國內外高級進修生、訪問學者。1985年晉升教授。

職務

曾兼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1984—1989)、《語言學論叢》編委、北京市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副會長、兩屆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會長。1980年5月20日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4年12月26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八十年代曾任民盟北京市第六屆市委委員、宣傳部副部長兼《北京盟訊》主編。1993年退休以後被北京大學返聘任教至1999年。現為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基金會主任委員、評審會成員、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北大《語言學論叢》編委、《中國語言學報》編委、《中國語言學》學術委員。

教學與科研

唐作藩從事音韻學、漢語史和古代漢語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五十餘年,在教書育人和學術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國內外的漢語史專業研究生、進修教師和訪問學者,其中不少人現已成為國內外語言學界的中堅力量。而且,還發表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學術論著,這些論著範圍較廣,涉及音韻學、漢語史、古代漢語、方言學、詞典編纂以及中學語文教學諸方面,並對於相關語言學科的橫向普及和縱深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研究論著目錄

專著(獲獎者加號)

1、漢語音韻學常識,唐作藩編著,上海新知識出版社1958年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新1版,1999年第3版,2005年第4版;1972年香港中華書局出翻印版;1962年、1979年日本先後出版池田武雄和本橋春光兩種日文譯本。
2、上古音手冊,唐作藩編著,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增訂本,中華書局,2013年8月。
3、※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第1版(簡體),1991年第2版(繁體),1993年台灣版,2002年第3版;2000年韓國出版沈小喜韓文譯本;2013年8月第4版。1992年獲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第三版2005年獲北京市高教精品教材獎。
4、國語語音史話,語文出版社,2000年7月。(收入《百種語文小叢書》首批20種)。
5、漢語史學習與研究(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1年12月。
6、漢語語音史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合作編著

1、※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合作)編寫組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1版,1993年第2版,1998年第3版,2005年第4版。1995年獲國家中文辭書類一等獎。
2、※古代漢語(上、中、下三冊,合作)郭錫良唐作藩何久盈蔣紹愚田瑞娟編著北京出版社1981-1983年第1版,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9年改出上、下二冊新版。1988年獲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3、語文修養與中學語文教學(合作)唐作藩周先慎蘇培成張聯榮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版。
4、※王力古漢語字典(合作)王力主編王力唐作藩郭錫良曹先擢何九盈蔣紹愚張雙棣著中華書局2000年第1版。2001年獲國家中文辭書類一等獎及國家圖書一等獎。
5、中國語言文字學大辭典唐作藩主編楊耐思、孫竹副主編香港遠帆世紀出版社、中華辭書社2006年7月出版徵求意見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

