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黨鎮

周黨鎮

全鎮現有周黨集鎮、龍鎮集鎮兩個農村集鎮,鎮政府所在地周黨集鎮,是全鎮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周黨鎮先後榮獲中州名鎮、省級生態鄉鎮、省級衛生鄉鎮等榮譽,2015年被河南省確定為河南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鎮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省道219線、339線、338線、開武路、信葉路、鐘黨路等穿境而過,是湖北宣化店鎮新縣蘇河鎮、光山縣馬畈鎮、殷棚鄉、羅山縣彭新鎮、潘新鎮、莽張鎮、山店鄉、定遠鄉等兩省、4縣結合部、集散中心地。周黨鎮位於河南省羅山縣城南部28公里處,東部屬淺山丘陵區西部屬平原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黨鎮
  • 外文名稱:Zhoudang Town
  • 別名:周黨畈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
  • 下轄地區:中心街社區、東街社區、南街社區、北街社區等
  • 政府駐地:周黨鎮
  • 電話區號:0376
  • 郵政區碼:464223
  • 地理位置:江淮地區
  • 面積:125.5平方千米
  • 人口:46012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溫濕氣候
  • 著名景點:油鹽罐
  • 機場:信陽明港機場,周黨桂店機場
  • 火車站:信陽站,信陽東站,羅山站
  • 車牌代碼:豫S
  • 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油菜
  • 行政代碼:411521101
  • 身份證前6位:411521
  • 車牌號碼:豫S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歷史由來,地理環境,風景名勝,經濟發展,經濟數據,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新區開發,社會民生,民生,教育,醫療衛生,農村交通,歷史名人,

鄉鎮簡介

周黨鎮位於羅山縣縣境南部,地處豫鄂要衝。鎮政府所在地周黨集鎮距羅山縣城35公里。全鎮下轄19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5.6萬人。全鎮現有周黨集鎮、龍鎮集鎮兩個農村集鎮,鎮政府所在地周黨集鎮,是全鎮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全鎮總面積125.5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呈丘間盆地,東西高,南北低,西、北部丘陵起伏,跨境河流有淮河支流竹竿河,九龍河在龍鎮村注入竹竿河,有小型一、二類水庫12座。境內交通便利,區位獨特,省道開(封)武(漢)路、鐘(鋪)(周)黨路、南信(陽)葉(集)路和縣道周(黨)山(店)路交會鎮區。周黨鎮起源漢代,系古代著名驛站,小商品集散地,文化古蹟眾多,人文底蘊淳厚。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大鎮、農業大鎮、中州名鎮。先後榮獲中州名鎮、省級生態鄉鎮、省級衛生鄉鎮等榮譽,2015年被省被省確定為河南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
鎮村建設有序推進。鎮區規劃面積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近年來,以建設區域性小城市為目標,先後建成廣源社區、同興社區、社會客運站等一批高標準商業、住宅小區,新啟動南街社區及周邊居民安置房建設鎮區框架不斷拉大,設施配套日益齊全,建設品味持續提升。2015年,完成了鎮區中心大道南、南信葉公路北的約30公頃建設用地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並通過上級評審。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新建楊柳、東街、吊橋、龍鎮、雷畈等一批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民生事業協調發展。全鎮現有高中一所、國中兩所,國小16所,幼稚園13所。建成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居民活動廣場等一批文化基礎設施,鎮區數位化有線電視達到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7%,全鎮23個衛生室規範運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6%。

