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達斯坦

哈薩克族達斯坦

達斯坦是哈薩克族民間文化的主要載體,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說唱藝術,每部達斯坦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哈薩克族的各種民俗文化都是通過達斯坦代代相傳下來的。 “達斯坦”原意為敘事長詩,約9世紀到10世紀時是民間口述的文學形式,情節複雜、篇幅很長,一首達斯坦足可以唱上一天一夜。“達斯坦”歌頌了哈薩克族青年反抗壓迫,爭取婚姻自由的鬥爭精神,在哈薩克族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08年6月7日,哈薩克族達斯坦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哈薩克族達斯坦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批准文號:國發〔2008〕19號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編號:Ⅰ-72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歷史淵源,主要內容,基本特徵,代表作品,保護現狀,

歷史淵源

達斯坦是哈薩克族民間文學,主要由黑薩和敘事長詩兩大部分構成。黑薩是哈薩克族民間長詩中一種比較特殊而且重要的作品,通過採用或借鑑外來神話、傳說和故事而創作的,內容貼近本民族的生活。
達斯坦原意為敘事長詩,是一種民間口述的文學形式,情節複雜,篇幅很長,一首達斯坦足可以唱上一天一夜。約9~10世紀時的作品,由民間詩人、歌手長期傳唱加工而曲折,歌頌了哈薩克青年反抗壓迫,爭取婚姻自由的鬥爭精神,在哈薩克族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善於演唱這種達斯坦的人被稱為“達斯坦奇”, 具有彈唱技巧又具有即興填詞才能的歌手兼詩人。據統計,現存的哈薩克族達斯坦文學作品有200多部。

主要內容

善於演唱這種“達斯坦”的人被稱為“達斯坦奇”,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哈仁村牧民哈孜木,是唯一吟唱哈薩克族達斯坦數量最多的老人。在保存比較完整的200多部哈薩克族“達斯坦”中,哈孜木老人可以吟唱104部,被譽為演唱哈薩克族“達斯坦”的活唱片
“達斯坦”是哈薩克族一種古老的民間長篇說唱形式,被稱為哈薩克族歷史的“活化石”。敘事長詩,約9世紀到10世紀時是民間口述的文學形式,情節複雜、篇幅很長,一首達斯坦足可以唱上一天一夜。“達斯坦”歌頌了哈薩克族青年反抗壓迫,爭取婚姻自由的鬥爭精神,在哈薩克族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達斯坦”主要有“黑薩”類長詩和敘事長詩兩大部分構成。
黑薩長詩是哈薩克族浩如煙海的民間長詩中的一個比較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類作品。黑薩類長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具有情節複雜,大多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多是通過採用或借鑑外來神話、傳說和故事而創作的,同時內容上貼近本民族的生活,從而成為哈薩克族長詩中的一種比較獨特而重要的作品。這類長詩在哈薩克族中最有影響、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有《霍爾赫特阿塔書》(由12部長詩組成)、《克里米亞的40個巴特爾》、《鵬鵡的40個故事》、《四十個宰相》以及《先知傳》(由70多個長詩、傳奇、故事、傳說、詩歌和文章等組成)等。據統計,哈薩克族有黑薩類長詩200多部。
敘事長詩是歷史上以本土哈薩克人的故事內容創作的敘事長詩。哈薩克民間敘事體長詩極為豐富,按內容可分為英雄長詩、愛情長詩、歷史長詩等幾類。英雄長詩中形成最早的是10至11世紀的《阿勒帕米斯》,11至12世紀的《闊布蘭德》,14至15世紀的《英雄塔爾根》。這些長詩讚頌了為保衛部落安全而與敵人英勇奮戰的英雄。17至18世紀,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導致一批新的英雄長詩的湧現,如《夏班巴依》、《賈尼別克巴特爾》等。《闊孜庫勒帕什與巴彥蘇魯》是哈薩克的愛情長詩中最古老的一部,這部三萬行的長詩最初形成於9至10世紀,後經民間藝人的錘鍊成為一部藝術珍品。其他膾炙人口的愛情長詩還有《吉別克姑娘》、《艾曼與巧勒潘》、《薩里哈與薩曼》等,這些長詩產生的時間早,情節複雜,語言凝練,藝術性很高,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些作品不僅在本民族民眾中家喻戶曉,而且在其他一些民族中也很有影響。在數量眾多的愛情長詩中,與哈薩克族的風俗習慣和民族特點等有關的描寫和資料也很豐富。歷史長詩以敘述部落歷史、譜係為主要內容,如《阿布萊》等。

基本特徵

在表演時,或以清唱為主,或以傳統樂器冬不拉、霍不孜等進行伴奏。
達斯坦演唱講究格律,通常每段四行、六行或八行,每行多為七或十一個音節,有多種押韻方式:“夏勒斯吾衣卡斯”是隔行押韻,即一、三行押一韻,二、四行押另一韻;“哈拉烏令吾衣卡斯”是一、二、四行押同一韻;“吉爾吾衣卡斯”是一、二、三行押韻,第四行不限,而五、六、七行又必須與一、二、三行押同一韻,以此類推。此外,還有其他形式。各種韻律在一首長詩中可以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變換使用。
一、達斯坦的產生和傳承依賴於表演者的口頭表演及教授,這是它的外部特徵。
二、達斯坦形成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詩歌較為古老,分黑薩和敘事長詩兩大類,以清唱或用傳統樂器冬不拉、霍不孜等進行伴奏,因而具有古老原始的特徵。
三、達斯坦不但承載著民族的歷史文化,陶冶著人們的道德情操,還生動地表現了民族的民俗風情,更能適應廣大民眾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情操。因此具有人民性特徵。
四、表演形式較為單一,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吟唱曲目,但表現內容豐富,多以表達熱愛自然、熱愛家鄉,對親屬和同類乃至牲畜、獵物充滿仁愛這一人類最樸素的感情,同時對演奏場所和演奏者都有較高要求,這是該樂曲的傳統性特徵。
五、達斯坦不像某些詩歌那么複雜、華麗,而顯出一種特有的簡約美、原始美和質樸美,從而構成調式、板式的簡樸性特徵。
六、在哈薩克族生產生活中產生,並伴隨著節慶活動發展,形成了對民間習俗的依存特徵。
七、達斯坦與草原民間文學長期共存,各自發展。因而,具有共存性特徵。

代表作品

作品:黑薩類長詩:《成吉思汗與吉任切》、《阿哈夏特》、《四十個宰相》
敘事長詩:《托列根與柯孜別克》、《踔爾坦白》、《我的哈薩克》、《傑騰巴拉》、《克勒旦巴圖爾》、《吉別克姑娘》等

保護現狀

2008年,“哈薩克民間達斯坦”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並授予哈孜木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哈薩克族民間達斯坦傳承人。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這種古老的民間文化,成立了專門的部門對達斯坦藝人進行保護。他們把哈孜木可以吟唱的104首達斯坦用文字和錄音記錄下來,又建立了專門的基地和學校讓哈孜木招收學生學習達斯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