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鄉(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周家鄉)

周家鄉(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周家鄉)

地處正寧縣北塬最西端,南與陝西省彬縣毗鄰,西與陝西長武接壤,北與寧縣隔無日天溝相望。周家鄉位於浙江衢州衢江區北部,南距城區22公里。是一個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農業鄉,距杭金衢高速公路出口約11公里。連線23省道的縣級公路塔太線貫穿全鄉,直達雙橋鄉太真鄉,與塔太線連線的苦獅線、杜板線也橫貫全鄉,分別西通柯城九華鄉、東達杜澤鎮,北雙橋鄉。各行政村全部實施完成了康莊工程,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家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周家鄉 
  • 下轄地區:轄13個行政村 72個村民小組
  • 政府駐地:周家鄉周家街
  • 電話區號:0934
  • 郵政區碼:745306
  • 面積:39.1平方公里
  • 人口:25220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機場:慶陽機場
  • 車牌代碼:甘·M
行政區劃,產業經濟,旅遊資源,四川簡陽,概況,區劃與沿革,經濟發展,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社會事業,歷史文化名勝,蘭家寺村,經濟發展,人口民族,經濟概況,歷史文化,行政變更,行政區劃,經濟狀況,城鎮建設,雲南祥雲,山東淄博,概況,名人,

行政區劃

總面積39.1平方公里,2010年村規模合併後,由23個行政村合併為11個行政村:周家村、宋家村、雙溪村、上崗頭村、龍園村、相對村、誠後村、板橋村、川坑村、三源村、豐上清村。總戶數4585戶,1.5萬人口。
周家鄉周家鄉

產業經濟

枇杷生豬柑桔糧食為農業四大支柱產業,工業產業有:石材、竹膠板、建材、食品加工等。200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95元。
周家鄉
相關領導
鄉黨委書記:王耀林 鄉長:杜衛榮
教育
鄉內設有中心學校一所,包含國小、國中

旅遊資源

單體名稱 所在縣市 所在行政村 基本類型 級別
龍園觀光休閒園 衢江區 周家鄉 花果山山莊,集悠閒、旅遊、住宿、垂釣、會議於一體
五指山 衢江區 周家鄉 奇特與象形山石 1
下清源進士廳 衢江區 周家鄉 建築小品 1
上林枇杷園 衢江區 周家鄉 林畜產品及製品 3

四川簡陽

概況

簡陽市轄鄉。位於市境北部,地處龍泉山脈中段及其周邊地帶,東接養馬鎮,南接石盤鎮、茶店鄉,西鄰萬興鄉,北靠五鳳鎮,距簡城24公里(公路里程),距成都42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石盤站12公里,境內交通方便。全鄉轄17個行政村,166個村民小組,面積55平方公里,總人口26301人,其中農業人口25489人,總住戶8353戶,其中:山區村9個村,81個村民小組,3223戶,10448人。現有農村勞動力14067個。周家鄉全鄉幅員面積55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66372畝,其中:林地、園地面積38000畝,耕地面積28362畝(田4487畝,旱地23875畝,旱地中坡地13200畝)。鄉鎮企業有油氈、採石、化工、農機修配等廠、場。農業主產水稻、玉米、甘薯、小麥,兼產棉花、油菜子,盛產水果。養殖業以生豬、山羊為主。
周家鄉周家鄉

區劃與沿革

1935年置周家鄉,1962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轄火箭、天長、拱橋、蘭家寺、南沖堰、三合堰、四方碑、河嘴、桑園、艷豐、傅家祠、鄭公山、瓦窯溝、謝家祠、船板溝、樓子壩、郭家祠17個村委會和周家居委會。

