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雯龍

呂雯龍,男,漢族,1951年8月出生,1968年3月參加工作,196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轉業到西峽縣,高級經濟師,原籍河南省內鄉縣余關鄉,現任河南省宛西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雯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1年8月
  • 性別:男
  • 婚姻狀況:已婚
  • 健康情況:健康
挽求宛西製藥,為農民增收,榮譽,

挽求宛西製藥

呂雯龍在宛西製藥廠一乾就是20年。在他的帶領下,宛西製藥廠由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小企業,發展成為一個頗具實力的股份公司,進而成為全國中藥企業50強,不但為無數人帶來了健康的福音,還為西峽縣一半農民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為西峽縣一半企業職工創造就業機會,西峽縣將近一半的財政收入也來自於它。這“三個一半”的奇蹟,被專家學者們喻為“宛藥現象”,予以了極高評價,被看作是解決中國當前改革難題的一劑新的“良藥”。呂雯龍也成為全國赫赫有名的企業家。
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大潮中,呂雯龍一直站在風頭浪尖。1998年,為消除國有企業的弊端,他開始對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實現了企業股權的多元化。2001年,為了穩定企業核心骨幹人員,進一步推進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他又對公司進行大規模的增資擴股改造。經過兩次股份制改革,企業經營取得明顯成效,既沒有出現國有資產流失和企業虧損等現象,又為進一步徹底民營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2002年,呂雯龍提出第三次改制構想:收購國有股和法人股。幾經努力,最後在對國有股一次性買斷的情況下,完成了國有股和法人股的全面退出。
宛西製藥通過三個階段的逐步改革,不但順利實現了民營化,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國有工業企業民營化改革提供了一個很有價值的“模本”。這個“模本”,被專家學者稱為“宛藥模式”,並指出,“宛藥模式”不是一個單方面的改革“處方”,而是一套“綜合治療”的解決方案,其特點是農業工業化、工業民營化和資源區域化,其基本思路是把農業改革、國有及工業改革與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實現農業、工業、區域經濟三者的對接。

為農民增收

作為一名工業企業家,呂雯龍一直關心“三農”問題。他說:“我是農民的後代,能為農民辦點實事比吃山珍海味要受用得多。”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首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他就在會上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工業企業責無旁貸》的議案。他認為,解決“三農”問題,表面上是政府的事,但要落到實處,工業企業是要承擔起責任的,尤其是和農業資源結合得比較緊密的企業 ,應該切實推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為農民增收做出實際貢獻。1998年,他就琢磨出了幫助農民從“糧農”變為“藥農”的“良方”,決定投資3000多萬元,成立張仲景山茱萸有限公司,在西峽伏牛山腹地的5個鄉鎮建立20萬畝山茱萸生產基地,公司為農民有償提供種子、原輔材料和技術員,對農民進行種植現代藥材的培訓和輔導。農民種植的藥材由公司按照契約進行收購。幾年下來,西峽縣從事藥材種植的農民達到20多萬人,超過了農業人口中的一半。僅2002年,宛西製藥付給農民的藥材款就達到1.5億元,隨後的幾年,藥材價格一落千丈,農民已經砍樹不少。宛西製藥推行的這種“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不僅給西峽的農民帶來了巨大收益,而且真正實現了“藥材好,藥才好”,給呂雯龍帶來很大的聲望。通過近幾年的強力發展,現已發展成為經營中藥製藥、汽車配件、藥用包裝、婦女衛生用品、藥品零售、房地產開發六大產業,控股十五家子公司,擁有員工7000餘名,15億元資產,年產銷12億元,利稅超億元的現代企業集團公司。

榮譽

呂雯龍先後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第二屆全國中藥行業優秀企業家”、“河南省醫藥管理局局級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秀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選為河南省九屆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八次黨代會候補委員、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首屆中華時代十大新聞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