歷史沿革

傳說羅山縣城一共移了三次,最早縣城在定遠。當時因為關押的犯人經常會死掉,於是認為這裡地脈太輕就把縣城往北遷到了周黨,過了幾年又遷到莽張。最後才遷到今天的縣城。
1932年,羅山縣實行保甲制,全縣改劃為5個區,周黨為第四區。1949年8月,羅山縣又設城關、楠桿、竹河、莽張、澀港、彭新、周黨7個區。1950年8月,羅山縣從周黨、彭新兩區中各劃出一部分增設定遠區。1958年撤區,撤鄉、鎮建制,建立周黨公社。1983年7月,公社改鄉。1987年2月,周黨建鎮。
截止2018年,周黨鎮現有19個行政村,4個街道居委會,羅山縣第一大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全鎮下轄19個行政村、4個街道居委會,人口46012人(2017年),鎮區人口9773人(2017年10月)。周黨鎮下轄東街、南街、北街、中心街4個居委會,周黨、雷畈、楊寨、秦畈、田河、桂店、水寨、前鄉、吊橋、朱樓、東峰、楊沖、長安、閔灣、青龍、龍鎮、桃園、中山、楊柳19個行政村。
411521101001 121 東街居委會
411521101002 121 北街居委會
411521101003 121 南街居委會
411521101004 121 中心街居委會
411521101200 122 周黨村
411521101201 122 雷畈村
411521101202 220 楊寨村
411521101203 220 秦畈村
411521101204 220 田河村
411521101205 220 桂店村
411521101206 220 水寨村
411521101207 220 前鄉村
411521101208 220 吊橋村
411521101209 220 朱樓村
411521101210 220 東峰村
411521101211 220 楊沖村
411521101212 220 長安村
411521101213 220 閔灣村
411521101214 220 青龍村
411521101215 220 龍鎮村
411521101216 220 桃園村
411521101217 220 中山村
411521101218 220 楊柳村
序號
村(居)名稱
人口(人)
面積 (KM2
村民組個數
村委會(個數)
居委會(個數)
1
周黨村
2601
2.92
18
19
4
2
中心街居委會
2268
0.9
4
3
北街居委會
1498
1.05
9
4
南街居委會
2138
0.58
18
5
東街居委會
1268
1.13
8
6
桃園村
2266
2.18
19
7
東峰村
3093
13.22
27
8
吊橋村
2786
4.64
20
9
前鄉村
1520
6.6
11
10
朱樓村
1422
2.6
13
11
水寨村
1380
3.67
8
12
桂店村
2523
3.73
19
13
田河村
2680
2.7
11
14
秦畈村
2960
14.83
20
15
楊柳村
2453
10
19
16
楊沖村
2667
8.07
18
17
中山村
3298
4.8
32
18
龍鎮村
2317
5.5
15
19
長安村
3448
11.21
27
20
雷畈村
1339
2.5
7
21
閔灣村
1297
0.67
10
22
青龍村
1650
9
15
23
楊寨村
2679
13
21
合 計
51551
125.5
369

歷史由來

周黨鎮起源漢代,系古代著名驛站,小商品集散地,文化古蹟眾多,人文底蘊淳厚。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大鎮、商業重鎮、全國重點鎮、全省十佳名鎮、省級衛生鎮、中州名鎮、河南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羅山縣第一大鎮,鎮域面積125.5平方公里, 其中鎮區面積9平方公里。明代周、黨二姓在此開店興集,因此得名周黨,民國時期因坐落在河岸平畈上而得名周黨畈。

地理環境

周黨鎮位於河南省羅山縣縣境南部,地處豫鄂要衝,東界河南省光山縣,西隔羅山縣山店鄉與湖北大悟縣相望,鎮政府所在地周黨距羅山縣城28公里。全鎮下轄4個街道居委會、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為周黨村,鎮區面積9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46012人(2017年)。全鎮總面積12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752畝,林地面積68895畝。
境內地勢呈丘間盆地,東西高,南北低,西、北部丘陵起伏,跨境河流有淮河支流竹竿河,九龍河在龍鎮注入竹竿河,有小型一、二類水庫12座。境內交通便利,省道開武路、鐘黨路、南信葉路和縣道周山路交會鎮區。
鎮村建設快速推進。近年來,先後建成住房300餘套的廣源社區,完成住房400餘套的同興社區一期工程,以及30米寬的廣源街、同興街主幹道,順利推進同興社區二期工程、桃園新村建設規劃及村莊整合新農村社區建設規劃。

