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宅

周強宅 又名後井99間大厝,位於海滄區海滄街道後井村衙里社239號,始建於清康熙年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強宅
  • 別名:後井99間大厝
  • 方位:海滄區海滄街道後井村
  • 建成時間:清康熙年間
  • 類型:合院式閩南傳統建築
周強宅  又名後井99間大厝,位於海滄區海滄街道後井村衙里社239號,始建於清康熙年間。這是一座由多進主體建築和左右兩側對稱的護厝構成的合院式閩南傳統建築。磚木石結構,硬山頂。坐東北朝西南。原建築共分五進,最後一進為一座兩層樓的後界,並有花園。傳說此宅房間多達99間,現存前、中、後三進主體建築和左右護厝。總面寬34.43米、總進深41.54米。第一進為假疊頂雙燕尾脊,第二、三進均單條燕尾脊,抬梁穿斗結合式,面闊3間、進深2間。左右護厝疊頂雙燕尾脊,面闊12間,進深1間。該宅牆體採用灰磚填盒式砌法,保留有麒麟、花鳥等石雕和螭龍等木雕,此其外牆體上有卍字紋拼磚圖案,較為精美,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蘆塘舉人第  在海滄街道青礁村蘆塘社,有三幢左、中、右排列有序的閩南台灣型傳統民居, 該古民居為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在越南經商的華僑富商陳再安回鄉興建。總建築面積3576平方米。其中以門牌20號建築最為精美。該樓原名“棣鄂樓”,建成後因其子陳炳煌考中舉人,遂改稱“舉人第”。後人將此樓與其右側16號、18號的建築並稱為蘆塘舉人第。
“舉人第”系近似方形土樓的四合院式閩南傳統建築,分上下兩層,磚石木結構。占地面積1368平方米,建築面積2208平方米,有各類房間60間。據大門左側牆上石碑記載:該房屋耗時三年建成,用工76.6萬個,耗資36.98萬銀元。正大門兩門扇上分別豎 刻“ 替花”、“晉爵”字樣。大門兩側有清溥儀皇帝的老師陳寶琛題寫的對聯:“兄弟睦家之肥,子孫賢族乃大”。二樓主廳大門也有一對聯:“至要莫如教子,最樂無過讀書”。正面牆上有用幾何狀的紅磚拼砌出錢紋、壽字紋、萬字紋,寓意“富貴如意”。天井內原有戲台,今已毀。主體建築二樓迴廊的橫樑為從德國進口的“工”字形鋼樑,上鋪木板,構成相通連貫的內環廊。廊外原有精美雕花的鐵欄,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拆煉鋼鐵,今改為木欄。閩南台灣型傳統民居中沒有迴廊,可見該建築顯然是受到西洋建築有迴廊樓的影響。窗戶有購自德國的壓花玻璃。居室部分木雕精美。主廳為祭祀祖宗處,但神龕現已不存,而廳與廊的交接處有罕見的兩堵半圓形裝飾屏門(又稱罩),一前一後,雕刻精美,屏門拱體細雕繚枝草葉紋,左右兩側頂角處透空雕刻螭龍紋。舉人樓之右側是16號、18號,為兩座相連的懸山頂三進建築,兩側有護厝,總面寬46米、總進深48米。
蘆塘舉人第建築群規模宏大,木雕、石雕精美,為清末中西建築文化融合的見證物,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