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咖啡

哥倫比亞咖啡

哥倫比亞咖啡(Cafe de Colombia)產地為哥倫比亞,是少數冠以國名在世界上出售的單品咖啡之一。在質量方面,它獲得了其他咖啡無法企及的讚譽。與其他生產國相比,哥倫比亞更關心開發產品和促進生產。正是這一點再加上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使得哥倫比亞咖啡質優味美,譽滿全球。烘焙後的咖啡豆會釋放出甘甜的香味,具有酸中帶甘、苦味中平的良質特性,因為濃度合宜的緣故,常被套用於高級的混合咖啡中。哥倫比亞咖啡散發著淡淡而優雅的香味,不像巴西咖啡那么濃烈,不像非洲咖啡帶著酸意,而是一股甘甜的淡香,低調而優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倫比亞咖啡
  • 外文名:Colombian Coffee
  • 別稱:翡翠咖啡
  • 主要原料:阿拉比卡咖啡豆,羅布斯塔咖啡,水洗咖啡豆(Washedbeans)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可防止放射線傷害,有保健醫療功能
  • 適宜人群:一般健康人可以飲用,患心血管疾病、胃病、老年婦女、孕婦、維生素B1缺乏症和癌症患者應儘量不喝咖啡
  • 儲藏方法:陰涼乾燥處
歷史溯源,物種形態,種植環境,產地品質,品種等級,獨特風味,出口管理,咖啡文化,

歷史溯源

哥倫比亞種植咖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殖民時代,咖啡在哥倫比亞的歷史也有很多說法:
其一:據說是從加勒比海的海地島,經中美洲的薩爾瓦多從水路傳來的。
其二:1808年,一名牧師從法屬安的列斯經委內瑞拉將咖啡豆首次引入哥倫比亞。其中一種是哥倫比亞的第一批咖啡種子是通過聖坦德省由委內瑞拉入境的。
其三:關於哥倫比亞咖啡種植的最早記錄出現於西班牙傳教士Jose Gumilla的名為“The Illustrated Orinoca”的書中。他描寫了他於1730年在Meta河兩岸傳教時的見聞,其中提到了當地的咖啡種植園。到了1787年的時候,其他的傳教士已經把咖啡傳播到了哥倫比亞境內的其他地方。
地處南美洲西北部的哥倫比亞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它的歷史悠久。從遠古時代起,印第安人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153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9年獲得獨立。1886年改稱現名,以紀念美洲大陸的發現者哥倫布。哥倫比亞,山川秀美、風光旖旎、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空氣清新。哥倫比亞物產豐富,特別是咖啡、鮮花、黃金和綠寶石被譽為“四寶”。今天該國是繼巴西後的第二大咖啡生產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出口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洗咖啡豆出口國。哥倫比亞咖啡經常被描述為具有絲一般柔滑的口感,在所有的咖啡中,它的均衡度最好,口感綿軟、柔滑,可以隨時飲用,它獲得了其他咖啡無法企及的讚譽:被譽為“綠色的金子”。

物種形態

哥倫比亞咖啡的品種主要為小粒咖啡。植物為小喬木或大灌木,高5-8米,基部通常多分枝;老枝灰白色,節膨大,幼枝無毛,壓扁形。葉薄革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4厘米,寬3.5-5厘米,頂端長漸尖,漸尖部分長10-15毫米,基部楔形或微鈍,罕有圓形,全緣或呈淺波形,兩面無毛,下面脈腋內有或無小窩孔;中脈在葉片兩面均凸起,側脈每邊7-13條;葉柄長8-15毫米;托葉闊三角形,生於幼枝上部的頂端錐狀長尖或芒尖,生於老枝上的頂端常為突尖,長3-6毫米。聚傘花序數個簇生於葉腋內,每個花序有花2-5朵,無總花梗或具極短總花梗;花芳香,有長0.5-1毫米的花梗;苞片基部多少合生,二型,其中2枚闊三角形,長和寬近相等,另2枚披針形,長為寬的2倍,葉形;萼管管形,長2.5-3毫米,萼檐截平或具5小齒;花冠白色,長度因品種而異,一般長10-18毫米,頂部常5裂,罕有4或6裂,裂片常長於花冠管,頂端常鈍;花葯伸出冠管外,長6-8毫米;花柱長12-14毫米,柱頭2裂,長3-4毫米。漿果成熟時闊橢圓形,紅色,長12-16毫米,直徑10-12毫米,外果皮硬膜質,中果皮肉質,有甜味;種子背面凸起,腹面平坦,有縱槽,長8-10毫米,直徑5-7毫米。花期3-4月。