風景名勝

油鹽罐,位於河南信陽羅山縣周黨鎮,它是一條山脈,屬於大別山的余脈,這裡環境優美,風光秀麗,擁有貓耳洞、神仙床、烏龜石、天鵝蛋等自然景觀。每一個自然景觀背後的歷史和傳說,它為什麼有這么一個古怪的名字呢?
民間傳說有一天,天上李老君到西天瑤池赴蟠桃大會,回來時王母娘娘帶人送行。他們路過此處,從雲隙中看見這一帶地方景色優美,就按落雲頭,四處觀賞。誰知老君座下的青年不慎跌倒,扭傷右蹄,行走不得,就在山上住了一夜。當天夜晚,王母娘娘命隨行童子升火備炊,款待老君。不想那童子貪看人間美景,忘乎所以,做了飯後,把盛油鹽的罐子掉在山上,化為一石坑。第二天臨走時,又把菜刀遺落在山東頭,化為今天的薄刀嶺。那青牛仰望的地方,一個奶頭化為牛奶石,奶頭中不斷流出清泉來。現在石旁還有一口小井哩!王母升火備炊的地方,至今人們還稱為神仙寨。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老君和王母,求得上帝保佑,就在薄刀嶺修建了一座東風寺。寺中和尚就從那牛奶泉中取水吃。那油鹽罐化的石坑裡,堆著白花花的鹽和香噴噴的油,雖然不多,只夠寺里和尚吃一天,卻取之不盡。頭天吃了,第二天又冒出供吃一天的鹽。和尚們就靠這油鹽和水煮飯做菜。後來,有個貪心的小和尚,想多弄點油鹽賣錢用,就瞞著師父和師兄,偷偷扛著鐵釺去鑿罐口,心想鑿大些就能多出油鹽。不料被他一鑿,就再也不出油鹽了。後來,油鹽罐便成了這山的名字。

經濟發展

經濟數據

近年來,周黨鎮以發展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重點,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抓農業夯基礎、抓工業增實力、抓開發提品位、抓民生強保障的工作思路,傾力打造魅力周黨,實現了全鎮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截至2007 年,全鎮生產總值達4.6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17元,綜合經濟實力躍至全市第30位,上升位次居全市第一。周黨鎮主要支柱產業有板材加工、新型建材、煙花爆竹生產、石材加工等。2015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51億元,全鎮“四上”入庫企業發展到8家。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9億元,增長17.8%,201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89億元。

第一產業

抓農業,夯實發展基礎。農業主產糧食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麥等,經濟作物盛產大蒜、黃桃、板栗、茶葉等。該鎮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契機,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進一步調優種植業結構,大面積推廣優質稻、“雙低”油菜,反季節蔬菜、信陽毛尖茶等作物,全鎮年均種植優質稻面積達2600 公頃,種植“雙低”油菜2200 公頃,茶葉種植面積達400 余公頃,種糧3 公頃以上的大戶發展到近80戶。以節水節勞節資為特點的拱棚育秧、盤育拋秧等先進生產技術和機械化插秧、耕作、收割等先進生產方式在大宗農產品的種植中得到全面普及,提高了種植業的比較效益。圍繞農業支柱產業的開發,加快了精米加工、茶葉加工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全鎮已有大型“農”字號企業9 家,農副產品就地消化轉化和附加值提高能力明顯增強,拉長了產業鏈條,形成了較強的輻射效應。以養豬為龍頭,養鴨、牛、魚、龍蝦等水產、畜禽養殖規模不斷壯大,全鎮大型養殖場發展到27 家,青龍、周黨等村部分農民通過發展養殖業,實現了增收。
周黨農業經濟基礎地位牢固。農業經濟和主支柱產業有優質稻種植、“雙低”油菜種植、茶產業、蔬菜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全鎮現有500畝以上的農業經營大戶30戶,千畝以上的農業經營大戶8戶,萬畝以上的農業經營大戶2戶;註冊農業專業合作社27家,家庭農場14家,其中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2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4家、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3家;現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