經濟發展

周家鄉屬簡陽市五大山區鄉之一,農業占主導地位,山地和深丘面積大,畜牧業和林果業發展具有明顯優勢。周家鄉充分發揮優勢,著重抓山羊、生豬養殖和“簡陽晚白桃”、無公害晚秋反季節蔬菜的發展。2010年出欄山羊2.62萬隻,出欄生豬3.4萬頭。簡陽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譽為“中國晚白桃之鄉”,“簡陽晚白桃”是簡陽市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水果,其獨特的口味和成熟期晚的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歡。也是我市種植業中唯一通過審定的晚熟桃新品種,而“簡陽晚白桃”的母本園在周家鄉,是周家鄉最具有區域性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產品,周家鄉以此為契機,在天保果業協會以“協會+農戶”方式的帶領下,狠抓晚白桃的發展,按照省級無公害優質水果生產流程,在簡陽市技術監督局的具體指導下,在四方碑村、桑園村、南沖堰村、火箭村等與果農們簽定了種植無公害“簡陽晚白桃”的責任書,使周家的“萬畝簡陽晚白桃示範園”初具規模。簡陽市周家鄉黨委、政府圍繞簡陽市“經濟融入成都、發展率先資陽、成果惠及百姓、共建和諧簡陽”的工作主題,切實抓好新農村建設,促進了鄉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該鄉一是全力發展果蔬產業。著力打造以簡陽白桃為特色的果蔬產業。全鄉桃子銷量達5000噸,實現銷售收入1500萬元,帶動農民戶均增收1500元。全鄉共發展優質水果1.6萬餘畝、優質蔬菜6134畝、黃背木耳215萬袋。二是著力壯大畜牧產業。該鄉共完成養羊家園120戶,養豬家園162戶,紮實推進生豬六方合作和羊源基地建設,擴大建立的3個生豬專業合作社的規模,新開發兩個養羊項目,全年出欄肥豬、仔豬、山羊數量均較上年有所增加。三是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使全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鄉引進投入30萬元以上的果樹種植大戶3戶,種植面積達517畝,帶動種植戶450餘戶。四是加快發展畜牧業,實現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變。認真規劃畜牧業生產發展,確定養殖業——水果業的生產模式,確定桂花片重點依靠草資源豐富發展山羊,周家片利用不缺水的優勢發展生豬業,以養殖業發展水果業,配合農村能源建設,又以水果業來促進養殖業。同時還引進鐘玉牧業遷址到周家,五友公司建二級擴繁場,組建三個豬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通過優質山羊基地建設項目實施,帶動農戶養羊積極性。

2010年實現gdp10560萬元,財政收入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工業總產值3450萬元,農村外出務工收入8525萬元。

基礎設施


通訊設施良好,有移動通訊基站2個,電信無繩電話基站1個,全鄉無通訊死角。為完善場鎮功能,在原周家鄉小城鎮建設規模的基礎上,2010年順利實施完拆遷面積達3500平方米的銀杏小區建設項目,並以新區經濟帶動舊城改造,引進業主啟動了周家鄉銀祥小區的建設。繼續加大衛生院、“兩所一庭”的建設。通過以上工作將更進一步美化周家的投資環境,加速當地社會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

自然資源


周家鄉大部分屬山區、深丘、淺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氣侯。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熱,無霜期長,霜雪少,天氣陰霾寡照,平均風速小,濕度較大;冬、春常有乾旱,夏有旱、澇,秋多綿雨。年平均氣溫15.5℃---16.5℃。年平均降水量882.9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

社會事業


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2所,共6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120人,教職工134人。有衛生院1所,職工20人,標準病床位20張,診室11個,醫療設備達標,藥房規範,綜合水平已達國家乙等一級醫院。

歷史文化名勝


太平觀,位於周家鄉鄭公山村十社與艷豐村七社交界,海拔800米的山頂上,經多方查訪,該宗教堂始建於公元前1125年,後經歷代戰火燒毀與復修,後到光緒年間面積約1000平方米,有各種大小塑像幾百個,僧、尼、道姑數十人。解放後,塑像被毀,曾辦過學堂,人民公社時全部被毀。在1995年以後,有佛教居士和信佛教民眾自發組織、自籌資金、修復好大小殘缺塑像63個,修建磚木結構房約1000平方米,每逢信仰者們燒香拜佛的日子,有來自成都、龍泉、金堂和當地民眾,熱鬧時達千餘人。
湖廣館,在現鄉政府駐地,經走訪民眾和查證尚存的部分碑文,湖廣館始建於1856年,是由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後代自發組織資金修建的祠堂,建有正殿、戲台、鐘鼓樓等建築,拆毀,尚存一顆雌雄同株的古銀杏樹,據目測,該銀杏樹樹高達28米左右,樹圍4.8米,在夏季枝繁葉茂,秋季果實纍纍,被當地民眾看作周家的風水樹。 烈士墓,位於周家場鎮原操場壩旁邊,始建於1950年,安葬了兩名在解放戰爭中(農曆1950年3月初3)簡稱“三、三暴動”犧牲在此的邱明德、王明燕烈士,每逢清明時節,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和當地的學生、民眾都懷著崇敬的心情,為烈士墓敬獻花圈,打掃墳墓,來告慰英烈的靈魂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蘭家寺村

