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霽紅橋

哈爾濱霽紅橋

霽紅橋,作為南崗區和道里兩區的交通要道,屹立於今已是80個春秋。

基本介紹

  • 名稱::哈爾濱霽紅橋
  • 所在地::哈爾濱
  • 設計者::彼-謝-斯維利多夫
  • 建造時間::1926年4月23日
  • 跨度::51米
哈爾濱霽紅橋
位於哈爾濱道里區和南崗區及道外區的分界點,是橫越松花江的濱洲、濱綏鐵路跨線橋,更是全哈市的交通樞紐和咽喉地。
十九世紀末,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野蠻侵略,並開始修建中東鐵路。在修築濱洲幹線工程中,臨到交通樞紐地時,發現這裡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原野和低洼地形成的水溝。
由於修建鐵路,迫切需要將松花江上運來的器材物資轉運到香坊地區去,於是,當務之急便是就地建個大型木橋,當時起名為秦家崗大橋。
自1901年10月2日大橋通車起,這座木橋就承擔起橋下通火車、橋上行車行人的功能。後來木橋需要維修和大修,根據鐵路發展和市政交通的需要,政府決定在原址上修建個永久性橋樑
經建築師斯維利道夫和橋樑設計師符·阿巴力的合作,設計出的橋呈弓形,猶如長蛇之勢,是典型的歐式橋樑建築。橋長51米、寬27.6米、車行道寬21.4米、兩側人行道寬各3.1米。橋的兩側有斜對稱的塔式建築,塔座為長方形,四周各有24個花環狀裝飾的浮雕,秀麗挺拔的花盞燈座,鏤空嵌花的鐵欄桿。構思巧妙、鑄造精美,更有鑲嵌著“飛輪”標誌的中東鐵路路徽,多了一層歷史感,也豐富了橋樑建築的藝術性。
整個霽虹橋沒有一個鉚釘,沒有一個螺栓,建築風格獨特。這座橋在哈爾濱建築群體中給人以獨特的美感,是一道亮麗的景觀。
建築霽虹橋動用了大量勞力,僅建築費用約三十萬元大洋。當1926年11月28日舉行落成命名典禮時,參加人有哈特別市市長儲鎮、中東鐵路局長葉木河諾夫、特區行政長官張煥相、東鐵督辦於雲章以及東鐵理事會中的中俄理事等人。特別是由中方理事、時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為橋題名,他援引了杜牧的《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句中霽虹二字,定名為“霽虹橋”。其意霽虹者,謂雨止雲散,長橋如虹是也!
1986年,霽虹橋被定為一類保護建築。2008年被定為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