第二產業

抓工業,增強經濟實力。該鎮牢固樹立“工業興鎮”的理念,始終把發展工業擺在鎮黨委、鎮政府發展鎮域經濟的重中之重,堅持領導力量向工業集中,工作思想向工業靠攏,資源配置和政策優勢向工業傾斜,強力推進工業發展。工業效益大幅攀升,骨幹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引進總投資1.2 億元的信陽鑫鑫木業有限公司和投資1000餘萬元的豫南鑫源建材有限公司發展成為全縣同行業的龍頭企業,籌建中沿周馬路的工業園區已有7 家投資規l 模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進駐,工業園區建設初具雛形。目前,全鎮已有投資規模1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25 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投資500萬元的9家,投資1000 萬元的5 家。2017 年,全鎮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1.88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65億元,創利稅2.69億元。
工業經濟主導地位明顯。主要支柱產業有中密度木質纖維板加工、新型建材、煙花爆竹生產、石材加工、運動用品加工等。201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達到18家,其中工業總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化工業達到8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2.56億元。鄉鎮企業有矽肥、制板、工藝皮箱、軋鋼、造紙、仿瓷工藝、電珠、機繡等。

第三產業

境內旅遊資源底蘊淳厚,待於開發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如油鹽罐傳說眾多。
羅山皮影戲的代表在周黨,建國前夕,羅山周黨著名皮影藝人詹國祥帶著羅山皮影去台灣,很快將羅山皮影在台灣傳播開來,並傳到美國,產生了很大影響。1995年,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來羅山周黨錄製皮影演出全過程,向東南亞播放。

新區開發

抓開發,提升城鎮品位。該鎮按照“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效能管理”的思路,打好經營城鎮牌,拉大鎮區框架,膨脹城鎮經濟,彰顯了“中州名鎮”的獨特魅力。以重新修編後的《 周黨鎮鎮區總體規劃》 為依託,採取政府投資、招商引資、社會融資、有償出讓等多種形式,全方位聚集發展資金。不斷加大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先後籌資近1000 萬元,實施了一系列鎮區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以開展“六城聯創”為契機,中心街綜合改造、北街區綜合示範大街建設、西街入口改造、沿河景觀路建設等工程建設相繼進行,鎮區功能進一步完善和配套。總規中擬定一期開發占地面積1.21 公頃的3 #步行街、占地面積0.8 公頃的雙語學校等開發項目已通過掛牌出讓的形式,由開發商進行商業運作,即將竣工投入市場,改善了鎮區投資經商、居住生活環境,吸納了人氣,拉大了鎮區框架。目前,鎮區已有常住人口4.8萬人,個體工商戶2500 余戶。
鎮村建設有序推進。鎮區規劃面積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近年來,以建設區域性小城市為目標,先後建成廣源社區、同興社區、社會客運站等一批高標準商業、住宅小區,新啟動南街社區及周邊居民安置房建設鎮區框架不斷拉大,設施配套日益齊全,建設品味持續提升。2015年,完成了鎮區中心大道南、南信葉公路北的約30公頃建設用地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並通過上級評審。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新建楊柳、東街、吊橋、龍鎮、雷畈等一批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社會民生

民生

抓民生,強化社會保障。該鎮把民生建設作為執政為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推動了社會保障事業的全面發展。先後投資180 余萬元,高標準地興建了3 個光榮敬老院,入住五保老人近100 人,為農村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提供了平台。投資150 余萬元,新建了鎮民政和勞動保障服務大廳、東街社區服務中心、人口與計畫生育服務中心等便民設施,進一步方便了全鎮民眾。同時,認真貫徹落實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制度,將1500 余名低收入民眾納入低保範圍予以救助,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 %以上。民生事業的全面發展,使社會保障功能得到全面發揮,增強了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石,促進了和諧社會局面的形成,魅力周黨建設更進一步。
周黨鎮先後投入300多萬元,完成了十大改造工程,即西街入口綜合改造工程、周馬西路示範路面硬化工程、衛生街硬化綠化亮化工程、中心街三期改造工程、北街區綜合示範大街建設工程、沿河景觀大道建設工程、東街文化大院及嬰幼兒培訓中心建設工程、沿東西大街5條背街小巷排水及路面硬化工程、中心廣場改造美化工程。此外,加強環衛工作力量,對鎮區主要街道實行全天保潔。
建成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居民活動廣場等一批文化基礎設施,鎮區數位化有線電視達到全覆蓋。

