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鴻聲

呂鴻聲

呂鴻聲(1926年3月23日~2012年8月12日)。江蘇省溧陽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家蠶生理病理學家、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原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呂鴻聲先生長期從事家蠶個體發育的激素調控、蠶體抗病機理及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三個相關領域的開拓性研究,是我國當代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呂鴻聲先生精通英、俄、日三國語言文字,是國內外所推崇的一流科學家,是我國當代蠶學界的宗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鴻聲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溧陽縣
  • 出生日期:1926年3月23日
  • 逝世日期:2012年8月12日12時26分
  • 職業:科學家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塔什乾農學院研究生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為我國蠶業科學做出了傑出貢獻
  • 代表作品:《昆蟲遺傳育種學》、《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中國養蠶學》等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研究成果,學術著作,實踐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培養人才,論文及著作,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呂鴻聲先生1926年3月23日出生於江蘇省溧陽縣。1946年考入國立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1950年7月畢業於蠶桑系,有很深厚的化學與生物學基礎;1950年7月至1950年10月在中央人民政府農業部工作;1950年10月至1951年11月在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蠶桑系(南京)工作,擔任技佐;1951年11月調入華東蠶業研究所(鎮江)工作,任助理研究員;1955年9月被選派到北京外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俄語與哲學,並於1956年9月被國家派遣到原蘇聯中亞蠶業研究所、塔什乾農學院研究生院留學,師從著名家蠶生理病理專家米哈依諾夫E.N.Mikhailov教授以及傑出家蠶遺傳學家斯特隆尼可夫V.A.Strunikov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遺傳學會會長),專攻生化遺傳,從事家蠶化性激素調控機制研究,並於1960年7月獲哲學博士學位(Ph.D.)學位;1960年9月回國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所工作,任副研究員;1970年11月調入中國農林科院蠶桑科技服務組工作,任副研究員;1980年12月調入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工作,任研究員、昆蟲病毒實驗室負責人,併兼蠶業所副所長;1983年8月兼蠶業所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1987年9月退休。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呂鴻聲先生長期從事家蠶個體發育的激素調控、蠶體抗病機理及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三個相關領域的開拓性研究,是我國當代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他的一系列創造性科研成果為我國蠶業科學做出了傑出貢獻,對昆蟲病毒學這一新興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內第一個家蠶桿狀病毒表達載體系統的建立,表明他以研究開發家蠶生物機能服務於人類的目標付諸實踐。在家蠶發育生理方面,闡明了家蠶不同基因型的腦能分辯溫度及光照信號、控制咽下神經節分泌滯育激素並通過調節卵細胞核酸代謝決定胚胎滯育的機制,為家蠶以及昆蟲滯育分子機制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驗基礎。該成果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就已被前蘇聯、捷克、英國一些權威出版物及國內高校教科書《蠶體解剖生理學》所引用。在蠶體病理與昆蟲病毒方面,通過大量實驗,澄清了50年代與60年代初期昆蟲病毒學界最為混亂的概念:“病毒自生學”與“蠶病誘發學”,從理論上證明了病毒自生和潛伏型病毒活化不是生產上蠶病暴發的主要原因,而不良環境條件的刺激和遭遇外界微量病毒的感染是暴發蠶病的主要原因,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激應狀態下超微量病毒感染的家蠶核型多角體病(BmNPV)誘發新理論,為家蠶BmNPV的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在蠶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開闢了家蠶病毒的生理生態學研究的新方向。他對家蠶BmNPV、家蠶質型多角體病(BmCPV)等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家蠶桿狀病毒表達載體系統有精湛研究。

學術著作

呂鴻聲先生精通英、俄、日三國語言文字,博覽群書,學精識廣,潛心科研,奮力筆耕。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了《昆蟲病毒與昆蟲病毒病》(1982、1985,科學出版社,70萬字)、《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1998年,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48萬字)、《昆蟲病理學》(1982,浙江科技出版社,27萬字)、《家蠶遺傳育種學》(1981,科學出版社,80萬字)、《家蠶化性的激素調節機理》、《昆蟲免疫學原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8, 39萬字)、《中國養蠶學》(1991,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47萬字)以及由5卷組成的《蠶學精義叢書》(均為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其中,《昆蟲免疫學原理》,2008, 39萬字;《栽桑學原理》,2008. 35萬字;《家蠶性別控制原理》2010, 32.6萬字;《養蠶學原理》2011, 43萬字;《蠶種學原理》2011, 33.8萬字)等多部專著;參著《病毒與農業》(1986,科學出版社)、《Progress in Ecdysone Research》(1980,荷蘭出版,Elsevier Press)、《中國農業百科全書 蠶業卷》、《世界蠶絲業科技成就大事記》等理論著作多種,主編出版的《中國養蠶學》獲1997年度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更是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成為該領域研究生的教科書,2001年獲第十二屆中國國家圖書獎(高新技術類)。曾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研成果獎與科技進步獎的國家級成果獎2項,省(部)級成果獎4項。日本國際自然科學獎(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Japan: JAPANPRIZE)提名人。遺作《西域絲綢之路》初稿也已寫作完成,正在尋求出版過程中。

