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芸豆

呼倫貝爾芸豆

呼倫貝爾芸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呼倫貝爾芸豆品種多樣,為高蛋白、低脂肪、中澱粉食物,鉀、鎂、鐵、磷含量豐富。呼倫貝爾芸豆外觀光滑、顆粒飽滿、色澤鮮亮、整齊均勻,食用口味極佳,富含沙性。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呼倫貝爾芸豆”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呼倫貝爾芸豆
  • 產品名稱: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 品質特點:外觀光滑、顆粒飽滿、色澤鮮亮、整齊均勻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046號
  • 批准時間:2013年12月30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 外在感官特徵
呼倫貝爾芸豆外觀光滑、顆粒飽滿、色澤鮮亮、整齊均勻,食用口味極佳,富含沙性。
  • 內在品質指標
呼倫貝爾芸豆品種多樣,包括日本白、奶圓、白沙克、英國紅、日本紅、紅花、奶花、黑芸豆等,為高蛋白、低脂肪、中澱粉食物,每100克乾籽粒中蛋白質≥18克、脂肪≤2克(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澱粉30—45克、鉀>1克、鎂>100毫克、鐵10—40毫克、磷≥350毫克,為高鉀、高鎂食品,鐵、磷含量豐富。

產地環境

  • 土壤地貌
呼倫貝爾市耕地土壤以黑土,暗棕壤,黑鈣土和草甸土為主,呼倫貝爾森林土壤占全盟總面積的50%,其pH在6.0—7.0之間,有機質含量在5~7%以上,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開發利用時間短,自然肥力高。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縱貫其中,多為大興安嶺支脈形成的低山區,主要有山地、丘陵漫崗及部分平原區,土壤排水良好,土壤地貌情況非常適合芸豆生長。
  • 水文情況
呼倫貝爾市水資源總量為286.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7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總量14.6億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1.1萬立方米,高於世界人均占有量,是中國人均占有量的4.66倍。以大興安嶺為分水嶺,形成嫩江和額爾古納河兩大水系,有大小河流3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500平方千米的98條,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63條,湖泊500多個。沒有工業污染,水質清澈、純淨,水資源保持良好,是理想的農業用水。
  • 氣候情況
呼倫貝爾芸豆生長所處的自然環境屬寒溫帶和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大興安嶺以南北走向縱貫呼倫貝爾市中部,將其分為嶺東、嶺西。嶺東為季風氣候區,以農業為主,嶺西為大陸氣候區,以畜牧業為主;嶺東地區為嫩江西岸的淺山丘陵與河谷平原,海拔200—500米,為半濕潤性氣候,年降水量在500—800毫米,晝夜溫差大,屬溫涼氣候,日照豐富(年總輻射量在76758千瓦/平方米以上,日照時數為2500—3100小時),利於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和乾物質的積累,降水期集中於7—8月的植物生長旺期,且雨熱同期,氣候適宜芸豆生長。由於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農業常出現春旱、低溫冷害的氣象災害,芸豆除作為農作物常規種植外,又是大宗農作物晚霜、冰雹等災害後的防災備荒作物。

歷史淵源

芸豆在呼倫貝爾市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各族農民民眾歷來有種植和食用的經驗和傳統習慣。
1905年,呼倫貝爾芸豆開始被種植。
20世紀90年代,呼倫貝爾芸豆成為呼倫貝爾市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
解放後迅速發展,並形成了獨特的栽培方式。

生產情況

2013年,呼倫貝爾芸豆種植面積達100萬畝左右。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呼倫貝爾芸豆”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呼倫貝爾芸豆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呼倫貝爾市所轄的扎蘭屯市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4個旗市,包含25個鎮10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20°28′00″—126°04′00″,北緯47°05′00″—51°25′00″。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選擇生態環境優良,外界隔離條件好,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無污染、土層深厚、排水條件良好,歷年病蟲害發生少,非重茬平川或平崗地。產地環境符合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土壤選擇疏鬆砂質壤土,pH值為6.4—7.0。灌溉用水符合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規定。環境空氣符合GB3095-1996《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所規定的二級標準。
2.生產過程管理:即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呼倫貝爾芸豆生產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配合使用,禁止施用硝態氮肥。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T/T393-2000)和《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T/T394-2000)。
3.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在芸豆全株80%的豆莢變黃,大部分葉片已脫落時,選擇晴天的早、晚採用人工或機械進行收穫,以防炸莢。收貨後要及時進行晾曬、脫粒,收穫白色粒芸豆品種時,要注意避開雨水,以免籽粒出現水浸斑或變污、變黑,影響品質。芸豆脫粒後的子粒含水量為18%左右,需要晾曬和烘乾,使含水量達到14%時,方可儲存待銷,包裝之前進行統一機械清選或色選,清除雜質達到粒度色澤統一。
4.生產記錄要求:呼倫貝爾芸豆生產全過程要建立生產記錄,對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進行全面記載並保存以便查閱。
5.安全要求:呼倫貝爾芸豆加工精度達到LS/T3103-1985規定的等級標準,衛生指標低於GB2715-81規定的指標。產品符合NY/T271-1995《綠色食品芸豆》規定。 呼倫貝爾芸豆嚴格執行《綠色食品芸豆產地環境條件》(NY/T391-2000)標準。
①磷化物、氰化物、氯化苦、二硫化碳按GB/T5009.36規定執行。
②砷按GB/T5009.11規定執行。
③汞按GB/T5009.17規定執行。
④黃麴黴毒素B1按GB/T5009.22規定執行。
⑤糧食米類加工精度檢驗按GB5502-85規定執行。
⑥衛生標準按GB2715-81;GB2761-81規定執行。
6.包裝:包裝材料應符合國家食品包裝衛生要求,還應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芸豆的銷售包裝應符合GB/T17109的有關規定,所有包裝材料均應清潔、衛生、乾燥、無毒、無異味,符合食品衛生要求。所有包裝應牢固,不泄露物料。
7.儲存:成品不得露天堆放,成品倉庫必須清潔、乾燥、通風、無鼠蟲害。成品堆放必須有墊板,離地10厘米以上,離牆20厘米以上。成品不得與有毒有害、腐敗變質、有不良氣味或潮濕的物品同倉庫存放。運輸、貯藏過程符合NY/T5190-2002的規定。
8.堆放裝卸:芸豆在堆放和裝卸時要輕拿輕放、文明操作,運輸工具要求清潔衛生,不得與有毒有害物品混裝、混運。凡裝過化肥、農藥、有害化學物品或其它易腐食品的車廂或艙位,必須經充分清掃、沖洗後才可裝運。芸豆在糧食市場、貨站待運時,必須批次分明,堆碼整齊,環境清潔,通風良好,嚴禁烈日暴曬、淋雨,注意防凍、防熱。貯藏、運輸執行《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NY/T1056-2006)。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呼倫貝爾芸豆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