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自編集:歐洲文學史

《周作人自編集:歐洲文學史》內容簡介:1917年周作人受聘為北京大學文科教授,開始在國文門一年級教授“歐洲文學史”課程,《歐洲文學史》就是這門課的講義整理。所談內容上起古希臘下至十八世紀,在1918年作為“北京大學叢書之三”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是周作人與兄魯迅合譯《域外小說集》後“求新聲於異邦”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國第一部較為系統的歐洲文學史。周作人五四時期提倡“人的文學”、思想革命等均可從此找到源頭,對新文化運動厥功甚偉。

基本介紹

  • 書名:周作人自編集:歐洲文學史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頁數:199頁
  • 開本:32
  • 定價:25.00
  • 作者:周作人 止庵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25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0212776
  • 品牌:新經典文化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周作人自編集:歐洲文學史》編輯推薦:作者周作人生前親自編定,學者止庵窮數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補從未出版作品,為市場上最全面最權威的周氏文集。中國最早系統的歐洲文學史,開啟“中國啟蒙文學”之作。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現代作家、翻譯家,原名櫆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時期任教北京大學,在《新青年》、《語絲》、《新潮》等多種刊物上發表文章,論文《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詩《小河》等均為新文學運動振聾發聵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創立了中國美文的典範。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面,尤其鐘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魯迅:周作人的散文為中國第一。胡適:大陸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朱自清:周作人先生的讀書筆記最不可及,有其淹博的學識,就沒有他那通達的見地,而胸中通達的,又缺少學識;兩者難得如周先生那樣兼全的。曹聚仁:周先生讀書,沒有半點冬烘氣,懂得體會得,如故交相敘,一句是一句,兩句是兩句,切切實實地說一番。

名人推薦

周作人的散文為中國第一。
——魯迅
大陸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胡適
周作人先生的讀書筆記最不可及,有其淹博的學識,就沒有他那通達的見地,而胸中通達的,又缺少學識;兩者難得如周先生那樣兼全的。
——朱自清
周先生讀書,沒有半點冬烘氣,懂得體會得,如故交相敘,一句是一句,兩句是兩句,切切實實地說一番。
——曹聚仁

圖書目錄

第一卷
第一章起源
第二章史詩
第三章歌
第四章悲劇
第五章喜劇
第六章文
第七章哲學
第八章雜詩歌
第九章雜文
第十章結論
第二卷
第一章起源
第二章希臘之影響
第三章戲曲
第四章文
第五章詩
第六章文二
第七章詩二
第八章文三
第九章詩三
第十章文四
第十一章雜詩文
第三卷
第一篇中古與文藝復興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異教詩歌
第三章騎士文學
第四章異教精神之再現
第五章文藝復興之前驅
第六章文藝復興期拉丁
民族之文學
第七章文藝復興期條頓
民族之文學
第二篇十七十八世紀
第一章十七世紀
第二章十八世紀法國之文學
第三章十八世紀南歐之文學
第四章十八世紀英國之文學
第五章十八世紀德國之文學
第六章十八世紀北歐之文學
第七章結論

序言

關於《歐洲文學史》
止庵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作人被聘為北京大學文科教授,《歐洲文學史》即為當時授課講義。作者說:“課程上規定,我所擔任的歐洲文學史是三單位,希臘羅馬文學史三單位,計一星期只要上六小時的課,可是事先卻須得預備六小時用的講義,這大約需要寫稿紙至少二十張,再加上看參考書的時間,實在是夠忙的了。於是在白天裡把草稿起好,到晚上等魯迅修正字句之後,第二天再來謄正並起草,如是繼續下去,在六天裡總可以完成所需要的稿件,交到學校里油印備用。”(《知堂回想錄·五四之前》)查周氏日記,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二日云:“上午草講義。”九月二十三日云:“錄希臘文史講義第一章了。”九月二十四日云:“下午草講義。”九月二十五日云:“錄講義五紙。”九月二十七日云:“寄講義二種予文科教務處付印。……草近世文學史講義第二章了。”十二月十九日云:“晚起草希文史了。”一九一八年一月七日云:“晚起草羅馬文學史。”三月十六日云:“講羅馬文學史了。”六月五日云:“講二年級文學史了。晚重閱歐文史講義。”六月六日云:“上午重編理講義。”六月七日云:“晚編理講義了,凡希臘羅馬中古至十八世紀三卷,合作《歐洲文學史》。”六月八日云:“上午往校,講義全畢。”《歐洲文學史》一九一八年十月列為“北京大學叢書之三”,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周作人來到北京後出版的第一種著作。
多年以後,作者對這本書的自我評價是:“這是一種雜湊而成的書,材料全由英文本各國文學史,文人傳記,作品批評,雜和做成,完全不成東西,不過在那時候也湊合著用了。”(《知堂回想錄·五四之前》)按今天的說法,大概算是“編譯”。在周氏日記和同期的購書目錄中,可以找到部分參考書的記錄。書中未必完全沒有作者自己的體會。例如談及海羅達斯所著擬曲時說:“第一章之媒媼,第三章之塾師,皆躍躍有生氣,雖相去二千餘年,而讀其文者,乃覺今古人情相去不遠。”撰寫《歐洲文學史》之前一年,作者即已將此兩篇譯為中文,所寫前言有云:“今譯二篇,其述塾中師生,及媒媼行狀,歷歷如在目前。今古人情,初不相遠,所可笑也。”乃是同一說法。雖然威伯來評論海羅達斯也講過類似的話(見《古希臘擬曲》),但他並非專就上述兩篇而言。
今天來看《歐洲文學史》,更主要的還是向我們展現了作者所具有的廣闊的文化視野,這與他此前十餘年間的大量譯述工作正相一致,而在同輩人(包括北京大學的同事們)當中則顯得特別突出。作者後來以提倡“人的文學”和“思想革命”而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應該說這是重要基礎之一。周作人在思想上受到古希臘文化的深刻影響,後來這方面的論述,要點已見諸此書之中。他並將譯介古希臘文學作為畢生事業,所翻譯出版的幾種作品,此書均有詳細介紹。
作者此外還說:“但是這裡也有一種特色,便是人地名都不音譯,只用羅馬字拼寫,書名亦寫原文,在講解時加以解說,所以是用橫行排印,雖然用的還是文言。”(《知堂回想錄·五四之前》)強調此點,旨在反對如當時乃至後來所通行的那樣按照英美讀法來音譯的做法。以後他更明確提出“名從主人”:“凡人名地名,儘可能地依照它本國的讀法,忠實地用漢文對譯出來。”(《名從主人的音譯》,載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五日《翻譯通報》第二卷第三期)五十年代翻譯歐里庇得斯悲劇時,因此與羅念生主張頗有不合:“其意見甚為惡俗,譯音反依照英美讀法,可笑甚矣。”(一九五四年五月九日日記)這似乎只是枝節問題,卻關係到周氏有關不應以英美為中心來認識整個西方文化的一貫立場。
此次據商務印書館一九一九年一月再版本整理出版。原書目錄七頁,正文各卷分別題為“歐洲文學史第一卷”、“歐洲文學史第二卷”、“歐洲文學史第三卷”,均單獨編碼,計第一卷六十九頁,第二卷六十一頁,第三卷八十頁,後附勘誤表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