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模

周良模,分析化學家。長期從事色譜基礎、新技術和色譜儀器設備研究和研製。採用統計數學方法在求解色譜動力學方程(塊狀液膜模型)、一級不可逆催化色譜動力學方程、超臨界流體色譜線性密度程升時保留值方程等方面取得較好業績。在氣相色譜載體研製、高效微粒填充柱、手性固定相、親和膜分離介質、分子烙印(Molecular Imprinting)手性分離介質以及手性分離機理研究中亦有較好成果。此外,在通用氣相色譜儀、專用常量及痕量氣相色譜儀研製中也做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良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代表性論著,

人物生平

周良模,1932年11月17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58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長期從事色譜基礎、新方法和專用儀器研究。曾獲省部級以上獎勵9項,獲準國家專利3項。合作編著、編寫專著4部,在國內外公開期刊上已發表論文105篇(含合作發表)。曾任J.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編委(1986-1995年)。
周良模自復旦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畢業後,分配在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前身)工作。早期,從事氣相色譜動力學過程、色譜載體及熱導檢測器的研製和研究工作。在全國第一次色譜報告會(1961年,大連)首次宣讀了色譜流出峰保留時間和半高峰寬間的線性規律(色譜報告會資料第16 號,題名:氣相色譜用於分離多元組分混合物第一報氣相色譜中不同物質區域寬度變化規律,盧佩章,周良模,康坦等)。1962年在國內最早研製成6201型紅色載體並在大連紅光化工廠推廣生產,該成果獲1977年遼寧省、1978年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同年,研製成高靈敏度鎢絲熱導池,靈敏度指標S值達1.45×103()/mg(氫氣做載氣),達到當時國內外先進水平。高靈敏度鎢絲熱導池在痕量氣體分析中得到了推廣套用。“高靈敏度鎢絲熱導池及其在氣體分析中套用”(盧佩章,周良模,馬兆蘭等,化物62-002資料,國家科委成果登記檔案號004730)獲1978年旅大市科技成果獎。色譜載體以及熱導檢測器的研製成功和推廣對推動早期氣相色譜在我國的廣泛套用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技術成就

