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源

周村源

周村源村坐落於浙江麗水遂昌縣境內白馬山北麓,海撥9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距縣城45公里。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是夏季避暑,冬季賞雪勝地。周村源村風景旖旎,環境清幽,氣候宜人,四季風景如畫,湯顯祖在遂昌任知縣期間遊覽周村源,留下詩句:春,彩雲翻騰似海浪,雲海日出好風光;夏,乘涼爽快無處覓,勝過仙人在天堂;秋,氣爽圍觀千里景,名人佛靈萬里揚;冬,林海雪原添景色,千奇百景難描畫,是休閒旅遊、避暑度假、修身養性的絕佳去處。全村以周姓為第一大姓,故名周村源,現有農戶23戶,100餘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村源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麗水市遂昌縣
  • 政府駐地:應村鄉
  • 電話區號:0578
  • 郵政區碼:323306
  • 人口:100餘人
  • 方言:遂昌話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類型
  • 著名景點:二泄飛流、猿守泉、深山白練、白岩洞、小平殿
周村源村志,領導關懷,自然風景,特色美食,著名土特產,周村源浴火重生,
遂昌應村鄉周村源

周村源村志

行政歷史:明朝時期,周村源村屬於荒山野地,無人居住,無歷史記載,現在流經村莊的這條溪流被稱為桃溪,其中汀溪以內稱為內桃溪,汀溪以外稱為外桃溪,周村源村清朝時期為遂昌十一都二圖白岩莊(“都”和“圖”分別是明清時對鄉和村的稱謂),民國十七年定為內桃源區汀溪聯合村(明朝湯顯祖在遂昌任知縣期間,著有詩云:“君子山前放午衙,濕煙青竹弄雲霞;燒將玉井峰前水,來試桃溪雨後茶。”),民國廿三年(公元1934年)為汀溪鄉一保(保甲制是民國時期劃分鄉鎮的計量方式,10戶為甲,10甲為保,10保以上為鄉鎮),民國廿八年併入梭溪鄉七保,解放後隸屬梭溪鄉管轄,1992年併入應村鄉田鋪行政村,2009年周村源與田鋪村、張家、周家、白岩、下潘等村併入高棠行政村。
交通歷史:歷史上有一條羊腸小道,由遂昌西部至龍游南部,經過周村源(這是無公路時代,遂昌西部至龍游的必經之路),1986年,由遂昌林業局開通汀溪至白馬山林場的公路,距離龍麗高速北界出口23公里。
居民情況:清代中葉(乾隆、嘉慶時期),周村源有邱、潘、周三姓,其中邱姓最早住小土名木第後(現位公廁對面位置),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特大洪水、土石流將其住所淹沒,其中有一人因早起放牛,幸免於難,後到蘭蓬搭屋居住,人丁一直不旺,至民國卅年前後只有一人名石鳳,遷居至現在的金竹鎮石源村,絕後而終,其邱姓尚有多處墳墓在蘭蓬至田鋪之間的山上。
潘姓住周村源水口(現位於水口大丘田),於民國初年遷汀溪居住,現人丁興旺,潘姓尚有十七處祖墳在周村源境內。
周姓是公元1842年由高棠遷來周村源,周日舒(尊稱為日舒太公)帶領家人到周村源開荒種地,最終開闢了周村源周氏這一旁支,以開山、造田、種靛青為業,清光緒年間,出一名國學太學士,捐得一名監生的功名,人口逐年興旺,排序從日字輩開始,往下分別是上字輩、光字輩、華字輩、煥字輩、功字輩、勤字輩、宗字輩、澤字輩、長字輩,至今已有百餘口,文人輩出,有研究生、本科生數名。
周村源有一戶姓張,最早從大柘後壟遷到田鋪村,後遷至周村源。
村容村貌:解放前,茅瓦屋六座,2014年之前村容村貌較差,2014年3月,在遂昌縣農辦、旅委、林業局、應村鄉政府等各級部門的支持下,村民團結一致發展鄉村旅遊,新建七幢民宅、修建了2個停車場、一間公廁、遊客接待中心及多條游步道,成了中國最美鄉村樣板村。

領導關懷

2016年5月19日:麗水市副市長任淑女到周村源調研;
周村源
2016年7月16日:遂昌縣委書記毛建國一行到周村源調研;
周村源
2016年8月25日:遂昌縣委副書記、縣長沈世山到周村源調研。
周村源

