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貝馬斯溝通行動理論

說明社會中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的矛盾並不具有必然性,這一矛盾是可以有解決的希望和可能性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貝馬斯溝通行動理論
  • 目的:協調相互之間的行動而進行的行動
  • 要求:可領會性要求
  • 要求:真誠性要求
提出與規定,要求,比較,理性探討,言語情景,溝通合理性,生活世界,體制及理性化,殖民化,

提出與規定

溝通行動概念的提出與初步規定
溝通行動概念的提出與初步規定是行動者為了協調相互之間的行動而進行的行動,這種協調又是行動者相互之間以語言為中介,通過相互溝通而達到的;也可以說,溝通行動是人們相互之間的一種運用語言進行溝通的行動,是使用語言的行動,即言語行動。

要求

溝通有效性的要求
溝通有效性必須滿足四個條件:可領會性要求(選擇可領會的表達,以便說者和聽者之間能夠相互理解);真實性要求(提供一個真實陳述的意向);真誠性要求(真誠表達意向以便聽者能相信說者的話語);正確性要求(選擇一種本身正確的話語,以便聽者能夠接受)。

比較

不同行動概念比較
目的行動:行動者通過選擇一定的有效手段,並以適當的方式運用這種手段,而實現某種目的行動。
規範調解行動:遵守共同社會規範的行動。
戲劇行動:在公共場合有所意識的展現自己的主觀情感、品質、願望等主觀性的行動。
溝通行動:至少有兩個行動者通過語言的交流,求得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協調相互之間的關係的互動行動。
四者之間相互比較,前三者行動都是片面的,只有溝通行動是全面的。溝通行動把語言首先作為直接理解的一種媒體,語言的所有功能在這種行動模式中得到了充分的套用,只有在溝通行動中,語言才同時擔任認知、協調和表達功能,語言作為相互理解的中介,具有獨立意義。

理性探討

溝通行動與理性探討
在溝通的有效性受到質疑時,我們要么中斷溝通,要么轉向策略性行動,不再以相互之間的理解為目的,要么通過論證活動,要么通過提供論據為溝通性的繼續進行做努力,也就是理性討論的過程。理性討論過程實際就是,一個溝通參與者尋求更佳論據的力量,證明自身的合理性過程。

言語情景

溝通行動與理想的言語情景
溝通行動除了要求行動參與者有溝通資質,還需要理想的言語情景,溝通的理想語言情景條件:①對話各方有平等對稱的地位和權利②任何與問題相關的論據都應該受到重視③每個溝通參與者都具有平等的權力,實施表達性言語行動④每個人都有同等的權力實施調節的言語行動⑤不給討論設定時間界限⑥溝通行動的參與者對言語的有效性要求採取假設的態度⑦溝通結構排除一切強制。

溝通合理性

哈貝馬斯提出溝通行動的概念,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出自己的合理性理論。溝通合理性是指溝通參與者相互協調的問題。溝通的合理性程度是以溝通理性的發展程度為基礎的。哈貝馬斯對溝通行動概念的分析,普遍語用學對交往的有效性要求的分析,都為了揭示溝通行動中潛藏著的不同於目的理性的另一種理性:反省、批判和論證的能力,即溝通理性。

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及其理性化
生活世界:人類生活於其中的、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擁有的、一組龐大的並且不明確的社會文化背景。由於生活世界的存在,溝通與溝通才得以可能。
生活世界理性化表現為文化、社會、人格的相互關係及其邊界變得越來越清晰。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待生活世界的理性化過程:(1)生活世界結構上的區分(2)內容與形式的分離(3)符號再生產的反思性的增加。

體制及理性化

體制:一是指和生活世界相對影響人類生活的社會的制度或組織;另一方面指研究者採取客觀觀察者的視角去解釋社會現象,同時代表一種系統分析方法。
哈貝馬斯將體制理性化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平等式部落社會、階層部落社會、政治階層分層社會、經濟階段結構社會。經歷社會發展,人類用理性替代了權威或傳統文化制約從事相互間的溝通。隨著人類理性發展,又出現了現代社會的悖論,出現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殖民化

生活世界殖民化
原本屬於私人領域和公共空間的非市場和非商品化的活動,給市場機制和科層化的權利腐蝕了。哈貝馬斯認為實現“溝通的合理性”就可以走出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