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大交換(歷史事件)

哥倫布大交換(歷史事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甚至思想觀念的突發性交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倫布大交換
  • 外文名:Columbian Exchange
  • 出處:哥倫布大交換
  • 提出者:艾弗瑞.克羅斯
介紹,發展歷程,觀點,

介紹

哥倫布大交換是一件關於生物、農作物、人種、文化、傳染病以及觀念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的一場引人注目的大轉換。在人類史上,這是關於生態學、農業、文化許多項目的一件重要歷史事件。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這是世紀性大規模航海,也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繫的開始。這種生態學上的變革,便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

發展歷程

哥倫布交換或動物,植物的廣泛轉移,文化,人口,在第十五和第十六世紀非洲-歐亞半球之間的美國和技術和理念,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92航次後歐洲殖民和貿易相關。
兩區之間的接觸傳播各種新的作物和牲畜,支持兩半球人口的增加,雖然疾病引起的對美洲原住民的數量急劇下降。在歐洲的第十八個世紀中,商人們回到了歐洲,玉米,土豆和西紅柿,這在歐洲非常重要。同樣,歐洲人介紹了木薯和花生於熱帶亞洲和非洲西部,那裡他們活躍在土壤,否則不會產生巨大的收益。
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甚至思想觀念的突發性交流,它是人類歷史上的跨越種族的一件重要事件。
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是世紀性大規模航海的開始,也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繫的開始,引發各種生態上的巨大轉變。而歷史學者艾弗瑞.克羅斯比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倫布大交換》中,首先提出這個觀念。哥倫布大交換對地球上的每個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歐洲人也因此帶來新的疾病,美洲的原住民因為沒有抗體,所以造成很多人喪生並且大量的文化流失。在哥倫布到達以前,美洲的人口數不明,但是初估這次的災害造成了至少50-90%的人口喪生,估計當時死亡1500-1650萬人左右。
公元1000年之前,馬鈴薯尚未在南美洲以外地區種植,但1840年代的愛爾蘭大饑荒,正是由馬鈴薯失收造成。另外,自葡萄牙貿易商在16世紀,由美洲引進玉米及木薯進入非洲,取代原有農作物,成為非洲大陸最主要的主食農作物。亞洲亦在16世紀由西班牙殖民統治者引入番薯及玉米,令糧食充足,刺激亞洲人口增長。
歐洲最早引入美洲的物種之一,馬使大平原上美洲原住民部落,變成使用馬匹狩獵美洲野牛的遊牧民族。同樣,來自美洲的番茄,在義大利成為製造番茄醬的原料,並且成為商標。

觀點

但是從另一個觀點而言,這次的接觸替兩個半球帶來了人口增加和多樣的新的玉米品種和牲畜。在當時的探險者將它們帶回歐亞大陸之後,玉米、馬鈴薯和蕃茄便成為當時重要的作物。同樣的,歐洲人把花生和木薯引進了南亞和西非,使得當地蓬勃發展並且有大量的人口往陸上定居。
這次物種交換,改變了歐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亞洲人的生活方式。大量外地引入的食物成為人類的主食,並為種植更多農作物而開發新的種植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