基本概況
地處正寧縣北塬最西端,南與陝西省彬縣毗鄰,西與陝西長武接壤,北與寧縣隔無日天溝相望。
全鄉總面積11.7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5.29萬畝。地形東高西低,東寬西窄略呈三角形。境內塬、梁、川、峁、溝相間,是典型的黃土高塬溝壑區。
年平均氣溫8.3攝氏度,年平均日照總時數2400多小時,年平均降雨量635毫米左右,無霜期年平均180天左右。

經濟發展

目前,全鄉村村通公路,農民戶戶住上了磚瓦房,電視普及率達到了100%,程控電話全鄉達到近3000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欣欣向榮、興旺發達,黨的建設和物質、政治、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建設不斷發展。2004年,鄉黨委被中共甘肅省授予“全省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鄉鎮黨委”稱號,慶陽市委、市政府先後命名該鄉為全市“科技創先鄉鎮”、“市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鄉鎮”等,受到表彰。周家鄉位於正周公路沿線,211國道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不僅有十分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石料等自然資源,而且有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豐富的地下資源,目前探明的正南煤田中心就位於周家鄉,據測算,煤炭儲藏量達到國家級儲煤標準,現已由省上有關部門進行地質勘查,可望不久即可投入正式開採。
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大膽謀劃,果斷決策,2003年,按照“小城鎮、大戰略”的發展思路,提出了“三年投資四千元,建設一個新周家”的基本構想,並於當年春末夏初,組織實施了正周商城建設、十字街道開通,鄉政府搬遷三大工程。到11月底,三項工程全部竣工,完成建設投資1350多萬元。2004年,鄉上繼續組織實施了正周商城硬化、街道排水、電網改造、舊房拆遷改建商貿樓、“康樂”住宅小區建設五項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300多萬元。2005年,鄉黨委、政府進一步做大城鎮建設文章,規劃實施了拆遷改建商貿樓,街道油路罩面、商業門前人行道彩磚硬化、街道路燈安裝、街道綠化、公廁建設、康樂新村建設七項重點工程,計畫完成投資1340萬元。以城鎮化建設為突破口,全鄉基礎設施建設和非公經濟均得到了全面發展。2004年,全鄉固定資產達到1600萬元,工業投資完成300萬元,分別是前十年的總和。

人口民族

轄13個行政村,72個村民小組,5629戶,252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77人,農業人口24543人,以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近年來,周家鄉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富民富鄉為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發揮優勢,揚長避短,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初步形成了石料、建材、地毯、鋼門鋼窗、柳編加工五大工業主導產業和烤菸 、林果、蔬菜、畜禽、荏籽五大支柱產業,每年栽培優質烤菸1.4萬畝以上,生產優質菸葉540多萬斤,實現產值1800多萬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近千元,2004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28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35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20多萬元,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歷史文化

周家鄉人文歷史積澱深厚,自然資源豐富。這裡出土的石器、彩陶等文物省市罕有;剪紙、香包刺繡等民間藝術異彩紛呈;民歌、曲藝等黃河文化源遠流長,曾被慶陽市行署命名為“民間藝術大師鄉”。全鄉盛產小麥、玉米、豆類、油料等,素有“糧倉”之稱。大麻生產、柳編加工歷史悠久,其加工生產的柳編簸箕遠近馳名,行銷大西北。

行政變更

根據《甘肅省民政廳關於慶陽市西峰區合水縣華池縣正寧縣環縣鎮原縣所轄溫泉鄉等11鄉撤鄉改鎮的批覆》(甘民復〔2014〕148號),撤銷周家鄉,設立周家鎮。

行政區劃

周家鄉村委會13個,分別為:周家村、房村、蘆家堡子村、梁家村、下馮村、西莊村、橋坡村、燕家村、核桃峪村、宮家川村、大璋村、惠家塬村、車家溝村。

經濟狀況

全鄉盛產小麥、玉米、豆類、油料等,素有“糧倉”之稱。大麻生產、柳編加工歷史悠久,其加工生產的柳編簸箕遠近馳名,行銷大西北。
周家鄉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富民富鄉為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發揮優勢,揚長避短,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初步形成了石料、建材、地毯、鋼門鋼窗、柳編加工五大工業主導產業和烤菸、林果、蔬菜、畜禽、荏籽五大支柱產業,每年栽培優質烤菸1.4萬畝以上,生產優質菸葉540多萬斤,實現產值1800多萬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近千元,2004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28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35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20多萬元,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柳編加工柳編加工

