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半美元

哥倫布半美元

哥倫布半美元(英語:Columbian half dollar)是美國鑄幣局於1892至1893年鑄造的一種硬幣,是美國歷史上首枚紀念幣,發行這一紀念幣既是為1893年的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籌資,又是紀念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訪美洲新大陸400周年,硬幣正面刻有他的頭像。這枚半美元硬幣也是首枚刻有歷史人物的美國硬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倫布半美元
  • 外文名:Columbian half dollar
  • 價值:50美分(0.5 美元)
  • 直徑:30.61毫米(1.205英寸)
  • 厚度:2.15毫米(0.085英寸)
  • 重量:12.5克(0.40金衡制盎司)
  • 邊緣:鋸齒紋花邊
  • 成分:90.0%的銀;10.0%的銅
  • 含銀量:0.36169金衡盎司
  • 鑄造年份:1892年至1893年
  • 鑄造標記:無
概述,博覽會,構想,設計,發行,發售和影響,

概述

哥倫布半美元由於建設預算不足,博覽會的組織者期望獲得聯邦政府撥款。國會同意授權鑄造紀念幣,雙方都相信這些硬幣可以作為紀念品高價出售。博覽會官員詹姆斯·埃爾斯沃斯希望紀念幣可以根據他買下的一幅畫作設計,該畫由洛倫佐·洛托創作,據稱正是哥倫布的肖像。鑄幣局首席雕刻師查爾斯·愛德華·巴伯起初設計的草圖所獲反響不佳,博覽會官員於是轉為考慮藝術家奧林·沃納的設計方案,沃納的方案再經巴伯和助手喬治·T·摩根的調整,成為半美元的最終設計方案。
鑄幣局實際鑄造了約500萬枚半美元硬幣,遠超實際所需,因此有近半數予以熔毀。由於以紀念品價格發售的硬幣還不到40萬枚,因此並不足以解決博覽會的財務困境。進入市場流通的哥倫布半美元約有200萬枚,流通周期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如今,成色上仍然達到未經流通標準的半美元售價尚不足20美元,如果成色與最初發行的原始狀態接近,那么售價可以達到上千美元,但這都遠不及1892年雷明頓打字機公司買下首枚半美元作為宣傳噱頭的1萬美元花費。

博覽會

1890年,聯邦國會通過立法,為紀念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訪新大陸400周年的世界博覽會提供聯邦贊助。法案建立哥倫布紀念博覽會委員會負責展會事務。芝加哥的一些頭面人物建立哥倫布紀念博覽會公司來組織場館建設,但由於在具體權責上難以達成一致,該公司經常會出現內訌。如果沒有建築委員會主席丹尼爾·伯納姆(Daniel Burnham)的貢獻,這場博覽會的場館可能根本無法建成。伯納姆最喜歡的口頭禪是這么一句話:“別做什麼小計畫,這完全無法點燃男人的激情”,他成為博覽會建築工程的全權負責人。
博覽會選址在密西根湖畔一片未經開發的土地,占地面積約280公頃。建築物採用古典風格,顯現出希臘和羅馬的建築風格,用熟石膏和漢麻結合,營造出大理石般的效果。時任美國總統班傑明·哈里森邀請“全世界”參與盛會,海外多個國家來此搭建展館,美國的所有州和領地都有參與。

