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分裂

周王室分裂

戰國策》中有“東周與西周爭”、“昌他亡西周”等記載。說明在戰國末期,曾經出現過兩個“周”,分別叫西周、東周。這顯然不是歷史上前後相繼的兩個歷史時期,而是兩個國家名稱。出現的原因便是周王室內亂分裂。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內亂,京畿之內分出東周、西周二侯國,二周以伊洛河交匯處為界,西屬西周都王城,東屬東周都鞏,經東西周一分,天子周赧王失去了養生地,孤居成周城,經濟依賴於西周。秦昭襄王於公元前256年破周王城洛陽,攻滅西周國,周赧王及西周君被廢為平民,遷出成周城與王城,不久寄居在西周國的周赧王卒,掛名天子不復存在,秦取象徵天子權力的“九鼎”寶器置於鹹陽。周不再稱王, 史家開始以秦紀年。 秦莊襄王即位,秦軍於公元前249年攻入鞏,消滅東周國,俘東周惠公,周王室從此退出歷史舞台。周王室分裂,自前367年——前256年,計111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王室分裂
  • 記載文獻:《戰國策》
  • 發生年份:公元前367年
  • 後果:形成東周、西周
西周國,東周國,

西周國

《史記·周本紀》曰:"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桓公卒,子威公代立。"西周國的始封者為周考王的弟弟桓公揭,其時約在前440年。西周國的地域在今洛陽市及其西部地區。由於周王室的衰弱,西周國公是周王身邊掌握實權的人,其辦公地點就在王城內。西周國自身因勢力單薄,常受大國欺負,與分裂出去的兄弟之邦東周國也矛盾重重,時有爭戰。周赧王五十七年(前256年),西周國因參與諸侯對強秦的戰爭,得罪秦國,"秦昭王怒,使將軍謬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史記·周本紀》)西周國與周王朝也不復存在了。

東周國

東周國為西周國的兄弟國,是從周王室分裂出來的小國。其始封君為東周惠公。關於這位東周開國君主的身份、東周國分裂的原因存在不同說法:一曰東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西國公的弟弟;二曰東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孫子,西國公的兒子。傳統觀點認為,東周惠公是周顯王二年(前367年)周威公死後,被分封至鞏國舊地的。據《史記·周本紀》、《韓非子·內儲說下篇》等文獻,東周國實乃周威公死後,因兄弟不和,小兒子根在趙、韓二國的唆使下獨立出來,於鞏伯國舊地建國。東周國故都約在今河南鞏義市孝義鎮西的康北村一帶。《史記·秦本紀》載,秦莊襄公元年(前249年)"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東周國滅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