自然風景

周村源自然條件優越,瀑布資源豐富,是遂昌縣境內瀑布資源最為集中的村莊之一,主要旅遊資源包括:
瀑布資源:周村源村主要包括4條山溪,頭坑、二坑、三坑、龍王坑,其中頭坑的瀑布有兩級二得名為二泄飛流,最高落差大約80米,常年流水量較大,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二坑因一條瀑布有如白練往下飛泄,取名為深山白練;龍王坑的瀑布由兩側山崖夾擊而成,落差大約100米,水流湍急,瀑布飛泄而下,蔚為壯觀,因其瀑布頂部有塊方石,如猿猴一般蹲在瀑布上方,因此得名猿守泉;除此之外,周村源周邊還有百丈瀑、沙坑瀑布等多條瀑布資源,也是遂昌縣瀑布最集中的鄉村。
古樹群資源:周村源村具有約10畝地的古樹群,包括南方紅豆杉、金錢松、杉樹、水杉等,其中多棵古樹直徑需2位成年人合抱方可環繞,古樹群目前保護完整。
山茶花觀賞:周村源村有1000餘畝的山茶花,每年3月份是開花期,期間漫山遍野都是紅色的山茶花,景觀蔚為壯觀,煞是好看,其景觀較婺源油菜花、高坪萬畝杜鵑林更為美觀。
霧凇奇景:周村源海拔900餘米,每年冬季必定降雪,也是遂昌縣最早降雪的鄉村,每年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氣遇冷凝華而成霧凇奇景,霧凇非冰非雪,而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凍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周村源是冬季麗水地區賞霧凇的最佳去處之一。“霧凇”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代宋·呂忱(公元420年—479)所編的《字林》里,其解釋為:“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這是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霧凇”一詞。

特色美食

豐衣竹食宴
豐衣竹食宴是遂昌縣應村鄉周村源村民接待賓客最高的禮遇,用竹做成的菜餚根據客人的愛好和時令季節的變幻拼成的竹全宴席,能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其中,鮮竹筍和白馬山小玉筍是當地人飯桌上最常見的菜餚,宴席以當地特色竹材為容器,盛當地特色菜餚,組成一桌豐衣竹食宴。
竹在當地人眼中可謂全身是寶,竹筍、竹蓀自不必說了。到了周村源你就會發現這裡還有許多與竹有關的產品:掃地用的竹掃把;招待客人盛茶用的竹杯;裝茶葉用的竹茶罐;盛飯用的竹碗;盛菜用的竹筒;還有竹筒做的竹筒飯、竹筒豆花、竹筒黃酒等;周村源人世代流傳的飲食習慣演繹成一種獨具特色的風情,成為當地竹文化中極具魅力的一部分,讓遊客流連忘返。
菜名一:酥炸小溪魚
取當地小溪之中的石斑魚和無鱗魚為主,先將小溪魚開腸破肚洗淨,用適量鹽、薑片、料酒醃半小時,將醃好的魚用適量的蛋清和嫩肉粉拌勻放至五分鐘,油鍋燒熱,放入已醃好的小魚,炸至金黃翻面撈起後放入手工小竹筏上,下方墊上生菜葉子,一道酥炸小溪魚便完成了。
菜名二:青菜炒黃米果
黃米果用高海拔地區一種特殊的喬木燒成灰,瀝取其汁,浸上粳米至米色橙黃,沖淨蒸熟,置石臼中搗成團,然後分切小塊,趁熱將其揉壓成扁圓或長條形即成。流行於浙江西南地區,遂昌,麗水,龍泉等地,周村源村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黃米果,以備過年期間招待客人。
菜名三:排骨燉小筍
周村源海拔900多米,非常適合紅殼雷筍和小玉筍的生長,紅殼雷筍也是周村源村的特產之一,其筍以紅殼為特徵,肉質鮮嫩,排骨燉小筍是當地一道特色美食。
菜名四:農家土雞煲
相比用飼料餵養的肉雞,周村源農戶散養的土雞肉質更加結實,肉質結構和營養比例更加合理,土雞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各種營養素,脂肪的含量比較低,味道鮮美,雞肉酥而爛,此道美食讓遊客每次回味無窮。
菜名五:乾菜四季豆
周村源村是遂昌高山蔬菜基地之一,主產四季豆,而乾菜四季豆是當地農家最普通的一道菜餚,取新鮮的四季豆去掉頭尾老的絲的四季豆,配以農家醃製的梅乾菜一同燒炒。
菜名六:白黃瓜煮石斑魚
石斑魚生長於周村源村前的山間小溪中,由於清純的山澗流水環境使石斑魚活躍多動,嬌小靈活。肉質極其細嫩鮮美,個體偏小,配以辣椒、生薑、大蒜、薄荷等佐料,與白黃瓜一同燒煮,黃瓜中滲透了石斑魚的芳香,石斑魚中飽含黃瓜的清香味,此菜是最富盛名的一道佳肴。
菜名七:蛋黃南瓜
取當地農家種植的南瓜,去皮,去籽,切成長條;鹹鴨蛋取蛋黃蒸熟,切碎;將南瓜條放入熱水中焯至變色取出,控乾水分晾涼;鍋上火倒油燒熱,將壓碎的鹹蛋黃放入鍋中,用小火炒至起氣泡,加少許水、少許鹽和雞精,把事先焯好的南瓜倒入鍋中均勻地翻炒,直到蛋黃全部沾滿南瓜即可。
菜名八:泥鰍煮豆腐
泥鰍去內臟洗淨,先放入鍋中煎,等煎乾之後先取出,選當地農戶自家製作的鹽滷豆腐,將豆腐切小塊,油入鍋煎煮取出,再將辣椒、生薑、大蒜爆炒,隨後倒入少量黃酒去腥,加上泉水煮沸之後,再將泥鰍和豆腐放入,用當地特色的風爐慢燉,撒上青蒜段就可食用了。該菜名已經被《中國益壽食譜》之延年益壽食譜(三)收錄。
菜名九:青椒炒茄子
青椒洗淨,切成斜刀,茄子有鹽水泡5分鐘,然後切成斜片,配以蒜、姜。鍋內放入底油,然後放入蒜辣椒爆香。青椒炒茄子是當地最普通的菜餚,也是農人最好的下飯菜。
菜名十:黃豆煮豬蹄
黃豆燉豬蹄是以黃豆和土豬肉的豬蹄為主要食材的私房菜,先將豬蹄用溫火慢燉一個小時以上,久煮之後,口味濃香,營養價值豐富,具有美容養顏抗衰老,改善冠心病、防止血管硬化、美白護膚等功效。
菜名十一:苦葉菜
苦葉菜又名敗醬,俗稱胭脂麻、苦葉菜。為敗醬科多年草本,分白花敗醬和黃花敗醬兩種,味道微苦,是周村源當地非常普遍的野菜,有陳醬氣,適合旺火蒸、燉、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著名土特產

