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艨

周飛艨

周飛艨教授,男,1964.7出生,198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93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奧斯汀主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1993-1995在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有機質譜研究室從事博士後研究。1995-1997在年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奧克萊爾分校化學系任助理教授。1997年在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先後任助理教授和終身教授。2000年至2003任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為中南大學引進的頂尖人才,化學化工院特聘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飛艨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4.7
  • 性別:男
簡介,研究方向,論文成果,

簡介

周飛艨,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院2000年“百人計畫”入選者;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學習與工作經歷:
1980-1984 武漢大學化學系,本科
1989-1993 美國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化學系,博士
1993-1995 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博士後
1995-1997 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奧克萊爾分校,助理教授
1997-至今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先後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2003年為中南大學引進的頂尖人才,化學化工院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1) 納米水平上的生物感測新技術
基於納米技術,發展深入到納米尺度和單分子水平超痕量分析的新技術和新方法。通過納米粒子進行信號放大,研製高靈敏檢測重大疾病生物標誌物、以及幾種老年神經疾病致病機制的生物感測器。採用納米結構仿生自組裝方法構築有序感測界面,發展相關的生物大分子定向修飾新方法,為分子生物學和生理學領域的基礎研究提供新信息和準確可靠的數據。通過新穎的納米小球平板印刷術,可控制備圓球形、方形、棱形、管狀結構等各種形貌的納米材料,用於發展新型生物晶片和感測器。開展核-殼型半導體納米粒子修飾,探討納米核外殼功能物質存在狀態、形成機制及其穩定性,特別對其光化學穩定性及光降解行為進行研究,發展用於螢光標記檢測的納米半導體量子點/生物分子複合納米粒子,開展在生物醫學檢驗、臨床診斷套用以及納米粒子靶向藥物釋放方面的研究。豐富和發展異相表面納米基因、蛋白質感測器自組裝和競爭吸附理論,為開發快速、定量、靈敏、專一性的生物分子檢測系統提供理論和實驗模型。
(2) 納米生物材料
納米材料作為基因治療的理想載體,具有承載容量大,安全性能高的特點。以納米顆粒作為藥物和基因轉移載體,將藥物、DNA和RNA等基因治療分子包裹在納米顆粒之中或吸附在其表面,同時在顆粒表面耦聯特異性的靶向分子,如特異性配體、單克隆抗體等,通過靶向分子與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結合,在細胞攝取作用下進入細胞內,實現安全有效的靶向性藥物和基因治療。
(3) 生物微納材料與器件
生物技術與微納米技術的結合,在生物醫學領域引發了巨大的變革。例如,通過微納技術,能夠實現對蛋白質、DNA等複雜分子的微觀觀察、測定與操縱。採用納米金陣列結合申請者研製的表面電漿激元共振儀(SPR), 通過研究局域化的SPR信號以實現對生物標誌物的靈敏、快速檢測,該方法的突出特點是靈敏度高、用量少(納升級)。該研究方向將集中在生物材料、生物材料自組裝以及新型納米材料的製備和套用等方面。在微納米尺度控制生物及生物相關材料的結構和功能,製備全新的、具有優異功能的新材料,發展與人體健康、藥物治療、環境保護等相關器件,並在此基礎上尋求進一步產業化。通過自組裝的微納結構構築超分子功能材料,闡明超分子功能材料形成的機制,探索其在藥物傳輸、臨床診斷、醫療保健等方面的套用。

論文成果

染料敏化納米晶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摘 要: 隨著地球礦物資源的日益減少和人們對能源需求的增加,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中,套用較多、較成熟的是單晶矽、多晶矽和非晶矽太陽能電池,但其價格昂貴,廣泛套用受到了限制。為此,人們研究新型的染料敏化納米晶太陽能電池。根據染料敏化納米晶太陽能電池的結構不同,可分為3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