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長生

呂長生

呂長生,男,1940年出生,陝西永壽人,2006年起任教於北大資源學院文物書畫專業。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美術理論專業畢業,原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保管部研究館員。 中國收藏家協會諮詢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1973年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曾任保管部文物組組長、登編室主任,文物徵集鑑定委員會委員。書畫鑑定“金字招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長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永壽
  • 出生日期:1940年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黃向堅初論》《戰國秦漢隋唐宋元墨跡》
人物簡介,突出貢獻,著作論文,文論,研究方向,著作,

人物簡介

1966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畢業。1973年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曾任保管部文物組組長、登編室主任。2006年起任教於北大資源學院文物書畫專業。
先後參加或主持的展覽有:1987、1988年赴日本《中國歷代女性像展》、1991年赴西班牙《中國文化藝術一千年展》、1995年館內《中國歷代婦女形象服飾展》、1997年赴香港《中國歷史文物精華展》。主要學術成果有:《(聊齋圖說)考》、《黃向堅初論》、《讀宋拓顏柳白米四家法帖》、《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書畫鑑定》辭目(合撰)、《館藏法書大觀》第十二卷《戰國秦漢隋唐宋元墨跡》等。
呂長生呂長生

突出貢獻

長期從事古代書畫編目、研究、鑑定和文物展覽的內容設計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了我館舉辦的展覽項目,如《中國歷代女性像展》(1987、1988年,日本)、《中國文化藝術一千年展》(1991年,西班牙)、《中國歷代婦女形象服飾展》(1995年,北京)、《中國歷史文物精華展》(1997年,香港)等。曾參加金陵畫派、吳門畫派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中國書法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獨立或參與館內外書畫鑑定工作。④發表書畫研究論文數十篇,對本館收藏的《聊齋圖說》進行了編目,撰寫說明十餘萬字。主要著作論文有:《評宋人<輞川圖卷>——兼考唐王維<輞川圖>》、《情高韻美——讀高鳳翰的兩本花卉冊》、《黃向堅初論》、越州石氏之謎》、《<聊齋圖說>考》、《柳書二題之一·<司徒劉沔碑>著錄考述》、《柳書二題之二·柳書的風格》、《四家法帖中的顏、柳之帖》、《陳恭尹及其書法藝術》、《返璞歸真別開新面——鄭於鶴藝術賞晰》、《宋拓四家法帖中的米帖》、《橫筆行天下,奇哉張大千》、《江山如此多嬌》等。

著作論文

《評宋人〈輞川圖卷〉——兼考唐王維〈輞川圖〉》、《情高韻美——讀高鳳翰的兩本花卉冊》、《黃向堅初論》、《〈聊齋圖說〉考》、《柳書二題之一〈司徒劉沔碑〉著錄考述》、《柳書二題之二柳書的風格》、《四家法帖中的顏、柳、白書帖·上、下》、《陳恭尹及其書法藝術》、《返璞歸真別開新面——鄭於鶴藝術賞析》、《宋拓四家法帖中的米帖》、《橫筆行天下,奇哉張大千》、《江山如此多嬌、《米芾喜藏謝安〈八月五日帖〉·上、下》、《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書法大觀·第十二卷·戰國秦漢宋元墨跡》主編、獨立撰寫序論、圖版說明。

文論

《古畫品錄》是中國畫的經典理論
1.“畫有六法”
南朝·齊(479-502)謝赫,生卒年不詳,畫家、評論家,以人物畫著稱。著《古畫品錄》,文中述及三十三名畫家,分級六品,其前序引云:
“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鑑。雖畫有六法,罕能盡該,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唯陸探微、衛協備該之矣。然跡有巧拙,藝無古今,謹依遠近,隨其品第,裁成序引。……”
按:衛協,西晉畫家,擅長畫道釋人物故事。陸探微,南朝·宋畫家,擅長畫肖像、人物,兼工蟬雀、馬匹,也畫山水林木。謝赫的“序引”提出了“畫有六法”,認為完全具備六法的畫家很少。只有陸探微及衛協兩位是六法俱全的大家。此後,六法名重畫壇,以至習慣地成為繪畫的代名詞。
2.“論畫六法”
大約歷經三百餘年之後,至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書畫家、鑑賞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問世。其書卷一《論畫六法》說:“昔謝赫雲,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模移寫,自古畫人罕能兼之。”張彥遠引述六法,取其每句前四字,舍其句尾“是也”二字。此後千餘年以來,六法每句四字成為定式。
張氏論曰:“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至於鬼神人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後全。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在這裡,張彥遠的論述,言簡意賅,已經包含了六法中前四法的全部內容及其相互之間的主次因果關係。繪畫象物,立意為本,求其生動,全其神韻,用筆是關鍵。否則,不得其形,難有其彩,骨氣神韻,從何談起。在《歷代名畫記》卷二之《論顧陸張吳用筆》文中,說顧愷之的畫跡用筆,“緊勁聯綿,循環超忽,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十分清楚地闡述了繪畫立意與用筆的因果關係及其重要性。六法之五,張彥遠說“至於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言及本質,為後世歷代名家所宗。六法之六,張氏說“至於傳模移寫,乃畫家末事。”此說符合事實。因為身為畫家,當以銳意創新為要務。
總之,唐張彥遠完全贊同謝赫“畫有六法”的立論。不僅解讀評論六法精練透徹,妙語時出,而且以六法為準則,品評唐代及其以前朝代的繪畫名家。如上述卷一張氏論六法文中說“自顧、陸以降,畫跡鮮存,難悉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跡,可謂六法俱全,萬象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

研究方向

書畫,鑑定和文物展覽的內容設計。

著作

戰國秦漢隋唐宋元墨跡戰國秦漢隋唐宋元墨跡
《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書畫鑑定)》辭目
《館藏法書大觀》第十二卷——《戰國秦漢隋唐宋元墨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