論文

1960年
湖南洞口黃橋鎮方言 《語言學論叢》第4輯
1963年
寒山子詩韻(附拾得詩韻)《語言學論叢》第5輯
1979年
破讀音的處理問題 《辭書研究》第2期
1980年
第三人稱代詞“他”的起源時代《語言學論叢》第6輯
《正音捃言》的韻母系統 《中國語文》第1期
談文言文中的一字異讀問題《漢語拼音小報》(上海)1980年10月至1981年3月連載
通”與“同”---文言文注釋中兩個術語的運用 《語文園地》第1期王力先生與中國語言學 (與張雙棣合作) 《語文現代化》第4期
王力先生對漢語規範化的貢獻(與詹伯慧、楊耐思合作) 同上
1981年
詞義分析舉例(與郭錫良等合作) 《語文研究》1981年第1期
《語言學論叢》繼續出版 香港《中國語文研究》1981年10月號
中國卓越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小傳 香港《語文雜誌》第6期
兩則語言故事(“唐明皇改經”、“齊桓公謀伐莒”) 收入韓敬體主編《語言漫話》,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2年
評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 《語文研究》第2期
文言文的讀音問題 《語文教與學》第4期
1983年
龍蟲並雕,雅俗共賞——介紹《王力論學新著》廣西《讀書與出版》第2期
1984年
《廣韻》反切上下字的統計與說明(與王春茂合作)《語海新探》第1集
《辭源》修訂本注音疑誤舉例 《中國語文》11月號
學習古代漢語,須要學點音韻學 中央電大《文科園地》第4期
學點音韻學收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印行17次;2003年《講座》改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又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第2版
對上古音構擬的幾點質疑《語言學論叢》第14輯
1986年
談談音韻學的基礎---廣韻學 收入內蒙古人民出版社《訓詁學的研究與套用》
中國現代語言學傑出的開拓者——悼念王力先生《北京大學校刊》第437期(6月3日), 又收入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外學者論王力》
痛悼了一師 《中國語文》第4期
王力先生在語言學方面的功績長存(與郭錫良合作) 《瞭望》周刊海外版1986年第20期
化悲痛為力量,深入開展漢語音韻學研究(以《音韻學研究通訊》本刊編輯部名義發表) 《音韻學研究通訊》第10期
巨大的貢獻,寶貴的遺產——《王力文集》述評(與張雙棣合作) 收入遼寧人民出版社《中國圖書評論》第2輯
《雅洪托夫<漢語史論集>》前言(與胡雙寶合作)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年
王力先生《漢語語音史》簡介 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圖書評論輯(1978-1988)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四次研討會工作報告 《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11期
1988年
王力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詞條
紀念周德清誕辰710周年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音韻學研究通訊》第12期
何久盈《古代漢語音韻學述要》序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五次學術研討會工作報告 《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13期
1989年
《四聲等子》研究 收入上海知識出版社《語言文字學術論文集——慶祝王力先生學術活動五十周年》
四十年來的漢語音韻學(與楊耐思合作)《語文建設》第5期
1990年
蘇軾詩韻考 收入商務印書館《王力先生紀念論文集》
評許紹早主編《世說新語譯註》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第1期(總28期)
曹翠雲《大學古文選譯附圖》序 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1年
《中原音韻》的開合口 收入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原音韻新論》
唐宋間止、蟹二攝的分合 《語言研究》第1期
晚唐尤韻唇音字轉入虞韻補證 收入山東教育出版社《紀念王力先生九十誕辰文集》
展望九十年代的漢語音韻學(與楊耐思合作)《語文建設》第4期
江永的方言觀 《語言研究》1991年增刊
倪文杰《形容辭典》序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馬重奇《古漢語翻譯述要》序 福建師大出版社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總結報告 《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15期
1992年
1991年的漢語音韻學研究 《語文建設》第5期
寧忌浮《校訂五音集韻》序(中華書局) 《古漢語研究》第1期
江永評傳 收入山東教育出版社《中國古代語言學家評傳》
耿振生《明清等韻學通論》序 語文出版社
林 濤《廣韻四用手冊》序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從漢語史的角度看澳門過渡時期應採取的一項語言措施 收入澳門社會科學《澳門語言論集》
漢語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1991年11月,武漢) 《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16期
懷念嚴學宭老師 同上
1993年
傳統韻書體系的突破---介紹《校訂五音集韻》 《書品》第2期
四十來漢語音韻學研究的回顧 收入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中國語文研究四十年紀念文集》
第26屆國際漢藏語言及語言學會議(日本大坂)簡介(與孫宏開合作)《國外語言學》第4期
孔德明《通假字概說》序(寫於1987年)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994年
關於“等”的概念 《音韻學研究》第3輯
論江永古韻入聲分部 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張世祿先生紀念文集》
論清代古音學的審音派 《語言研究》1994年增刊
《語言研究》1994年增刊“前言” 同上
1993年的漢語音韻研究(與張渭毅合作) 《語文建設》第11期
1995年
“淆”、“崤”等字的讀音 《語文建設》第1期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讀音問題 首都師大《中學語文教學》第12期
從同源詞窺測上古漢語的複輔音聲母 《中國語言學報》第7期
口耳之學,古為今用 ——答《中國教育報》記者問 中國教育報1995年7月8日語言文字版
丁鋒《琉漢對音與明代官話音系研究》序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力先生1982年西安之行 《語文建設》1995年第8期
1996年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讀音 《太原晚報》5月7日
李葆嘉《清代上古聲紐研究學史論》序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又載南京師大《文教資料》1996年第1期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七次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17、18期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17、18期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閉幕辭 《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17、18期
1997年
詳備、實用的《漢語韻典》(李文輝編,河南教育出版社)《光明日報》9月13日第4版
從湖南黃橋鎮方言定母字的讀音探索湘方言全濁聲母的清化規律 收入日本山內書店《紀念橋本萬太郎中國語學論集》
潘文國《韻圖考》序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余德泉《對聯格律·對聯譜》序 嶽麓書社 又載《中國楹聯報》1997年總221期
我的語言學啟蒙老師——懷念岑師時甫先生 南京師大《文教資料》1997年第2期,又收入《紀念岑麒祥、袁家驊先生百年誕辰文集》(2004年,香港遠帆出版社)
1998年
二十世紀的漢語音韻學(與耿振生合作) 收入北京大學出版社《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
國子因緣,名山事業——記王力先生與北大收入北京大學出版社《巍巍上庠,百年星辰》(蕭超然主編)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19、20期
悼念周祖謨先生 同上,又載南京師大《文教資料》1995年第3期
評介李思敬《重讀〈龍蟲並雕齋文集〉書後》 中華書局《書品》1998年第5期
1999年
先秦兩漢民歌格律 收入北京大學出版社《古今民歌格律》(段寶林主編)
江永的音韻學與歷史語言學 收入台灣學生書局《聲韻學論叢》第9輯,又《語文研究》2001年第1期
《王力古漢語字典》審音記(與何九盈合作)載《語言學論叢》第22輯
薛鳳生《漢語音韻學史十講》序 華文教學出版社
2000年
《音韻學教程》韓文版(沈小喜翻譯)序
談談音韻學 上海《漢語拼音小報》第829期
語言學一代宗師 《光明日報》2000年11月21日“大師治學錄專欄”
王力先生對我的教誨 收入朝華出版社《學林往事》中冊,又修訂為《難忘的教誨》,收入《王力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2001年
《詩經》用詞存本義例證 馬來西亞《國立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學術論文集》第6輯
2002年
《說文》讀若所反映的聲調現象 收入《紀念王力先生百年誕辰學術論文集》(商務印書館)
關於“闕”字的讀音 載《語文學習》2002年第9期
漢語音韻學研究(概述) 載《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語言學卷(林燾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
蔡瑛純《李朝朝漢對音研究》序 北京大學出版社,又《語文研究》2004年第一期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暨漢語音韻學第五次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22、23期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暨漢語音韻學第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辭 《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22、23期
2003年
重讀《中國聲韻學》——紀念姜亮夫先生百年誕辰 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姜亮夫、蔣禮鴻、郭在貽先生紀念文集》
在浙江大學姜亮夫、蔣禮鴻、郭在貽先生紀念會上的致辭 同上
《韻鏡》內轉第四開合“披”字考辯 上海教育出版社《安徽大學〈韻鏡〉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
王力先生的諧聲說 《語言學論叢》第28輯
郭力《古漢語研究論稿》序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紀念岑麒祥、袁家驊先生文集》後記(與岑運華合作) 香港遠帆世紀出版社
2004年
王力先生的治學 香港《文匯報》2004年6月1日第 版
語言學人才的搖籃——記中山大學語言學系 《中國音韻學研究通訊》第24期
音韻學(1900—2000)(與耿振生合作) 收入北京市語言學會《中國語言學百年》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5年
懷念呂叔湘先生,商務印書館
《大師後面的偉大女性》後記 商務印書館
李瑞禾《〈廣韻〉與現代漢語方言》序 中國文史出版社
彭先初《詩韻字典》序 北京出版社
楊耐思《近代漢語音史論》序 香港遠帆出版社
《平山久雄語言學論文集》序 商務印書館
李無未《音韻文獻與音韻學史》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從
從〈廣韻〉看廣州話的例外音變 香港中文大學
2006年
上古漢語有五聲說——從《詩經》用韻看上古的聲調,《語言學論叢》第33輯
2007年
談談岑麒祥先生關於粵方言的研究 載澳門粵方言學會《粵語研究》創刊號,2007年6月
再談《中原音韻》音系的性質問題 載《近代官話語音研究》,語文出版社
陳燕《虆土集序》
《中國語言文字學大辭典》(主編)(本人撰寫“後記”)(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語言文字學大詞典——漢語方言卷》編委與顧問聯席會議上(廣州)的發言
鐘如雄《漢字轉注系統研究》序
2008年
從音韻學看漢語拼音方案的優越性——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五十周年 《語言文字套用》2008年增刊
試談王力先生的治學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總45期)
評介一部俄羅斯學者的中國古音學著作——張興亞譯、斯塔羅思津著《古代漢語音系的構擬》序 《古漢語研究》2008年第4期
談談王力先生的粵方言研究 廣東中國語言學會
評介俄羅斯學者的一部中國古音學著作——斯塔羅思津《古代漢語音系的構擬》序,《古漢語研究》2008年第4期
2009年
鐘如雄《漢字轉注系統研究》序,《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4期
羅常培先生在漢語音韻學上的貢獻(唐作藩、楊耐思),《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9年第2期
羅常培先生在漢語音韻學上的傑出貢獻(楊耐思、唐作藩),《中國語文》2009年第4期