種植環境

哥倫比亞適宜的氣候為咖啡提供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然牧場”。哥倫比亞的咖啡樹主要栽培在安第斯山區,海拔一千三百米上下的陡坡上,那裡終年氣溫大約為攝氏十八度,年降雨量為2000至3000毫米,北緯1 °-11 ° 15 ,西經72 ° -78 °,海拔具體範圍是可以超越2.000米。由各種因素的特殊組合,哥倫比亞的咖啡種植區的緯度、海拔高度、土壤、物種的植物起源和製作咖啡的品種,在咖啡種植區域的氣候和熱帶輻合的雙路徑產生的雨模式,在一天之內不斷變化的地形、光度,全年有利的溫度範圍,適量和雨水的分布,以及包括選擇性採伐和改造的過程中一些常見的文化實踐區,其包括洗滌和乾燥。非常適宜於咖啡的生長,氣候溫和,空氣潮濕,並且可以不分季節地收穫。這就是哥倫比亞咖啡質量上乘的原因。哥倫比亞有三條科迪耶拉山脈南北向縱貫,正好伸向安第斯山。沿著這些山脈的高地種植著咖啡。山階提供了多樣性氣候,這裡整年都是收穫季節,在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咖啡相繼成熟。而且幸運的是,哥倫比亞不像巴西,它不必擔心霜害。哥倫比亞大約有案可查27億株咖啡樹,其中66%以現代化栽種方式種植在種植園內,其餘的種植在傳統經營的小農場內。
哥倫比亞咖啡純正的味道,來自於哥倫比亞那具有咖啡生長最有利條件的自然環境。但除此之外,與當地的種植者辛勤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哥倫比亞,咖啡的種植面積達到了107萬公頃,全國約有30.2萬個咖啡園,30%到40%的農村人口的生活都直接依靠咖啡生產。哥倫比亞雖然有不少農場,但面積都不大。每個農場的面積只有2公頃左右,80%以上的咖啡種植園的咖啡樹只有5000棵左右,平均3000棵。由此可見,哥倫比亞的農業屬小農莊型。當地人在咖啡樹周圍種上高大的喬木或香蕉樹。幼苗期為咖啡樹搭涼棚,以保證咖啡生長所需要的陰涼潮濕環境。由於咖啡林內濕度大,溫差小,咖啡豆成熟慢,有利於咖啡鹼和芳香物質的積累,因而咖啡質量最好。

產地品質

無論是產量還是質地,哥倫比亞咖啡均首推麥德林出產的,其特點是咖啡豆顆粒飽滿,營養豐富,酸度適中,均衡度較好,且香味濃郁,口感綿軟柔滑。除了麥德林以外,南方兩個鄰接省份的省會城市亞美尼亞(Armenia)和馬尼薩萊斯(Manizales)也是著名的咖啡產地,它們原先曾隸屬麥德林所在的安第基奧省,後者有一支卡爾達斯足球隊,曾參加末代豐田杯。這三個地方形成了聞名於世的“咖啡地帶”。
咖啡工人都是上山手工採摘咖啡豆果實(又稱咖啡櫻桃),因此可以精挑細選,摘取最成熟飽滿的果實。絕大部分的哥倫比亞咖啡豆都採用水洗式加工,中度烘焙後沖飲具有清淡絲滑的口感,有時也帶著一點酸意,,不像巴西咖啡和義大利Expresso口感那么強烈,被譽為“綠色的金子”。

品種等級

哥倫比亞咖啡的品種主要為阿拉伯咖啡(coffea arabica),即小果咖啡(小粒咖啡),相對而言的大果咖啡(coffea robusta)大多種植在原產地非洲,例如著名的馬達加斯加咖啡。小果咖啡有若干變種,世界產量第一的巴西咖啡種子偏大,適應性較強,產果率也高;相比之下,哥倫比亞出產的溫和型咖啡是更為優質的品種,這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有關。
哥倫比亞咖啡分200多個檔次,咖啡的區域性很強。哥倫比亞豆以特選級(SUPERMO)為最高等級,上選級(EXCELSO)次之;但18號豆(直徑18/64英寸)以上的特選級咖啡,才能列入精選咖啡。哥倫比亞咖啡的風味平衡,有較順滑的口感,宛如咖啡中的紳士,中規中矩。它的產區很廣,但以中央山區的咖啡最好,質感厚重,以曼德林(medellin)、阿曼吉亞(armenia)與馬尼札雷斯(manizales)等產區最為知名,習慣上統稱為“mam”。在 ,“娜玲瓏咖啡”(narino)的滋味鮮美,品質甚佳。據說,以經營精選咖啡為宗旨的starbucks公司,擁有“娜玲瓏特選級”(narino supermo)咖啡豆的獨家購買權,在他們的連鎖店裡常見此咖啡豆的蹤影。