周良模在全國第二次色譜報告會(1965年,蘭州)上宣讀了一級不可逆催化反應的催化色譜理論(周良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資料6410817號),用統計數學方法解得縱向擴散和傳質速率同時影響時,反應物和產物流出峰保留值和峰寬的變化規律,從理論上解釋了實驗中發現的產物保留時間非零截距的內在因素。這個工作比國外類似的公開發表的論文要早很長一段時間。1965年發表了色譜動力學理論的補充——塊狀液膜模型的套用(周良模,盧佩章.中國科學1965,14:859)。上述工作不僅對闡明色譜和催化色譜過程動力學現象有一定作用並為求解線性色譜過程動力學和催化色譜過程動力學的特徵參數保留值和流出峰寬等找到了一個更切合實際、可靠而有效的統計數學方法。
1972年,全國分析化學會議(1972年,大連)召開前夕,周良模負責整理編寫並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公開發行的氣相色譜專著《氣相色譜法》(周良模,王俊德,張樂灃,宋化民等編寫),該書到1986年第五次印刷時已發行5萬多冊,曾獲1977年遼寧省、1978年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該書的廣泛發行產生較好的社會影響,並對普及氣相色譜基礎知識和實用技術有積極的作用。
周良模在1970年前後,主要從事651、7205、79等密閉環境中有害氣體分析和控制等軍工專用色譜儀研製,獲1977年遼寧省、1978年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1974年參加通用SP-08多性能氣相色譜儀研製(任總體組付組長),並在大連第二儀表廠推廣生產,該項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
周良模1979年任課題組長,研究高效微粒填充柱,採用7μ無定形填料,柱效達4.5×104理論板/米,達到當時國內外先進水平。高效微粒填充柱研究論文(盧佩章,周良模,王清海等)被邀請在第十四屆國際色譜進展報告會大會上宣讀(1979年,瑞士洛桑,報告人:盧佩章)。微粒細內徑填充色譜柱,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氣相色譜、超臨界流體色譜和液相色譜中發展高效快速色譜分離的一個重要方向。該項研究成果獲1979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1979-1981年周良模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休斯頓大學化學系,在A.Zlatkis實驗室主要從事高效薄層掃描研究。1981年底回國後,參加1000系列智慧型氣相色譜儀研製;研究了無閥切換技術、組合檢測器方面的工作。1984年任分析研究室主任。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他於1985年開展了氣相色譜、超臨界流體色譜分離對映體的研究。對映體是兩個結構互為鏡像而又不能完全重合的化合物,由於它們在生理、藥理、生物活性等方面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行為,從而在藥物及生命科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經多年的工作,研究了多種二醯胺類手性固定相,適用於超臨界條件下工作的交聯手性毛細管柱,並研究了不同衍生方法、不同構型對映體和手性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機制,指出了氫鍵、芳香環的位阻以及分子形成分子內氫鍵對對映體選擇性的影響,並發現超臨界色譜條件下對映體的選擇性僅是溫度的函式而和流動相密度無關的實驗現象,為超臨界流體色譜在較低溫度下更有利地分離對映體提供了依據。該項研究工作經同行評議認為與國際同步,有一定開創性,獲1993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證書號93Z-2-012-01)。
1987年在863項目資助下周良模組織開展了膜親和色譜研究(課題號102-12-37)。這是利用膜分離連續大容量的特點和親和色譜特異保留作用有機結合的新過程,擬在生物樣品製備、分離、純化工作中走出一條新路。該項工作“八五”期間也曾獲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資助,有關研究仍在進行。和膜親和分離研究有關的工作,一個用於去除內毒素親和膜色譜分離器於1998年獲準國家專利(授權號294746,專利號ZL96225317.O)。另有兩項相關研究分別獲準1994年、1998年國家專利,其中反相胺基酸專用色譜柱及紫外定量法獲1997年遼寧省發明創造二等獎。
為填補國內高純氬(99.999~99.9999)中痕量氣體分析專用色譜儀的空白,1989年周良模同時開展了高純氬分析方法和專用色譜議的研製,分析檢測限達到並部分超過了國外商品儀器水平,在全國各大鋼廠得到普遍套用,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證書號92J-3-023-03),並獲1997年遼寧省發明創造一等獎。為研究氣相色譜程升條件下保留值的精確計算、定性通用性和無標樣定性方法等,1995年其毛細管色譜程升保留值理論計算和定性通用性研究又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證書號95Z-2-008-02)。
為研製具有預定(Predetermined)手性選擇性的分離介質及進一步深入了解色譜手性分離的機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周良模於1996年開展了分子烙印法研究,1998年開展了分子模擬等工作。上述研究現仍在進行中。

簡歷

1932年11月17日 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
1958年9月 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
1958年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959年任研究實習員;1963年任助理研究員;1979年任副研究員、課題組長;1986年任研究員。其中1984-1994任分析研究室主任。
1979-1981年 美國休斯頓大學化學系訪問學者。
1988-1993年 大連市第十屆市人大常委。

代表性論著

1周良模,萬邦和,商振華等.現代化學試劑手冊第六分冊儀器分析試劑.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
2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周良模,王俊德,張樂灃等).氣相色譜法.北京:科學出版社,1972
3 宋化民,周良模,紀濤等.現代儀器分析基礎知識.北京:烴加工出版社,1986
4 周良模.毛細管色譜理論統計矩分析.分析化學,1986,14:900
5 詹正雲,周良模.新型手性固定相合成及套用.化學學報,1990,48:1127
6 周良模,李忠生,王清海等.超臨界流體色譜線性密度程升保留規律研究.化學學報,1994,52:797
7 周良模等.氣相色譜新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9 周良模,萬邦和,商振華等.現代化學試劑手冊第六分冊儀器分析試劑.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