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金

周瑞金

周瑞金,1939年生,浙江平陽縣人,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礦業大學淮海文化傳媒研究院名譽院長。1962年從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分配到《解放日報》,後主持《解放日報》工作,1993年調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1991年以“皇甫平”的筆名,主持撰寫《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評論文章,引起海內外廣泛反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瑞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平陽
  • 出生日期:1939年10月
  • 職業:媒體人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1993年調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
人物經歷,人物年表,主要作品,獲得獎勵,個人語錄,公益事業,

人物經歷

周瑞金,博士生導師。1962年從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分配到《解放日報》,歷任評論員、評論部副主任、主任、副總編輯、黨委書記。1987年經全國新聞高級專業職務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定為全國首批高級編輯。1992年當選為中共上海市第六屆委員會委員。1992年獲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 貢獻的專家學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調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兼任華東分社社長。有多篇作品獲得全國好新聞、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998年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2012年受聘中國礦業大學淮海文化傳媒研究院名譽院長。分別被聘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北京廣播學院上海科技大學新聞與人文科學系兼職教授。2001年1月當選為上海生產力學會會長,2003年當選全國生產力學會副會長。出版專著《寧做痛苦的清醒者》,合作編著《編輯學》、《現代科技新成就》、《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讀本》等書。
周瑞金周瑞金

人物年表

1962年,周瑞金從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分配到《解放日報》,後主持《解放日報》工作,1993年調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
1991年,他以“皇甫平”的筆名,主持撰寫《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評論文章,在全國率先提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新思路,引起海內外廣泛反響。
1993年調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兼任華東分社社長。
《寧做痛苦的清醒者》《寧做痛苦的清醒者》
1998年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2001年1月當選為上海生產力學會會長。
2003年當選全國生產力學會副會長。

主要作品

周瑞金從事新聞工作四十多年來,撰寫了大量訊息、通訊、評論、雜文、散文等不同體裁的作品。
出版專著《寧做痛苦的清醒者》、《現代科技新成就》、《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讀本》等書,合作編著《編輯學》。
先後在全國報刊發表了二十多萬字的學術論文。其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論經濟全球化的條件與影響》、《論輿論的先導作用》、《高屋建瓴,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皇甫平”文章發表的前前後後》等論文產生較大反響。

獲得獎勵

到人民日報工作在分管評論和理論工作兩年多時間,參加撰寫和編輯的評論就有三篇獲得全國好新聞一等獎,其中1994年撰寫發表的《上下一心打好改革攻堅戰》“任仲平”文章產生廣泛影響,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評價。分管國際部後著重加強了國際評論工作,發表了批駁“中國威脅論”、“遏制中國論”、“文明衝突論”以及西方人權觀的評論文章,產生較大國際影響,為世界許多大通訊社轉播。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的全國國際好新聞評選中,人民日報國際部獲一等獎作品連續四屆居全國新聞單位前列。

個人語錄

1)一篇文章是不能改變什麼,但我就這一支筆啊。
2)15年前需要勇氣,現在則更需要良心和識見。
3)我絕不是那種依靠腐敗,損人利己,以非法手段獲取利益的得益者,更不是什麼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4)我現在成了網路媒體的“冬粉”,雖然還只是“菜鳥” ,也許這輩子也達不到“大蝦”的水平,但是我總是在努力趕上時代。
5)為構建文明和諧社會計,再不能無視地下“性產業”的存在,任其悄然發展,也不能再單純依靠“禁止”“嚴打”這一手了。

公益事業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捐1200萬給30戶村民建別墅
2013年12月28日,瓊中最落後、最貧困的偏遠山村——大叢村實現整體搬遷,全村30戶村民集體告別棚屋,住進嶄新的現代化別墅。同時,關乎大叢村未來發展的三個重要項目——文明生態村瓊中吊羅山瑞金種養專業合作社、大叢村客棧正式在大叢新村掛牌。這標誌著這個原始黎村終於告別一窮二白的歷史,正式踏上一條充滿希望的致富新路。
告別棚屋住別墅
青山腳下,綠水之上,15棟精裝別墅櫛比鱗次,30戶黎族村民喜笑顏開。屋頂上甘工鳥振翅欲飛,房檐下大力神栩栩如生,新居內現代化家電一應俱全。在喜慶的鞭炮聲中,附近十里八村的黎族、苗族同胞身著節日的盛裝歡聚在一起,專程趕來見證、慶賀大叢村喜遷新居這一盛事。這是12月28日記者在大叢新村見到的一番風景。
看到這一切,大叢村村民李燕宛如置身夢境。直到看到自己的老公黃家榮在房屋贈送租賃移交協定上籤字,直到自己拿到鑰匙親手打開新房的門,她才相信這一切是真的。誠然,如果你見過隔河相望的大叢舊村的模樣,你也許會和她一樣難以置信。因為,幸福來得太突然。
大叢村位於吊羅山鄉響土村委會,村莊沿河而建,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初。村舍多是竹木結構的棚屋,幾乎沒有“不透風的牆”。每逢雨季來臨,泛濫的河水就會將村莊淹沒。住了三代人的老房子,歷經百年風雨,早已破敗不堪。大叢村山多田地少、交通不便,村民的收入極低。據統計,2012年大叢村年人均純收入只有950元。
得知大叢村的現狀後,我國著名學者、改革理論家、《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先生非常震撼,決定把退休後在海南工作13年的報酬1200餘萬元拿出來支援大叢村建設,幫助村民改善生活環境,脫貧致富。經過將近2年多的施工建設,大叢新村新建落成,並於12月28日正式完成搬遷。
致富新路“三步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援建大叢村的過程中,周瑞金認為,僅改變村民們的居住環境是遠遠不夠的。通過研究分析,周瑞金提出了一個將大叢村村民改造成為新農民的“三步走”計畫。
“三步走”計畫具體為:第一步,以最快的速度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大力發展經濟,造就一個新農村;第二步,通過走新的合作經營道路,到2015年使村民的經濟收入大幅翻番;第三步,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待村民的接待能力、服務能力等整體提高后,在大叢村發展旅遊業。
“三步走”計畫大致的思路大致如下:一是組建團隊,成立“物業管理組”和“經營管理組”,把大叢村建設成富美鄉村,成為新型3A級旅遊景區;二是通過與村民簽訂房屋“租贈協定”,約束村民行為,有效引導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三是通過“政府+企業+農村+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入第三產業,帶動第一產業發展;四是以家庭承包為基礎,以合作經濟為載體,將農民重新組織起來謀發展。
“讓村民站在一個反戰的新起點上,這比讓他們住上新房子的意義更大。”周瑞金說。通過以上幾方面舉措,儘快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同時逐步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使之成為具備新觀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農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