實踐研究成果

呂鴻聲先生十分重視科學研究與生產實際的結合,面向全國、服務農業(蠶桑)。套用保幼激素調節家蠶生長發育及增產蠶絲的研究使我國蠶絲生產獲得突破性進展;對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病與質型多角病毒病發病原因的澄清使家蠶病毒病綜合防治技術得到進一步強化、推廣和套用;開展家蠶青頭病病原、發病規律的研究為該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篩選出了防治藥劑及使用技術,提出的綠黴素經口添食防治家蠶青頭病技術,可以達到100%的療效,該成果在全國養蠶工作中得到推廣,取得良好效果,被收錄於《全國農林科技成果選編》(1966-1971)中。其主編的《中國養蠶學》、《家蠶遺傳育種學》等多部理論著作一直是廣大蠶業科技工作者必備的工具書,在蠶業科研和生產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保護研究和套用上,他專門對棉鈴蟲質型多角體病毒的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病理學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家蠶、棉鈴蟲、松毛蟲CPVs病毒交叉感染與基因組圖譜分析發現,自然界野生型CPVs感染的普遍性;不同CPVs在原始宿主與替代宿主體內差別複製與表達的規律,提出了CPVs病毒武學殺蟲劑標準化的必要性與質量控制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國際影響

作為享譽中外的著名蠶業科學家與昆蟲病毒專家,呂鴻聲先生多次應邀出訪,利用各種機會將我國蠶業科學技術推向世界,提高了我國蠶業科學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促進我國與國際間蠶業科技的交流與合作。1964年兼任中國蠶桑科技代表團副團長,考察越南民主主義共和國蠶業科研和生產情況。同年,兼任中國科學家代表團團員,出席北京科學討論會,並宣讀論文。1965年,兼任中國農業技術訪日代表團團員,應日本前首相松村謙三的邀請,訪問了日本除九洲外的所有蠶業科研、教育機構及農家。1985年先生個人應日本農學會會長松井正直教授的邀請,再次訪日,並與日本蠶絲學會會長吉武成美教授達成多項合作研究與人才交流意向。並應日本科學技術基金會(財團法人)聘請,擔任首屆日本國際自然科學獎(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Japan: JAPANPRIZE)海外評議委員,在1985年至1995年間,呂鴻聲先生連續擔任十屆海外評議委員。“日本獎”是日本國獎勵世界各國自然科學成果的一個獎項,獎金金額與諾貝爾獎相當,其評審來自世界各國自然科學領域的著名專家。1992年,呂鴻聲任第十九屆國際昆蟲學大會養蠶學組第一召集人;1996年任首屆國際蠶業科學討論會主席,會後被推選為國際蠶業科學與技術學會養蠶會主任,是國際蠶業科學雜誌《SERICOLOGIA》(法國出版)編委。

培養人才

呂鴻聲先生不僅是一名國際著名蠶業科學家,更是蠶業科技的戰略家。在20世紀80年代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所長期間,注重蠶業科技與生產發展的戰略研究,為有關決策部門提供決策參考;選拔一批年輕骨幹科技人員到已開發國家進修,培養了一批蠶業科技人才,為我國蠶業科技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他在調整科研方向、狠抓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特彆強調,全國性蠶業研究所要重視學科建設,要開展一定比例的套用基礎研究,要有科學儲備和發展後勁,促進蠶業生產和技術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國際學術交流,組織多學科協作,開闊思路,提高效率;一個單位的國際知名度與學術地位,是由其科研水平、發表論文以及培養人才質量決定的。
作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呂鴻聲先生從1986年開始就在中國農科院蠶業所建立了國內第2個蠶桑專業博士點,並親自招收和培養了6屆家蠶生理病理學與家蠶分子生物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如今這些學生大都成了學術研究的學科帶頭人,都是研究員、教授了,有的還成了美國名校的名教授。已有5人畢業獲博士學位,他們的博士學位論文獲歷次院及國內有關學術獎勵,這些博士在國內外博士後流動站及用人單位均獲好評。其中2名博士分別在香港和美國進行博士後研究2~4年後,先後於1998年10月和1999年1月回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為國服務。成千上萬的學子深益他的專著而走上科學道路,為國家蠶業和昆蟲病毒學的科學發展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