活竹酒:周村源村在東漢期間就已設村,當地的知名特產之一就是活竹酒,這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酒,相傳東漢末年,閩為蠻荒瘴癘之地,再加上戰亂頻發,在閩的部分客家人從福建舉家北遷,而麗水遂昌,地接閩東北,有高山環繞,氣候宜人且可開墾用於農作荒地充足,宛如世外桃源,成為北遷客家人繁衍生息的聚居地。遂昌屬浙西山區,開荒種地路途較遠,苦於無盛酒器皿,且初到遂昌山地開荒不適應長途跋涉,倍感心煩氣躁,而遂昌原住居民傳言竹可以定心驚,除煩去燥。遂昌竹資源歷來豐富,有一個叫樽伯的人突發奇想:何不將提神氣的酒與定心驚的竹相結合,是否能成為另一種佳釀?故在立夏時節將原漿酒注入成形的竹腔中,充分汲取竹中營養成份,以取代原有的陶瓷盛酒容器,長久飲之發現神清氣爽,精神百倍,給墾荒及生產勞作帶來很大的益處。因活竹酒飲之清香透心,微苦而又清醇甜美,意如北遷客家人經歷北遷、墾荒等波折後又獲得和諧安寧的生活,故歷代相傳。----摘自劉宗鶴著《遂昌縣誌》467-468頁活竹酒介紹

周村源浴火重生

枝繁葉茂的大樹、清澈見底的溪水、嬌嫩欲滴的花朵……兩年時間,遂昌縣應村鄉高棠村周村源從遍地豬糞村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引得遊客紛至沓來,人均年收入從7000元左右增加到1.5萬元。
從遂昌縣城出發,驅車約1個半小時,我們來到了海拔近800米的周村源村。村里房屋依地勢高低而建,道路兩旁種著綠植花卉,家家門前牆頭裝飾著鮮花,廢舊水缸種上荷花後,放置於水旁大樹下的陰涼處,村里還有9000多畝的竹林,1300多畝的紅花油茶。
高棠村村委會主任周煥蘭告訴記者,過去周村源村以養殖生豬和種植高山蔬菜為主業,全村25戶人家,家家戶戶養著幾頭豬。加上4家養豬專業戶,村裡的生豬存欄量竟多達500多頭。
養豬場建立在村民屋旁,由於沒有建立相應的排污系統,髒水夾雜豬糞隨意外流,村里遍地是豬糞味。村民周功新告訴記者:“當時村里到處瀰漫著一股臭味,一到夏天更是臭得不得了。我談了戀愛,女朋友也不好意思帶回家!”更讓他受不了的是,“帶人回家吃飯,費盡心思準備的一桌菜,人還沒吃上,蒼蠅倒先‘吃’上了,趕都趕不走”。
如今人氣很旺的老樹林,當初更是無人踏足的“黑色地帶”,養豬場、簡易衛生間建在那,是全村最臭的地方。
近年來,在遂昌縣農辦的扶持下,周村源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拆除養豬場、建游步道、修庭院……這些措施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改造進行得異常順利。村里想建一個遊客接待中心,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地點。在外務工的村民周功相得知訊息後,當天下班第一時間致電說願無償騰出自己的酒廠。一對老夫妻心疼多年相伴的屋子,不肯白白拆掉,身在杭州的兒子周功斌知道後,當即匯款1千元給周煥蘭,托他交給自己的母親,說是拆房的補貼……
如今,村里又對路口一個廢棄的房子動了心思。這房子原是公路養護站的,現打算將其設計成民宿。效果圖上,兩層庭院式民宿依山傍水而建。“接下來,我們村會越來越美的。”周功新說。
漫步村莊,在近村口的老樹林裡,幾位村民正閒適地坐著納涼談天。石塊平鋪起來的寬敞地面上,擺放著可供休憩的石桌石凳,擺放著茶壺茶葉。周功新告訴記者:“遊客來遊玩,還能在這裡燒烤露營、辦個露天卡拉OK”。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