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周霞(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周霞,1996年於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畢業,曾在大連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並先後在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博士後流動站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博士後流動站進行了一期和二期博士後研究,獲得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並由國家教委資助參加了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擅長從事力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霞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大連理工大學
  • 性別:女
簡介,社會兼職,研究課題,碩博研究方向,工作成果,出版著作和論文,

簡介

1999年8月一期博士後出站時被評為副教授。2001年11月至今,在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現任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工程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與納米力學實驗室主任。
新型複合材料製造工藝力學及摩擦力學
微納米功能薄膜與塗層及納米表面工程力學問題
材料與結構失效分析、可靠性研究及控制
計算材料學及微納米複合材料力學
材料及其表面仿生結構最佳化設計與計算
金屬材料表面及界面力學
作為課題或子課題負責人,目前主持在研的主要課題有國家“863”科技攻關計畫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十一五”軍品配套研製軍工項目子課題1項、遼寧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大連市科學技術基金1項、其他橫向委託課題2項、大連理工大學教材建設出版基金1項。

社會兼職

863專題項目評審人(2008)
遼寧省中小型創新企業評審人(2007-2011)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人(2007-2012)
擔任國內外期刊審稿人:
《套用數學和力學》,《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研究課題

研究領域(研究課題)
工程力學、套用實驗力學、計算力學、生物與納米力學、製造工藝力學
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性能鎂合金納米混雜複合材料的動態力學行為及細觀強韌化機理 (11272072),2013-2016,負責人
2. “863”科技攻關計畫重大項目:達到國4標準的重型商用車CNG發動機產品開發-CNG發動機關鍵摩擦副系統高溫磨損失效及可靠性分析控制(2006AA11A1A6),2006-2008,課題組副組長,負責人
3.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鎂合金防護與連線工程技術開發-連線部位噴塗塗層及塗層應力分析(2006BAE04B05-4-1),2007-2008,骨幹成員,子課題負責人
4. 國家“十一五”軍工項目:鋁合金鑄件耐海洋氣候腐蝕技術研究-×××發射架鋁合金電弧防護塗層應力及力學性能分析(JPPT-115-2-972-1),2006-2008,骨幹成員,子課題負責人
5. 遼寧省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地方製造業信息化科技示範工程-基於再製造仿真的鋼鐵企業成本管理系統數據轉換模型研究,2009-2011,參加人
6. 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鎂基納米混雜增強複合材料的力學行為研究(201102040),2011-2013,負責人
7. 大連市科技創新項目:新型納米強化鎂合金複合材料的研製開發(201015014),2010-2011,負責人
8. 沈鼓-大工重大科技發展基金項目:高性能鐵基非晶納米晶複合塗層的力學行為及其在水泵等耐腐蝕部件的套用研究,2012-2014,負責人
9. 橫向軍工開發項目:×××表面仿生結構最佳化設計製造及可靠性計算,2008-2011,負責人
10. 橫向開發項目:微/納米複合塗層微細觀結構與力學行為,2007-2008,負責人

碩博研究方向

對應於工程力學、套用實驗力學、計算力學、生物與納米力學、製造工藝力學領域中的下列方向:
1. 先進材料與結構多場耦合成型力學及其力學行為
2. 薄膜/塗層力學
3. 材料與結構衝擊、斷裂失效及可靠性
4. 生物與納米力學
5. 複合材料力學及計算材料學
6. 材料與結構仿生最佳化設計與接觸摩擦力學
7. 脈衝雷射微加工中的熱力耦合問題

工作成果

主要從事工程(包括納米表面工程)力學、微/納米薄膜/塗層/複合材料力學與摩擦力學、先進金屬複合材料及其製造工藝力學和製造加工過程計算模擬、材料及其表面仿生結構最佳化設計與計算、材料與結構失效分析與可靠性計算及控制等力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交叉學科研究工作。所進行的套用基礎研究以力學為主, 同時涉及新材料、新技術、以及多種研究手段, 與工程套用緊密結合。共主持與參加國家、省部級及橫向研究課題10餘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40餘篇,編寫《納米表面工程及力學》專著1部,該專著獲得大連市政府學術專著資助和機械工業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出版基金資助。獲得2項中國發明專利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省部級二等獎2項。