論文及著作

先後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學術專著主要有《昆蟲遺傳育種學》、《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等,主編有《中國養蠶學》、《家蠶遺傳育種學》、《家蠶品種志》、《昆蟲病理學》等共500餘萬字,其中,《中國養蠶學》、《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分別獲國家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
呂鴻聲教授筆耕8年編纂的精義叢書——《栽桑學原理》、《昆蟲免疫學原理》、《蠶種學原理》、《家蠶生殖、性別與雜交優勢的遺傳學控制》、《養蠶學原理》共5本與2011年10月全部出版完成。呂鴻聲教授蠶學精義叢書(共5本)的出版完成,對提高讀者的科學理論水平和指導蠶業生產,對弘揚祖國蠶業文化,發展現代蠶業科學,振興祖國蠶絲事業,促進國際蠶業科技交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個人生活

看著呂老捧著一摞厚厚的專著,像抱著自己精心撫育的心愛孩子,我很感動。老人有兩個兒子,老大是北京大學的化學博士,因病早逝;老二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現在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工作。老伴錢紀放,是他相濡以沫的同事,也是蠶桑昆蟲病理方面的專家,好多專著都是兩人合作完成。錢老是蘇州人,因病臥床,看到我們來訪,開心地用蘇州話招呼。呂老說自60年代從蘇聯回國後,回過家鄉一趟,以後的四十多年一直沒回過老家。他有侄女等尚在前馬。看著一對一生研究蠶業的白髮老人,我感觸良多。他們都八十高齡了,作為著名科學家,默默地在都市的一隅安享晚年的寧謐,奮鬥過,輝煌過,奉獻過,沉默過。這就是人生。
呂鴻聲先生退休後,仍心繫國家的蠶桑事業,孜孜不倦猶發春蠶吐絲精神,除通過擔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國家培養傑出人才外,專著《中國養蠶學》、《昆蟲病毒分子生物學》分別於1991年和2001年出版並獲獎。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近八旬之時,在其夫人著名蠶學專家錢紀放先生的襄助下,著手創作《蠶學精義叢書》,這部由5卷組成的蠶學界巨著,總結了我國5000年來傳統的蠶業文化和科學技術精粹,匯集了20世紀國內外蠶業科學的重要成就及其本人在蠶學研究的寶貴經驗,闡述蠶桑生物學知識,弘揚祖國燦爛蠶業文化,探索新世紀蠶桑科技發展方向,花去了呂鴻聲先生整整8年的時間。這部巨著必將在蠶桑科研、教學和生產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人物評價

呂鴻聲先生從事蠶業學研究逾60載,為我國蠶桑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淡泊名利,專心學問,誨人不倦,自甘寂寞,低調人生,其學術成就和奉獻精神,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尊敬。他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蠶學會副理事長,《蠶業科學》學報主編,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第一、二、三屆學位委員;浙江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1985年至2001年兼任國內《昆蟲學報》、《病毒學報》編委,1993-2001年兼任《中國昆蟲科學》編委,、國際蠶業科學雜誌《Sericologia》(巴黎出版)等多家雜誌的編委。
由於呂鴻聲先生為農業科研做出的突出貢獻,1991年獲準享受國務院第一批突出貢獻科學家津貼,並被收錄於《中國農業百科全書》、《20世紀中國名人辭典》、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IBC)及美國名人研究所(ABI)出版的當代世界名人辭書。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乾。呂鴻聲先生的一生是默默奉獻的一生,猶如春蠶,吃著青青的桑葉,卻吐出銀閃閃的絲,回饋給人類最美好、最純潔的資源。呂鴻聲先生的不幸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良師益友,是我國農業科技界、植物保護界、昆蟲學界以及蠶桑界的一大損失。作為著名科學家,呂鴻聲先生的學術思想必將指引著年輕一代科研工作者們為我國蠶桑事業的創新發展做出更大的成績,使我國蠶桑事業更加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