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通文化

哲通文化可分3期,分別以哲通丘岡、喬潘丘岡上層和恰格利丘岡上層為典型遺存。遺址由若干座房屋組成。房屋為單間住室,每間面積13~39平方米不等。牆壁用截面呈橢圓形的草泥塊砌築,牆面和居住面抹灰泥,並經過施彩。房內有土灶,屋旁有糧倉、窩棚和地窖。中期見有面積64平方米的大屋,當系聚會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哲通文化
  • 外文名:Dzheytun Culture
  • 可分:3期
  • 拼音:Zhetong wenhua
  • 時間:中亞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
簡介,文化特徵,房址和遺物,

簡介

Zhetong wenhua
哲通文化Dzheytun Culture,是中亞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分布於今蘇聯土庫曼加盟共和國境內科佩特山支脈的狹窄地帶。年代為公元前第6千年至前第5千年,是蘇聯境內最早的農業文化。以土庫曼首府阿什哈巴德以北30公里的哲通遺址而得名。蘇聯考古學家A.A.馬魯先科、B.M.馬松和..薩里阿尼季等先後進行發掘和研究。

文化特徵

陶器手制,以泥條盤築法成形,胎中摻大量草末。器形有碗、罐、大杯等。一部分陶器施有紅彩,紋飾母題有橫向或縱向的波浪紋、直線紋、三角紋等。工具多為幾何形細石器,其中最重要的是嵌入骨柄的鐮刃,也有加工獸皮的刮刀和加工箭桿的凹口石片。另有磨製石斧、磨盤、石杵等。骨器有刮刀、針、錐、鑽。發現粘土或骨制的紡錘。此外還出土有陶製或石制的動物和人物小雕像,比較常見的是山羊和婦女的形象,有的雕像是垂飾。常見骨、石、貝殼製成的串珠。晚期出現了使用紅銅器的跡象。結合居住情況和婦女雕像看,當時處於母系氏族社會。

房址和遺物

經濟以原始農業為主,發現有大麥和小麥,狩獵仍有重要意義,但受到日益發展的家畜飼養業的排擠。在晚期遺址中,家畜的骨骼已在出土獸骨中占優勢。
該文化的遺址與西亞的 耶莫遺址、 耶利哥遺址等有許多相似之處,石器則與本地中石器時代的細石器傳統(見 中亞中石器時代文化)有聯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