出版著作和論文

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共發表論文40餘篇,代表性論文/專著如下:
1. 周霞,朱禕國,楊春秋 編著.《納米表面工程及力學》專著,大連市政府學術專著資助和機械工業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年10月. (ISBN 978-7-111-36954-7)
2. Shangyu Song, Xia Zhou (周霞), Li Li, Wuming Ma.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SiC nano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magnesium melts during ultrasonic cavitation based processing of magnesium matrix nanocomposites.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15, 24: 43–54.
3. Xia Zhou (周霞), Shangyu Song, Li Li and Renjie Zha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nickel-co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015, DOI: 10.1177/0021998315572710.
4. Xia Zhou (周霞), Depeng Su, Chengwei Wu, and Liming Liu. Tensi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hybrid carbon nanotube and silicon carbide nanoparticle-reinforced magnesium alloy composites.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2012, Article ID 851862, pages 1-7.
5. Xia Zhou (周霞), Zhanfei Tang. Thermal stress and thermal fatigue analysis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 tundish cov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0, 527(9): 2327-2334.
6. Xia Zhou (周霞), Jinzong Yang, Feng Qia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starch as a shell core main adhesive in a foundry.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0, 116(5): 2893-2900.
7. Xia Zhou (周霞), Jinzong Yang, Depeng Su. The high temperature-resistant mechanism of α-starch composite binder for foundry.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9, 209 (14): 5394-5398.
8. Xia Zhou (周霞), Guohui Qu & Shangyu Song. EFFECTS OF NANO-HYDROXYAPATITE AND CARBON NANOTUBES HYBRID RATIO ON Ni-Co BIOLOGICAL COATING'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IOCOMPATIBILITY. 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ICTAM2012, 第23屆國際理論與套用力學大會), August 24-26, 2012, Beijing, China.
9. Xia Zhou (周霞), Rui-Min Mu, Cheng-Wei Wu. Microstructure-based tensile modeling of crack growth in hydroxyapatite-carbon nanotube reinforced biocompatible nanocoating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econd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SCM III-CSE II), December 5-7, 2011, Taipei, Taiwan.
10. Depeng Su, Xia Zhou (周霞), Chengwei Wu, Liming Liu. Th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reep behavior of AZ91/(SiC + CNT) hybrid nanocomposites. The seventh China-Japan Bilateral Symposium on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of Materials, August 23-27, 2010,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China.
11. Xia Zhou (周霞), Guohui Qu. Fe-based micro- and nanocomposite coatings produced by amorphous alloy crystallization based on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MSE 2009), December 26-28, 2009, Zhuhai, Guangdong, China.
12. Xia Zhou (周霞), Zhanfei Tang, Guohui Qu.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life prediction of thermal fatigue failure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 tundish cover.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ICTAM 2008, 第22屆國際理論與套用力學大會), August 25-29, 2008, Adelaide, Australia.
13. 周 霞, 趙昌美, 李利, 黃宏軍. 基於SHPB 實驗的擠壓AZ91D 鎂合金動態力學行為數值模擬.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2014, 24(8): 1968–1975.
14. 周霞, 吳少華, 張仁傑. 鎳塗層對碳納米管/鎂複合材料界面結合強度影響的分子動力學模擬.計算力學學報, 2013, 30: 54-57.
15. 周霞, 唐占飛. 連鑄中間罐蓋熱疲勞失效有限元分析. 機械工程學報, 2010, 46(12): 70-75.
16. 周霞, 李紅彩, 吳承偉. 柴油機球墨鑄鐵飛輪應力與斷裂損傷失效分析. 計算力學學報, 2011, 28:182-185+198.
工作成果(獎勵、專利等)
科研項目及論文獲獎:
1. 獲得2013年大連理工大學第二屆屈伯川研教獎一等獎 (優秀老師獎) 一項。
2. 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一項,2013年1月24日,證書號:2012-128。
3. 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一項,2011年10月23日,證書號:R1109023-04。
4. 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一項,2008 年12月30日,證書號:中色協科字[2008]255-2008098-R04。
5. Xia Zhou, Zhanfei Tang, Guohui Qu. Thermal stress and thermal fatigue analysis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 tundish cov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0, 527(9): 2327-2334. (該論文獲得大連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010 年11月26日,排名第1,編號:2010-045)。
6. Xia Zhou, Jinzong Yang, Depeng Su, Guohui Qu. The high temperature-resistant mechanism of ?-starch composite binder for foundry.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9, 209(14): 5394-5398. (該論文獲得大連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2010年11月26日,排名第1,編號:2010-156)。

專 利:
1. 中國發明專利,金屬基複合材料及製造方法,專利號:ZL 02 1 06782.1.
2.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雙機頭立柱式輥子堆焊工具機,專利號:ZL 2008 2 0219049.6。已套用於鎂合金構件的焊接。
3. 中國發明專利,球墨鑄鐵台車體的製造方法,專利號:ZL 2008 1 0228872.8。已成功用於解決現有台車體在使用中容易產生裂紋、燒損、及發生蠕變等問題,延長其使用壽命。
4.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燒結機台車兩端密封裝置,專利號:ZL 2009 2 0016054.1。已成功用於燒結機台車兩端密封裝置的最佳化設計和無間隙作業。
在讀學生人數
博士生5人,碩士生7人
畢業學生人數碩士生13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