教育

周黨鎮的教育事業也正在騰飛,全鎮現有高高級中學一所、初級中學兩所,國小16所,幼稚園13所。其中羅山縣周黨高級中學創建於1956年,位於周黨鎮中心,瀕臨開武路,占地面積25畝,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在競爭求生存、求發展中,年富力強的學校班子,以“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為辦學思想,以“辦特色學校,創一流業績,創市農村示範高中”為辦學目標,“站著做人,跪著做事。”教學低起點,慢進度,重素質,練技能,適應時代要求;德育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道路,教師個個是班主任,班主任人人當家長。既有爾爾婆婆心,又有殷殷父子情,營造了教師愛心、家長放心,學生稱心的育人氛圍。學校設立貧困生基金,推行獎學金制,保證特困生順利完成學業。 學校實施級段管理,教師況聘上崗。在崗教師中,高級教師9人,中級教師30人,其中,進入國家教育人才庫2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市級名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12人。教師爭名師,鑄師魂,以智育智,以德培德。每年在國家級和省部級刊物上發表教研論文十多篇。學校擁有18班規模的教學樓、能容納1000人的學生寢樓,圖書實驗樓、學生餐廳、語音室和微機房齊全,班班通有線電視,集校園網、天文觀測台、多媒體電教室於一體的現代化科技辦公樓技辦公樓即將竣工。半個世紀的創業創新,智慧、汗水幻化成累累碩果,沈著、實幹譜了曲曲頌歌。70年代熊傳勝率先叩開北大的校門。80年代向紅斌第一個跨入武漢大學,李欣枝考入中山大學,張立又考入武漢大學。90年代人才輩出,喜報頻傳。90年陳其勇考入陝西師大;92年北大的校門又被柳自力叩開。何國良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孫波也跨入中國礦大;93年胡長春考入北京農工大;95年柳兵考取中國人在;98年魯翔躋身於中央財大;99年李林升又跨入陝西師大。2000年葉爭艷考入東北林大,何旭帆考進長春稅務學院。2001年杜克忠考入哈工大。黨校先後榮獲市級“文明單位”和市“高考先進單位”的稱號,連年被縣教委表彰為“高考先進單位”99年被縣政府授予“收費管理規範化學校”稱號。2001年被縣政府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件先進單位”稱號,又獲縣“高考一等獎”,省專上線92人,居全市農村高中第8名。“雄心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競爭是對我們進步的競爭,衝擊是對我們落後的衝擊。”周高人以超前的辦學理念,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以“要想有地位,必須有作為”的精神,幹事創業,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展示風采。 我們的未來不是夢,“求真,求實,求善,求美”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周黨高中張開熱情的雙臂與你相擁,智慧與汗水碰撞,青春的希望將在這裡放飛。

醫療衛生

民生保障措施有力。全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6%,農民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7%,五保集中供養272人,供養率達到60%以上,城鄉低收入群體應保盡保。先後投資600萬元興建可提供近200個床位的光榮敬老院,投資500萬元興建鎮區1.2萬人安全飲水工程。

農村交通

2008年,政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新、改建農村公路9萬公里。重點實施了“村村通”工程,在中部地區率先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的目標,預計2010年實現部分自然村通油(水泥)路的目標;積極實施縣鄉公路改造工程,進一步增強縣(市)與鄉鎮、經濟區、行政村以及相互之間的連線,2010年縣道基本達到三級或三級以上標準,鄉道達到四級或四級以上標準;加快大中橋樑改造步伐,基本解決縣鄉道路有路無橋、寬路窄橋和危橋問題。

歷史名人

清末雲貴總督丁振鐸、全國三八紅旗手錢曉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