構想

洛倫佐·洛托畫作的複製品,據說所畫的是哥倫布肖像的複製品,半美元硬幣的正面就是以這幅畫為基礎。
博覽會公司博雅委員會主席詹姆斯·埃爾斯沃思(James Ellsworth)購買了洛倫佐·洛托(Lorenzo Lotto)的一幅16世紀畫作,據說畫上的博學之士正是哥倫布。埃爾斯沃斯非常希望能推出紀念幣來為博覽會作宣傳,在他的極力推動下,這一工作於1892年1月開始。在另一位博覽會官員、作家兼記者威廉·埃利羅伊·柯蒂斯(William Eleroy Curtis)的建議下,埃爾斯沃斯打算在硬幣正面刻上畫作上的哥倫布肖像。1892年4月,他們得到美國鑄幣局局長愛德華·利奇(Edward O. Leech)的支持,後者打算在一面刻上哥倫布的肖像,另一面則附上適當的銘文。1891年,鑄幣局在鑄造新銀幣的競爭中落敗,首席雕刻師查爾斯·愛德華·巴伯設計的巴伯造幣就是由此誕生。這幾種新硬幣飽受指責,所以鑄幣局受到了很大壓力。對此事非常了解的柯蒂斯與埃爾斯沃思商談後決定,由埃爾斯沃思主控新紀念幣的設計過程,以期在確保採用洛托所繪畫像作為硬幣主題的同時,也能令硬幣的設計更加出彩。此前的美國硬幣上經常會刻上自由女神,但還從未以真實人物為主題。
到1892年5月時,博覽會的預算已出現明顯不足,還需要更多資金才能讓各項建築工程完工。博覽會公司已經發售了股票,芝加哥市也發行了債務來為博覽會集資,但由於之前大幅低估了施工預算,因此資金仍是捉襟見肘。博覽會公司希望聯邦政府再資助500萬美元來完成建設工作,但國會中有許多議員反對直接撥款。為此,一些支持者提議,這500萬美元可以通過銷售特別發行的半美元硬幣紀念品籌集。美國此前還從來沒有鑄造過紀念幣,博覽會的組織者預計,這些硬幣可以直接以其面值的兩倍價格向公眾銷售。鑄造硬幣所需的貴金屬可以就地取材,將聯邦財政部已有的過時或重量不足的銀幣熔融獲得,這樣政府除硬幣鑄造工程的開銷外,無需承擔其它任何費用。聯邦參議院就法案展開辯論期間,來自愛荷華州的參議員威廉·B·阿利森(William B. Allison)預見:這些硬幣“不但可以作為這一天和這一代人的紀念品,還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孩子們會哭鬧著想要它們,老人們也一心要得到它們”。但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約翰·舍曼則告誡道:這種“半美元的龐大數量將摧毀它們的紀念價值”。哥倫比亞特區即將迎來炎熱的盛夏,國會議員一心要趕快解決已有議題,以便離開首都避暑,為此雙方達成妥協,將紀念幣的總鑄造金額減半為250萬美元,即500萬枚半美元硬幣。1892年8月5日,聯邦國會通過立法,授權鑄造哥倫布半美元。
查爾斯·愛德華·巴伯於1892年8月設計的半美元設計草圖原稿
1892年7月,柯蒂斯給利奇寄去一張洛托畫作的照片,利奇與巴伯經過商議後回復稱,硬幣雕刻無法刻出人物正臉。由於巴伯只能刻出哥倫布的側臉,因此柯蒂斯安排由博覽會公司出資聘請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哥倫比亞特區雕塑家烏爾里克·斯通沃爾·傑克遜·鄧巴(Ulric Stonewall Jackson Dunbar),由他根據畫作製作出哥倫布的半身像,再將完成的半身像轉交遠在費城的巴伯。巴伯根據半身像準備了多份草圖,再於8月15日交給鑄幣局代理局長羅伯特·普雷斯頓(Robert E. Preston,利奇這時正在休假),普雷斯頓再將之轉交芝加哥負責博覽會事務的官員。埃爾斯沃思向為博覽會工作的藝術家展示這些草圖,還向新聞界發布。草圖藝術反響欠佳,許多報紙稱其上的人物與其說是哥倫布,倒不如說更像是位長頭髮的教授。埃爾斯沃斯曾多次就洛托畫作上是否真是哥倫布一事展開辯論,對他人的懷疑深感憤怒,結果硬幣草圖的反響又是如此不堪,為此他拒絕再把自己買下的畫作拿出來供設計者參考。

