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

周光召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於湖南長沙,科學家、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1942年,周光召進入重慶南開中學。1947年,便以優異的成績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1980年,周光召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4年4月8日,周光召升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92年4月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會上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9年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1年6月當選為第六屆中國科協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光召
  • 外文名:Zhou Guangzhao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長沙
  • 出生日期:1929年5月15日(己巳年)
  • 職業: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
    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人物經歷,人物成就,人物榮譽,學術成就,學術著作,

人物經歷

1929年5月15日生於湖南長沙。
1942年,周光召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家庭的薰陶和老師的教育不斷開拓著他的視野,養成了他獨立思考而又踏實進取的精神。在數學老師唐秀穎先生的影響下,他特別喜愛數學課獨闢蹊徑地解開一個又一個數學難題。
1946年初,周光召回到長沙,同年秋季考入清華大學先修班。
1947年,便以優異的成績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1951年畢業後轉入北京大學研究院。從師於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教授,進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
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4年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任北京大學物理系講師。
1957年春,他被國家遴選派赴蘇聯莫斯科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從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任中級研究員。尚未步入“而立”之年,周光召已成果纍纍,兩次獲得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研獎金。
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是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參加領導了爆炸物理、輻射流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力學等研究工作。在中國第一顆核子彈氫彈的理論設計中作出貢獻。
1961年2月,他奉召回到祖國,5月調入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論部第一副主任,進行有關核套用的理論研究。至1979年,他先後任九院理論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第二機械工業部九局總工程師。
196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79年8月,周光召重返理論物理研究領域,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他在基本粒子和統計物理等方面均作出了相當的貢獻。
1980年,周光召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9月,周光召應邀去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加州大學任客座教授,受到美國物理學界的熱烈歡迎,他被國外同行視為中國理論物理學界的代表人物。著名高能物理學家、美國物理學會主席馬夏克教授為歡迎周光召的訪問,專門為他在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舉行了以弱相互作用為題的學術會議,許多國際知名物理學家前去參加了會議。美國物理學界這樣隆重地接待一名外國科學家是少見的,尤其對中國的科學家可以說是第一次。會間,許多科學家在講話中,表達了發展中美科學合作和友誼的強烈願望。
1981年9月,周光召赴西歐原子核研究中心任研究員。他是該中心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邀請的第一位中國物理學家。
1982年9月,周光召回國,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再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83年以後,周光召先後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國際粒子和場學會委員,太平洋科學協會主席兼理事會主席,國際物理學聯合會副主席,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協會名譽主席。
1984年4月8日,周光召升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85年7月,被第三世界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年底,被聘兼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87年1月22日,周光召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4月,被授予紐約市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同月,被美國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
1988年10月,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陳嘉庚基金會”理事長。11月,被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12月,被蘇聯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
1989年10月,被保加利亞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
1990年10月,被歐洲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
1991年5月當選為第四屆中國科協副主席。12月,被蒙古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
1992年4月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
1993年8月任中國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主任並當選為國際純粹與套用物理聯合會副主席。
1994年3月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義大利共和國爵士勳章”。8月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中國傑出科學家”獎。10月被羅馬尼亞科學院選為外藉院士。11月被聘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5年1月11日被香港大學授予科學名譽博士學位。10月29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湖南周光召科學技術基金會在長沙成立。
1995年至1999年1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96年3月,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觀測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6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周光召星”。5月當選為第五屆中國科協主席。
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會上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
1998年12月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1年6月當選為第六屆中國科協主席。
2006年5月被授予中國科協名譽主席職務。
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人物成就

人物榮譽

196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與合作者一起,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994年3月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義大利共和國爵士勳章”,同月被授予蒙古科學院外藉院士稱號和榮譽證書。1994年8月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中國傑出科學家”獎。1994年10月被授予羅馬尼亞科學院外藉院士榮譽稱號。1994年11月被聘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先後被美國科學院、第三世界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保加利亞科學院、歐洲科學院、蒙古科學院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1995年1月11日被香港大學授予科學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10月29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湖南周光召科學技術基金會在長沙成立。1996年3月,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觀測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6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周光召星”。1998年12月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學術成就

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是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參加領導了爆炸物理、幅射流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力學等研究工作。在中國第一顆核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中作出貢獻。
20世紀50年代周光召主要從事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學術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僅在蘇聯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間,就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3篇論文,其中有不少文章得到國際上的好評。例如“極化粒子反應的相對論理論”及“靜質量為零的極化粒子的反應”,在散射理論中,這兩篇文章最先提出螺旋態的協變描述;“關於贗矢量流和重介子與介子的輕子衰變”是最早討論贗矢量流部分守恆(PCAC)的文章之一。他所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的部分贗矢流守恆律,這一觀念直接促進了流代數理論的建立,是對弱相互作用理論的一個重要推進,得到國際上的承認和很高的評價,其成果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引起國際物理學界的普遍重視。此後又連續在《中國科學》等雜誌上發表了12篇論文,其中有4篇在國際性的學術會議上進行了交流。
20世紀80年代初,周光召應邀赴美講學,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後,他對記者說:“我認為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是中國科學家的榮譽,這表明中國科學家在最近這些年所做的努力已經開始在國際上得到了承認。”
他在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間,曾在學術討論會上提出了與蘇聯教授對“相對性粒子自旋問題研究結果”的相反的意見,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然而周光召並沒有向權威妥協,他用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一步一步地嚴格證明了自己的意見,然後,把研究結果寫成了題目為“相對性粒子在反應過程中自旋的表示”的論文,發表在《理論與實驗物理》雜誌。過了些時候,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中也得到相似的結果。這就是著名的“相對性粒子螺旋態”理論提出的經過。
1976年至1987年這一階段,周光召逐漸將他的工作轉入粒子物理理論的研究。他組織領導了許多中青年對相互作用統一、CP破壞、非線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論、超對稱性破缺、量子場論的大範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繫等等方面做了許多很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其中許多結果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在凝聚態物理方面,他領導的小組發展了非平衡態統一理論中的數學形式--閉路格林函式方法,並把所發展的方法,嘗試套用到雷射、電漿、臨界力學、隨機淬火系統等方面,不僅得到有成效的具體結果,而且顯示出這種方法的優越性,發展了前人提出的方法,處理了統計物理方面很多理論問題,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1987年,他以其“量子場論大範圍性質的研究”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①他嚴格證明了電荷共軛宇稱(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即在電荷共軛宇稱時間(CPT)聯合反演不變的情況下,儘管粒子和反粒子的衰變總寬度相同,但時間(T)反演不守恆,它們到不同過程的衰變分寬度仍可以不相同。
②他在1960年簡明地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這是他在強子物理的研究中做出的出色成果,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
③為了適應分析高能散射振幅和當時的雷吉(Regge)理論的需要,他第一次引入相對螺旋散射振幅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
④他最先提出用漏失質量方法尋找共振態和用核吸收方法探測弱相互作用中弱磁效應等實驗的建議。
⑤他還用色散關係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合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

學術著作

撰有:《極化粒子反應的相對理論》、《膺軸矢流部分守恆》、《靜質量為零的極化核子的反應》等論文八十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