城鎮建設

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大膽謀劃,果斷決策,2003年,按照“小城鎮、大戰略”的發展思路,提出了“三年投資四千元,建設一個新周家”的基本構想,並於當年春末夏初,組織實施了正周商城建設、十字街道開通,鄉政府搬遷三大工程。到11月底,三項工程全部竣工,完成建設投資1350多萬元。2004年,鄉上繼續組織實施了正周商城硬化、街道排水、電網改造、舊房拆遷改建商貿樓、“康樂”住宅小區建設五項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300多萬元。2005年,鄉黨委、政府進一步做大城鎮建設文章,規劃實施了拆遷改建商貿樓,街道油路罩面、商業門前人行道彩磚硬化、街道路燈安裝、街道綠化、公廁建設、康樂新村建設七項重點工程,計畫完成投資1340萬元。以城鎮化建設為突破口,全鄉基礎設施建設和非公經濟均得到了全面發展。2004年,全鄉固定資產達到1600萬元,工業投資完成300萬元,分別是前十年的總和。
熱鬧的集市熱鬧的集市
全鄉村村通公路,農民戶戶住上了磚瓦房,電視普及率達到了100%,程控電話全鄉達到近3000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欣欣向榮、興旺發達,黨的建設和物質、政治、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建設不斷發展。2004年,鄉黨委被中共甘肅省授予“全省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鄉鎮黨委”稱號,慶陽市委、市政府先後命名該鄉為全市“科技創先鄉鎮”、“市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鄉鎮”等,受到表彰。周家鄉位於正周公路沿線,211國道穿境而過,西靠西平鐵路,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不僅有十分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石料等自然資源,而且有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豐富的地下資源,正南煤田正在建設中,據測算,煤炭儲藏量達18多億噸。

雲南祥雲

祥雲縣周家鄉位於雲南大理州,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周家鄉32248 人,2001年12月3日,雲政復[2001]205號:撤銷祥雲縣周家鄉併入祥城鎮

山東淄博

概況

位於桓台縣西南部。 南界張店、周村區,西鄰鄒平縣,西北接新城鎮,東連果里鄉和唐山鎮。面積30.46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葦河。前系周家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建為周家鄉。1985年底,轄葦河、周家莊、辛興莊、永富莊、榮家莊、小劉家、萬家莊、孔家莊、李王莊、閻家莊、紹興莊、沈家莊、南紅廟、景樓、樓里莊、店子、夏家莊、東郭、楊樓、麻家、東黃、康家莊、太平莊、郝家園24個自然村,設24個村民委會。有居民20650人。現已改為周家鎮。
周家鄉 距縣城1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6.5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9%。周家鄉1987年,全鄉5147戶,20780人,除3人外,皆為漢族。 清代,屬永寧鄉。1928年為一區。1947年10月為崔樓區。1950年5月為一區。1955年9月為崔樓區。1956年11月撤區,改為楊樓、沈家二鄉。1958年3月,楊樓並為沈家鄉。9月,為衛星第八人民公社。12月改為桓城人民公社。1961年5月撤社,改為桓城區。1966年7月撤區並社,建周家公社。1984年4月,改為鄉。鄉人民政府駐葦河村。 境內地貌特徵為南高北低,略呈長方形,屬山前洪沖積平原。土壤分褐土、砂姜黑土兩類, 褐土占71.44%,砂姜黑土占28.56%。全鄉有耕地24970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6.8%, 適種小麥、玉米、果樹,為本縣果樹基地之一。大、小龍鬚溝縱貫鄉境東西,大寨溝橫枕北境。 1987年, 糧食總產1679.17萬公斤,單產557公斤,人均收入579元,比1978年分別增長61.82%、53.44%、253%。鄉、村企業總產值4188萬元,利潤278萬元,比1978年分別增長25倍、15.84倍。 文教衛生有一定發展。1987年,鄉設文化站、廣播站、醫院;村有圖書室或俱樂部、衛生室;中、國小22所,在校學生3657人。商業網點村村皆有,以葦河最盛。張田公路斜穿鄉區中心,周田公路縱貫鄉境東部。

名人

張光水 43歲,中共桓台縣周家鄉李王村支部書記。他任職後,決心打破村里單一種糧的經營方式,興辦企業,率領幹部民眾,在村里相繼建起了瑪鋼廠、電器廠等企業。為了促進糧食的穩產高產,每年從工副業收入中拿出10萬多元補貼農業,使糧食產量逐年提高。1987年,全村工農業總收入達400多萬元,人均收入850元。全村生活富裕後,又採取措施,改善兒童少年學習條件,活躍成人的文體生活。1984年他被評為市優秀黨員,1985年被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個人,獲1987年度“市農業勞動模範”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