設計

巴伯的草圖並非哥倫布半美元最早的設計方案。藝術家弗蘭克·米勒特(Frank Millet)曾於8月上旬建議博覽會裝飾總監奧林·沃納(Olin Warner)親自設計這款硬幣。沃納根據另一幅畫作描繪出哥倫布的側臉形象作為硬幣正面,反面則是艘輕型多桅帆船,代表當年哥倫布的旗艦“聖瑪利亞號”,船下有地球的東、西兩半球,不過其上沒有各大洲的輪廓。沃納的設計得到正在博覽會製作雕塑的多位藝術家肯定。利奇也對此推波助瀾,1892年8月26日度假歸來後,他立即向博覽會組織方發去木刻版畫,其上有根據西班牙正式發布的紀念哥倫布首訪新大陸400周年獎章製作的雕刻,還請國務院安排美國駐馬德里大使館設法取得一枚獎章,之後拿到的這枚獎章還得以納入美國鑄幣局收藏。
由查爾斯·愛德華·巴伯設計的鑄幣局勳章,其上所刻的是局長愛德華·利奇。
鑄幣局願意由博覽會公司主導硬幣設計,埃爾斯沃斯在8月底同意讓步,允許設計者參考自己買下的畫作,但博覽會公司財務委員會無法在入選設計方案上達成一致。沃納開始設計10月博覽會落成儀式上各委員會委員所需佩戴的徽章,不過博覽會還要等到1893年5月才會向公眾開放。有些徽章上有哥倫布的浮雕肖像,並且肖像正是以洛托的畫作為參考,因此一經面世就有人認為這有可能會是半美元的設計基礎。博覽會公司還考慮過鑄幣局提供的兩套方案,其中一套上有三艘船隻,另一套上只有一艘船和西半球。當時還有記載稱,博覽會公司還考慮過以博覽會上的一幢建築物為主題的硬幣反面設計方案。
博覽會官員對曠日持久的反覆討論感到厭煩,要求與鑄幣局官員舉行會面,給設計拍板。博覽會公司已陷入嚴重的經濟困境,急需將紀念幣投入市場銷售。在利奇的首肯下,巴伯前往芝加哥,於1892年9月23日與博覽會公司財務委員會舉行會議。雙方同意,硬幣正面根據1892年10月的徽章設計,反面則以沃納的設計理念推進。
紀念幣上需要銘文,但徽章上沒有這樣的內容,為此巴伯將原圖案縮小,在其周圍以字母環繞。沃納的設計稿上沒有為硬幣反面的船隻提供豐富細節,巴伯於是請埃爾斯沃斯給博覽會上展出的“聖瑪利亞號”拍張照片,再把硬幣反面的設計工作交給助理雕刻師喬治·T·摩根(George T. Morgan)負責。巴伯意識到,埃爾斯沃斯非常希望能讓洛托的畫作在硬幣設計中發揮重要作用,他在1892年10月多次給埃爾斯沃斯發去措辭熱烈的信件,告知設計工作的進展情況。到1892年10月17日,巴伯已經完成模具設計,鑄幣局到1892年10月31日時已經制出多枚樣幣,巴伯在信中告知埃爾斯沃斯,稱利奇對紀念幣有高度評價,稱讚這是鑄幣局所鑄造最漂亮的硬幣。利奇曾在1891年對多種巴伯造幣的設計方案加以微調,但這次他沒有插手半美元的設計,而是於1892年11月9日離開美國,前往布魯塞爾參加貨幣會議。
1892年11月11日,巴伯給埃爾斯沃斯寄去印有硬幣最終設計圖案的紙板,後者對之表示滿意。巴伯直接對主模頭做了最後的一點調整,沒有再修改放置於車床上的母模。他的父親兼上任首席雕刻師威廉·巴伯就曾採用過這樣的方法,查爾斯·巴伯也更傾向於調整主模頭,而不是尺寸上更加龐大的母模。巴伯在設計稿中加入了自己與摩根的姓氏縮寫“B”和“M”。其中“B”位於硬幣正面,哥倫布的名字“COLUMBIAN”一詞的字母“B”上方,哥倫布半身像的左側衣領位置(硬幣左側);字母“M”則隱藏在硬幣反面,位於船的索具中。

