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堂遺址

周明堂遺址位於岱頂東北大津口鄉明家灘村,是古代帝王巡狩祭祀和諸侯朝見的地方。《史記·封禪書》載:“泰山東北址有古明堂處,齊有泰山之明堂也。”《泰山小史》稱:“周明堂在岳之東北,山峪連屬四里,今遺址尚存。”1921年,李家泉村民韓富甲兄弟在明家灘整修地堰時,挖出周明堂遺物玉器盤、碗、鼎等11件,被濟南茹古齋購去變賣,後流散國外。今村西首山崖下有清泉,摩刻“明堂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明堂遺址
  • 地區:岱頂東北大津口鄉明家灘村
  • 記載:《史記·封禪書》
  • 解釋:帝王巡狩祭祀和諸侯朝見的地方
地理位置,作用,記載,《泰安府志·古蹟》記載,《史記·封禪書》記載,《水經注》記載,遺址,申報保護文物古蹟,

地理位置

周明堂遺址,位於泰山天燭峰景區東北、泰山區大津口鄉西北明家灘村。北緯36°18',東經117°07'。西周時代古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用

“明堂”為古天子崇禮其祖,以配上帝太廟及宣明政教之地。其制始於黃帝。夏稱“世室”,商謂“重屋”,周稱“明堂”。周明堂為周成王(前1042-前1021)姬誦封泰山、禪社首山(今泰安城蒿里山東側)時所建,為周代帝王巡狩封禪時朝會諸候之所。

記載

《泰安府志·古蹟》記載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泰安府志·古蹟》記載了周明堂的規模:“周明堂遺址,縣東北五十里,古帝王巡狩朝(會)諸侯之所。《史記·封禪書》:泰山東北址,古時有明堂處。是也。旁有谷山寺,其形勝具党懷英寺碑記。按: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幾,堂上度以筵,宮中度以尋,野度以步,塗度以軌。廟門容大扃,七個闈門容小扃。三個天子負斧扆南向而立。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

《史記·封禪書》記載

《史記·封禪書》載:“泰山東北址,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明蕭協中《泰山小史》載:“周明堂在岳之東北,山峪連屬四十餘里,今遺址尚存。”

《水經注》記載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漢元封元年(前110)漢武帝封泰山時,曾降坐周明堂,接受群臣朝拜,並頒布詔書,宣稱封禪告成。後因其地荒僻,“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於汶水。古引水為辟雍處,基瀆存焉。”漢武帝另作的“明堂”,遺址在今岱嶽區境內牟汶河北的范鎮故縣村,世稱為漢明堂。

遺址

明家灘村
由呈三角形分布的三個自然村組成,周明堂遺址位於三個自然村中部,為一高台地,東西長80餘米、南北寬60餘米。遺址高台地東部斷面文化層堆積明顯。文化層距地表約1米,厚0.5~0.8米。文化層中有大量磚瓦建築殘片。從採集的標本看,具有周代至漢代器物的特點。1921年,李家泉村農民韓富甲兄弟在明家灘整修地堰時,曾挖出周明堂遺物玉器盤、碗、鼎等11件,被濟南茹古齋購去變賣,後流散國外。今村西首山崖下有古清泉一眼,泉旁有古摩崖題刻“明堂泉”。

申報保護文物古蹟

“明堂故址”,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泰安府志·古蹟》中載為泰安八景之一。1957年7月4日,泰安縣人民委員會公布周明堂遺址為第一批應保護文物古蹟。1992年10月,泰安市泰山區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