獨特風味

哥倫比亞咖啡擁有絲綢一般柔滑的口感。人們把哥倫比亞咖啡和高品質、好口味畫上了等號。它酸中帶甘,低度苦味,營養豐富,具獨特的酸味與醇味,哥倫比亞特級咖啡的酸、苦、甜三種味道配合得恰到好處。獨特的香味,喝下去後,香味充滿整個口腔。把口腔里的香氣再從鼻子裡呼出來,氣味非常充實。或許你會嫌它太霸道,因為它會以最快的速度占據人的味蕾、思維甚至靈魂。在人們的生活中,本來就充滿了酸、甜、苦、澀,這咖啡的香味足以把凡間所有的一切帶走。人們所享受的並非只是一杯咖啡那樣簡單,還有咖啡所帶給人們的那寧靜的一刻。哥倫比亞特級最具特點的就是它的香氣,濃郁而厚實,帶有明朗的優質酸性,高均衡度,令人回味無窮。
世界咖啡分兩大系列,一種是以巴西為代表的“硬”咖啡,味道濃烈;另一種是以哥倫比亞為代表的“軟”咖啡,其味淡香。區別在於產地的海拔高度和種植方法,巴西將咖啡種在丘陵紅壤比較粗放,哥倫比亞產在山地黑土精耕細作。哥倫比亞特級的香氣濃郁而厚實,帶有明朗的優質酸性,高均衡度,有時具有堅果味,令人回味無窮。不論是外觀上、品質上,哥倫比亞特級都相當優良,就像女人隱約的嬌媚,迷人且恰到好處,令人懷念。
每一種咖啡因品種產地不同,有著各自強烈的性格,例如陽剛濃烈的曼特寧,有著酷似鋼鐵男子的性格;醇味芬芳的藍山咖啡,最叫溫柔的女子思念上癮。而一向清淡香味的哥倫比亞特級咖啡,最適合那些性喜清淡的人。這樣的人不想將喝咖啡當做一件正襟危坐的事,從酸、甜、苦、澀間體會什麼深奧的人生哲學,只想簡簡單單地喝一杯可口的咖啡,一杯熱騰騰的哥倫比亞咖啡,讓這些人體會到“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他們認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收穫如此精闢的對境界的詮釋。
哥倫比亞咖啡有著一種清苦的體會,清澀如同生活。回首從前的清苦便會更覺得它的甜美和溫情,更想讓情緒久一點停在開始甦醒的知覺里。苦是痛苦,清讓人沉靜,末香便成了一種精神的勝利。

出口管理

與其他生產國相比,哥倫比亞更關心開發產品和促進生產。正是這一點再加上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使得哥倫比亞咖啡質優味美,譽滿全球。咖啡在哥倫比亞的地位從以下事例中可見一斑:所有進入該國的車輛必須噴霧消毒,以免無意中帶來疾病,損害咖啡樹。
另外,哥倫比亞的咖啡貿易出口管理,主要歸全國咖啡業主聯合會負責。它是非官方的行業性組織,有數名政府部長為其委員。哥倫比亞的法律明確規定,只有持聯合會許可證的私商才能出口咖啡,目的是維護哥倫比亞咖啡在世界上的形象,同時也保證了政府在咖啡貿易中獲得穩定的財政收入。

咖啡文化

咖啡是哥倫比亞人的驕傲,哥倫比亞人最喜歡談論的幾件事,除了他們那曾經名列世界前茅的足球,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咖啡了。在哥倫比亞喝咖啡是一種享受,不僅一日3次必不可少,大街小巷還布滿了咖啡館,從早到晚顧客盈門、座無虛席。咖啡館絕無速溶之說,現煮現賣,小姐用精緻的瓷碗斟上,恭恭敬敬送到顧客面前,自己隨意加糖。室內香氣瀰漫,碗裡香甜可口,慢慢品來餘味無窮,難怪當地人各個嗜之成癖。
在安第基奧大學,每個辦公室里都有一塊小紙牌,上面寫著“咖啡時間”,如若主人暫時外出,多半會把這個牌子掛在門口。這個理由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即使是對那些坐班的行政人員也是如此。而在麥德林的任何一家飯店,顧客用餐完畢店員端上的免費飲品便是咖啡。
咖啡在哥倫比亞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對加西亞·馬爾克斯那樣的作家來說,它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寫作素材。例如,為他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百年孤獨》每一章都要談到咖啡。第五章有人為了阻撓主人公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婚禮,往新娘的咖啡里攙了一劑鴉片酊。第六章為了表現上校的神奇,有這樣的描寫,“有一次他的咖啡里被放了足以毒死一匹馬的馬錢子鹼,而他居然幸免於難。”
第七章講述了上校在被執行槍決前的心態,“既不害怕,也不留戀,只是想到這一人為的死亡將使他無法知道那么多半途而廢的事情的結局,心中不由得火燒火燎似的難受。這時候牢門洞開,看守端著一杯咖啡走了進來。”而在《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這部據說加西亞·馬爾克斯本人最鐘愛的小說里,他刻畫了一個貧窮潦倒的退伍軍官的形象,從一開始讀者就能感覺到這種窘迫,“上校打開了咖啡盒,發現裡面果然只剩下一小勺咖啡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