發行

1892年11月19日,《芝加哥論壇報》在報導中這樣描述費城鑄幣局鑄造首批哥倫布半美元的情景:
哈洛·希金博桑為首桶哥倫布半美元開盤哈洛·希金博桑為首桶哥倫布半美元開盤
世界博覽會委員會的詹姆斯·埃爾斯沃思代表(博覽會公司)……今天鑄造了超過2000枚紀念幣,並且這一工作會一直持續到國會捐贈的全部500萬枚完成為止……令人遺憾的是,(今天)鑄出的第一枚硬幣就因存在一點小瑕疵而報廢……接下來,硬幣還在繼續從鋼製模具表面壓製出來,並接受(費城鑄幣局首席)鑄幣員(威廉·S·)施特爾(William S. Steel)、雕刻師巴伯、以及費城鑄幣局局長(奧利弗·)波斯比謝爾的嚴格檢閱。每條線都顯得輪廓分明,硬幣上那位新大陸的發現者,似乎也滿意地看著這件作品。
貨幣學家安東尼·斯沃泰克(Anthony Swiatek)和沃爾特·布林(Walter Breen)曾撰寫過美國早期紀念幣的百科全書,書中認為,費城鑄幣局當年鑄造的首枚哥倫布半美元雖然略有瑕疵,但並沒有銷毀,而是轉交給了埃爾斯沃斯,後者是當時知名的收藏家,擁有罕見的布拉瑟達布倫金幣和兩枚1804銀元標本。書中還認為,有經驗的鑄幣工人應該不會選擇一塊有缺陷的圓片來鑄造首枚硬幣,並且埃爾斯沃斯應該是得到波斯比謝爾的首肯而獲得這枚硬幣。
這幅同時代木版畫描繪的是博覽會公司主席哈洛·希金博桑為首桶哥倫布半美元開盤的情景
12月15日,鑄幣局將5桶新硬幣運到芝加哥,每桶盛有1萬枚半美元。每個桶內裝有5個袋子,每袋盛有2000枚金幣,但有一個桶的一個袋子裡有意少放了4枚硬幣,分別是鑄幣局在首日鑄造的第1、第400、第1492和第1892枚硬幣,每枚放入1隻信封,4隻信封再一起放入桶里所裝的一個雪茄盒子。5個桶被送到芝加哥財政分署,再於12月19日下午13點移交博覽會總部,蘭德·麥克納利大廈(Rand McNally Building)404房。博覽會公司主席哈洛·希金博桑(Harlow N. Higinbotham)手持木槌和鑿子打開盛有雪茄盒的小桶,並取出盒子,將其中3個信封裝進口袋。希金博桑向圍觀民眾展示了第一枚硬幣,然後再用這枚硬幣換來威科夫、西曼斯和本尼迪克特公司(之後更名雷明頓打字機公司,博覽會官方使用的打字機就是由該公司生產)的一紙支票,數額高達1萬美元,該公司以此作為噱頭來作宣傳。之後,這枚硬幣被捐給新成立的哥倫布博物館(如今的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博覽會公司馬上為半美元定價1美元開售,第一批硬幣很快就銷售一空,許多買家排隊購買,還有人通過郵購,或是購買地方銀行分配到的硬幣。哥倫布半美元沒有正式包裝,各銀行會向買主提供各種樣式的資料夾盛放。
硬幣發售後,大部分新聞報導主要關注的都是半美元面值卻以一美元價格銷售。科羅拉多《太陽報》在評論中寫道:“世界博覽會的主辦者們打的一手好算盤,要把500萬枚半美元紀念幣高價出售。芝加哥的期貨投機意識看來是無法阻止的。”費城《呼叫報》也有同樣看法:“或許世界博覽會上把50美分的紀念品以1美元價格出售可以成為一種參照,讓前往芝加哥的遊客對物價的普遍上漲程度有一點感性認識。”硬幣的設計也成為談資,費城《記事報》聲稱:“如果事先不知道這是紀念哥倫布的半美元硬幣,那么一般人恐怕會拿不定主意,不知其上所刻人物到底是丹尼爾·韋伯斯特還是亨利·沃德·比徹”(Henry Ward Beecher)。《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的措辭更為尖刻:“一看到新的哥倫布紀念品硬幣,人們就會不由自主的感嘆,這哥倫布幹嘛不長得帥一點呢。”《加爾維斯頓每日新聞》(Galveston Daily News)在報導中這樣寫道:
硬幣正面的人物形象仿佛端坐的已故印第安人酋長坐牛。誰知道這個人居然是哥倫布……哥倫布的船看起來好像正在滿帆前進。乍一看這船下面似乎還有輪子,不過細看倒是能認出那兩輪子其實是東、西兩個半球。船的周圍仿佛有一圈海豚,只能估計都是海浪吧。船的尾端還伸出了一條釣桿,估計那位很有冒險精神的海員(指哥倫布)要么正在釣魚,要么那條從船上垂到海里的繩子上就還拖著一條魚。船的下面還有數字1492 。這種硬幣和以前發行的半美元無論尺寸還是重量都一樣,也只能買50美分啤酒,但售價卻要高得多。

