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少保遙傷周處士詩

《和王少保遙傷周處士詩》是南北朝時期庾信所做的詩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和王少保遙傷周處士詩
  • 創作年代:南北朝時期
  • 文學體裁:詩詞
  • 作者:庾信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冥漠爾游岱。淒涼余向秦。
雖言異生死。同是不歸人。
昔余仕冠蓋。值子避風塵。
望乞求真隱。伺關待逸民。
忽聞泉石友。芝桂不防身。
悵然張仲蔚。悲哉鄭子真。
三山猶有鶴。五柳更應春。
遂令從渭水。投吊往江濱。

作品賞析

詩一開頭,就將死者和自己的歸宿加以對照:周處士已死,歸於冥冥之中,靈魂去了泰山。而自己則淒涼寂寞,流落到了秦地。謂人死為“游岱”,其說起於漢代。漢武帝惑於方士之說,在泰山設宮祀、建神仙道,希望遇仙升天,因此漢詩中稱死人往往說“名系泰山錄”。首二句說“游岱”與“向秦”,雖為一死一生,但境況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這一比較極為沉痛,是詩人全部哀思的觸發點。對周弘讓而言,是死者一去行不歸;對庾信自己而言,是羈留北土,不得還鄉。詩人不由得從死者聯想到自己:越是忍辱偷生,但毫無生趣,又與死者何異?寫到這裡,詩人已分不清究竟是哀悼周處士,還是在為自己輓歌了。
既是傷悼處士之死,免不了要追憶死者生平與自己的交往。但從庾信本傳與其它作品來看,似乎周弘讓與庾信早年的關係僅是一般相識,這是此詩難著筆處。因此詩人僅著力鋪寫二人同在梁朝、因仕異途而未能接近的遺憾。庾信十五歲即仕於梁朝,而彼時周弘讓正隱居茅山,一“仕冠蓋”,一“避風塵”,自然無有得見。但詩人已久慕處士之名,並期待與他結交。“望氣”二句均出自老子典故。《列異傳》說“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其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這裡借指詩人對真隱的敬仰和求交的誠意。周弘讓晚仕侯景,有人問其緣故。周答道“昔道正直,得以禮進退。今乾坤易位,不至,將害於人,吾畏死耳。”周因此獲譏於當時。庾信稱之為“真隱”,自然是不確的。但這裡與其說是對周弘讓隱逸生涯的讚美,倒不如說是懷念梁朝尚能“以禮進退”的時代。因此下面略去周弘讓出山後的所有經歷,直接跳到周弘讓的去世,不禁哀悼芝草、菌桂不能使之延年。幾乎造成了周弘讓終身隱居、老死山中的錯覺。這樣寫,既可迴避周弘讓後來已不成其為處士的事實,又將詩人的哀思牢牢地系在周處士隱居的梁朝。這裡並非為死者諱,而是為了讓自己對與故國有關的一切人和物永遠保存美好的回憶。

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南北朝時期詩人、文學家。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父親庾肩吾就是當時大官之一,亦是著名的文學家。據《周書·庾信傳》記載說: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他自幼隨父親庾肩吾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他們的文學風格,也被稱為"徐庾體"。侯景叛亂時,庾信逃往江陵,輔佐梁元帝。
後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間,梁為西魏所滅。北朝君臣一向傾慕南方文學,庾信又久負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強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後,更遷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世又稱之為庾開府,如杜甫即以"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稱譽李白。時陳朝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並許歸還故國,唯有庾信與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如此至老,死於隋文帝開皇元年。有《庾子山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