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墓

唐人墓

在日本,尤其在九州各地,有著許多中國明清或更早的中國人居住的街道和中國人墓地,它們被都叫做唐人町和唐人墓。

位於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觀音崎的唐人墓,埋葬有在羅伯特·包恩號事件中犧牲的百餘名中國勞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人墓
  • 外文名稱:とうじんばか
  • 地理位置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觀音崎
  • 開放時間:0:00-24:00
  • 門票價格:0
  • 羅馬音:Tōjin baka
建造原因,唐人墓歷史,“羅伯特·包恩”號事件,沖繩民眾的回報,

建造原因

根據琉球的官方史書《球陽》記載,羅伯特·包恩號(Robert Bowne)是美國的一艘苦力船。鹹豐二年(1852年),該船由清朝廈門出發,前往美國加州,船上載有中國勞工410人。船長華萊生虐待華工,脅迫華工剪去髮辮。華工不堪其辱,當船到達台灣島附近的時候,華工發動暴動,殺死船長、大副和四名水手,控制了這艘船隻,向廈門返航。途中遭遇逆風,漂泊到了琉球國石垣島,380名華工不得不登入該島。八重山的官員不知道詳情,僅僅只知道是中國的漂流難民,因此將他們安置在崎枝村的赤崎,後來移往富崎。
然而,羅伯特·包恩號又離礁駛往廈門,船上的水手將華工暴動一事告知美國領事。同年,兩隻英國船隻受到美國的僱傭來到石垣島,200多名武裝士兵登入該島,將在島上避難的一些華工射殺或逮捕,3月23日離島。4月4日,一隻美國船隻又來到該島,100多名士兵上陸兵搜捕華工,4月12日押解被捕華工離島。幸免於難的華工受到了琉球王府的保護,重新聚集於收容所。翌年9月29日,琉球國王尚泰向清朝送呈咨文,將華工172人遣返回國。其間有華工病死、自殺或失蹤,到達福州柔遠驛者只有128名。在石垣島死去的華工,則由當地官員葬於觀音崎附近,總計300餘人,統稱三百唐人墓。
唐人墓經過沖繩島戰役戰火的洗禮,已經殘破不堪。1971年昭和46年),石垣島島民和當地華僑出資重修了該墓。原墓葬的陶製墓碑收藏於八重山博物館。

唐人墓歷史

“羅伯特·包恩”號事件

在屬於九州地區的琉球諸島的八重山列島的南端,有個石垣島,它離沖繩縣首府那霸挺老遠,卻離台灣很近。石垣島上有日本面積最大的紅樹林,海中有美麗的珊瑚礁,島西南的觀音崎上就有座唐人墓。這座小島上的唐人墓大概是九州最漂亮的唐人墓了,其中合葬著百餘名唐人,那些唐人並不是生活定居在石垣島上的唐人,而是遠渡太平洋途中,魂喪小島的華工。
唐人墓
所謂華工,是西方國起的詞,實際是被騙到海外做苦工的華人,因此又有苦力之稱,因為他們出國都交了一筆費用、簽了一紙契約,就稱為了契約華工,它還有個別稱叫“賣豬仔”。魂喪石垣島的百餘名唐人,就是1852年2月2日(陰曆,下同)乘坐美國“羅伯特-包恩號”船赴舊金山的410名華工中的一部分人。
“羅伯特·包恩號”船發廈門,載的410名華工大多是廈門、泉州、漳州、汀州諸縣人,那時海船不似今日客船之寬敞,四百多人擠在狹窄的艙中,可以想像供食和衛生條件之惡劣。船近琉球時,船長布萊生命令華工走出船艙,強行剪去了他們的髮辮,還用冷水和掃帚沖刷他們身體,令許多人臥病不起以至死亡,船長又令水手將死者拋屍海中。那是1852年啊,是清朝鹹豐年間,人們早已習慣留辮髮二百多年,強剪髮辮自然令他們感到遭受極大侮辱。那是陰曆二月啊,拿冷水沖掃帚刷來消毒搞衛生,對牛馬也不能如此哪。想到路途還遙遠,還不知會有多少人被鞭打折磨死,四百人忍無可忍,終於在廈門人陳得利和龍巖籍的劉金前等人的帶領下,於出發的第九日,船行至台灣東方七百公里的海上,奮起反抗舉行暴動。他們殺了船長、大副和四名水手,控制了“羅伯特?包恩號”,令船向著廈門方向返航。不料,船經石垣島附近觸礁擱淺,船中380名華工不得不下船登上陸地,又不料四天后船又離礁駛往廈門,那380名華工被拋棄在了石垣島上。
唐人墓
當時的琉球實已在日本薩摩藩支配下,但表面還維持著獨立和接受清廷冊封,政府會按照慣例將漂流到它領地石垣島的唐人派船送還,政府便一邊命令當地官府設立收容所收容那些華工,一面設法與清庭聯繫。一方,得到訊息的美國委託了兩艘英國軍艦,於三月中旬來到石垣島,向著收容所開炮,還出動二百名武裝軍人登入,進行逮捕和追殺,令大批手無寸鐵的華工的逃進了山野。五月初,美軍的一艘軍艦趕到,又進行一番瘋狂搜尋。兩次軍事行動,除去射殺逮捕帶走了數十名華工,還引得百餘華工在躲避中染上瘧疾等病死亡,使得登上石垣島的380華工僅餘172名生存者。
那正美國佩里艦隊以“炮艦政策”打開日本國門的前一年,琉球海上也是風雲緊迫,當時的琉球並無軍隊,只能眼睜睜看著英美軍隊為非作歹過而去。但是善良的石垣島民們保護了生存下來的華工,把自己不多的口糧——白薯分給他們吃,又將逃散的華工重新聚於收容所,琉球政府也派來了醫官給他們治病,他們最後終於次年九月,得到琉球國王世子的咨文護照,乘坐琉球王府派出的兩條船,回到了福建家鄉。
唐人墓
不幸死於石垣島的華工被石垣島民立墓掩埋了,410名出發的數字減去172名生還者,那些星星點點的墳墓籠統稱成了“三百唐人墓”。墓本是石壘的,但經百餘年滄桑和日本戰後的土地開墾,它殘破消失了,是1971年9月,石垣島民和島上華僑華人出資,協力復建了它。復建的“石垣島唐人墓”是閩南風的牌樓式建築物,飛檐挑得高高,五彩斑斕,甚是美觀,配以周圍花草樹木,儼然成了個公園。那墓碑上書有時任琉球行政主席的屋良朝苗的題字:希望出現一個沒有人歧視人,不再重演仇恨和殘殺的人類和平社會,以祭奠長眠於此的異國人之靈(大意)。如今,“石垣島唐人墓”成了祭奠死難華工之地、成了控訴野蠻時代和祈求和平之地,成了日中友好象徵之地,也成了石垣島上的觀光勝地。
唐人墓

沖繩民眾的回報

為回報中國各地對當地沖繩人墓地的保護,沖繩民眾組成的“青島會”從1992年開始,每年都會去祭掃“唐人墓”。
“青島會”負責人津嘉山朝祥說,中國也有琉球人的墓地,在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重視下,受到了很好的保護。為回報中國民眾的這一份深情厚意,沖繩人民祭掃埋葬中國人的“唐人墓”是很應該的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