譯文

1955年
評王了一《中國語法綱要》(雅洪托夫著,蘇聯科學院《語言學問題》)《中國語文》第12期
1957年
《中國語法綱要》俄文版序(龍果夫著) 上海知識出版社第1版

敘事散文目錄

念洞庭 《湖南日報》1986年5月7日“故鄉情專欄”
黃橋昭陵國小辦學始末 湖南《洞口文史》1987年第2輯
勤奮、聰慧、和謙虛——培養學術接班人的三個條件 《承德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
我們的友誼永葆青春——賀育才兄七秩華誕 載1997年程育才著《春風秋雨》
懷念季鎮淮先生(載《季鎮淮先生紀念文集》
熱烈慶賀,衷心祝願(載張曉山主編《立說傳薪風雨人——慶祝詹伯慧教授從教45周年》,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記王力先生與民盟組織——紀念北大民盟組織成立五十周年
憶大師兄一新先生 載《陳貽焮先生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程育才《夏荷冬梅》序2003年
思念王師母(載《大師後面的偉大女性——紀念王力先生夫人夏蔚霞先生》,商務印書館,2005年)
老同學相聚,為先師掃墓 中山大學校友會刊總9期,2006年;法文譯文
八十感言(答謝辭) 載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語苑擷音》(二),2007年12月
良師益友林燾先生 載《燕園遠去的笛聲——林燾先生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2007年10月
悼念徐“老頭”通鏘兄 載《求索集》,商務印書館,2008年
憶丁聲樹先生的一件事 2008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