發售和影響

埃爾斯沃斯從報下剪下一篇批評紀念幣的文章,並將之寄給巴伯和沃納。巴伯對此非常憤怒,寫出5頁紙的文章反駁,聲稱芝加哥的報紙譁眾取寵,沒有表達出大眾的意見。沃納則遞交了辭呈,表示自己還沒看到過新幣,“但我敢打賭看起來肯定和模型不像”。巴伯調低了沃納設計中硬幣的凹凸高度差,以確保新幣符合硬幣流通標準,而且便於堆疊存放,但這一做法受到評論家的極大非議,他們認為這些硬幣只是紀念品,不大可能會進入市場流通,所以巴伯的調整純粹是畫蛇添足。
根據巴伯和波斯比謝爾的建議,鑄幣局製作了多枚精製幣。埃爾斯沃斯對此反應熱烈,打算將這些精製幣包裝成禮物,但令他不滿的是,自己必須同博覽會公司主席希金博桑分享這些硬幣。1892年的精製幣包括最先鑄造的100枚硬幣,以及第400、第1492和第1892枚。1893年鑄造的精製幣數量尚無定論:理察·約曼(Richard S. Yeoman)的《美國錢幣指南手冊》(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估計這年鑄幣局一共鑄造了約100枚精製幣,貨幣學家艾拉·戈德堡(Ira Goldberg)2011年發表的文章中則認為這個數字應該會小於10。1893年鑄造的首枚精製幣現存放在芝加哥歷史協會。鑄幣局曾考慮將哥倫布半美元收入精製幣套裝,但當時精製幣的售價只比面值高几美分,為避免不流通的紀念幣貶值,精製哥倫布半美元的售價必須超過1美元。在這樣的情況下,鑄幣局官員決定不公開發售精製哥倫布半美元。
博覽會官員在全美各地的報紙上刊登出類似上圖的廣告,最上方的英語大字意為“賣錢啦!”
進入新年後鑄造的硬幣所標年份改為1893,這樣的硬幣共有400萬枚出頭,其它的都標示為1892年鑄造。哥倫布半美元的總鑄造量為500萬零2105枚,超過了國會授權和化驗委員會檢驗所需的總鑄造量。到1893年2月時,硬幣的銷售情況已經急轉直下,博覽會公司將200萬枚半美元存入芝加哥的多家銀行作為貸款抵押。3月,國會截留了114萬1700枚半美元硬幣,用來支付政府之前的開銷,如展品評審以及為參展人員提供紀念章所需費用。博覽會公司只要同意承擔這筆開銷就可以贖回這批半美元硬幣,但他們沒有接受這一條件,指責政府此舉背信棄義。博覽會公司還表示,今後不會再遵守1892年一條法案中禁止博覽會在周日開放的規定。
博覽會上用半美元硬幣搭建出哥倫比亞特區的財政部大樓模型,全長6.1米,高1.2米,為紀念幣發售做宣傳。買家可以直接購買這些搭建模型的硬幣,但必須要等到博覽會閉幕才能取走。1893年6月,博覽會管理方用哥倫布半美元堆疊出高達6.7米的華盛頓紀念碑模型。到10月博覽會閉幕時,無論展會組織方、財政部還是芝加哥的眾多銀行都積壓了大量半美元硬幣,以每枚1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公眾的一共僅有35萬8645枚。
博覽會結束後,還有約460萬枚半美元硬幣未能售出。會議組織方希望這些硬幣不予發行,以期為那些已經支付高價的買家提供價格保護。博覽會公司持有的硬幣經鑄幣局收回予以融毀,由此產生的處理費用經國會法案免除。1894年10月,之前被財政部扣押的一部分硬幣開始以面值發售,但願意購買的民眾仍然寥寥無幾,這些硬幣接下來開始進入流通。芝加哥的多家銀行一共擁有約100萬枚哥倫布半美元,這些硬幣也都進入市場流通。鑄幣局融毀的半美元有250萬1700枚,但公眾手中仍然仍有相當數量的紀念幣。硬幣經銷商兼錢幣歷史學家昆汀·戴維·鮑爾斯早在20世紀50年代時就開始收集硬幣,那時他還是個孩子,根據他的回憶,哥倫布半美元是當時仍在流通的19世紀美國硬幣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直到20世紀30年代,那些成色上還能達到尚未經市場流通級別的硬幣才能賣到1美元的原價。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銀幣開始由賤金屬硬幣取代,貴金屬硬幣價格也隨之上漲。根據理察·約曼(Richard S. Yeoman)2012年版的《美國錢幣指南手冊》(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幾乎未經流通過,謝爾頓硬幣分級標準有AU-50的這種硬幣售價尚不足20美元,但要是幾乎保持著原始狀態的MS-66級別,則可以達到上千美元。
哥倫布半美元發行後的銷售業績慘澹,並且大部分尚存樣本成色都很差,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1893年大恐慌——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一——就是在博覽會期間開始。以當時的物價水平而言,50美分就可以讓一家人吃飽飯,不至忍飢挨餓,在這樣的情況下,平均每位博覽會遊客卻要花掉1.18美元。展會遊客們不願意用一美元去換取一枚50美分的硬幣,即便是在經濟恐慌開始前花錢買下了紀念幣的遊客,很多都只能將其花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