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讓(呂洞賓之父)

呂讓(呂洞賓之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呂洞賓之父,呂洞賓為他的第三個兒子。祖父呂延之,父親呂渭。

基本介紹

  • 本名:呂讓
  • 別稱:呂洞賓之父
  • 所處時代:唐代
  • 出生地:不詳
  • 出生時間:不詳
  • 主要成就:海州刺史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生平,

個人簡介

柳宗元與呂洞賓都是唐代,又都是河東籍的名。一個是出名的文學家、政治更動家,一個是被神話了的道教祖師,二在中國文明史上都據有一席之地。可是不為知的是,兩家還有親戚相干;論輩份,柳宗元是呂洞賓的表叔,而呂洞賓則是柳宗元的表侄呢。

個人生平

據明王樞詳《列仙全傳》及河南新安《呂氏家乘》等典籍記載,呂洞賓原名呂岩,又名呂煜,是呂讓的兒子。唐代河東呂氏是個眾族,世代書香,歷朝仕宦。呂讓的祖父呂延之,曾任浙江東道節度使;父親呂渭曾任禮部侍郎、潭州刺史,生有子:溫、恭、儉、讓。《唐書·呂渭傳》歌詠“溫文體富豐,有丘明、班固之風”“恭、儉皆至侍御史,讓至太子右庶子,皆有美才”。呂讓有五個兒子,其中第三子呂煜,即是呂洞賓。呂煜落髮修道,初改名呂岩,後又改名為純陽子、呂洞賓。呂渭的繼室、呂讓的母親柳氏夫為宗元之堂姑。故與呂洞賓為表叔侄相干。
呂洞賓,唐河中府永樂縣(今芮城縣)人,名岩(煜),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其故里在招賢里水竹墟。他的祖輩在唐朝皆為顯臣,祖父呂渭曾為禮部侍郎,父親呂讓曾為海州刺史。據20世紀30年代在河南洛陽首次發現、現仍完好保存在河南孟津縣平樂鄉翟泉村村民呂氏後裔第九十代世孫呂龍江家中的《呂讓墓志銘》記載,呂讓生有五子四女,呂洞賓為呂讓的第三子,據此推算,呂洞賓出生當在公元820年前後,這與《列仙全傳》和《辭海》等書謂其出生於公元798年不一致,有待進一步考證。因《呂讓墓志銘》系呂洞賓長兄呂煥撰文,四弟呂炫書丹,筆者淺見較為準確。
柳宗元與呂家相干特別很是親昵,與呂氏兄弟過從甚密。這除了兩家有親緣相干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原由,即呂氏兄弟中的老大呂溫,與宗元同為“余詳革新”的中堅物、王叔文個人的主要員。其時正值唐朝中前期,朝廷趨失足,內戰頻頻,水深熾熱。面對慘酷的實際,作為有良知的青年學問分子,他們配合參與了王叔文個人,推行了一系列對比有益於黎民的政治革新,罷斥贓官,作廢宮市,是以遭到大地主官僚與宦官個人的嫉恨。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柳州;呂溫也遭到宰相李吉甫的打擊,先後被放逐到嶺南的均州、道州、衡州,二末了都客異鄉。配合的志向、配合的戰役、配合的高低遭遇,使得二嚶嚶其鳴,相濡以沫。在呂溫生前,宗元撰有《與呂衡州論非〈國語〉》《寄道州呂八大使》等詩文互相酬和。在呂溫後,又撰有《祭呂衡州溫文》《唐故衡州刺使東平呂君誄》《同劉廿八哭呂衡州》《段秀才處見亡友呂衡州書跡》等詩文憑弔悼亡。除此之外,檢諸《柳河東集》,相關呂家兄弟的詩文尚有多篇,如《與呂恭論墓中石書》《呂侍御史恭墓誌》《祭呂敬叔文》《送表弟呂讓將進仕序》等等。綜以觀之,宗元與呂氏兄弟中溫、恭、讓三俱有文字往還。
在呂氏兄弟中,呂洞賓之父呂讓是年齡最小的一個,與柳宗元相差整二十歲,二接觸不是很多。現存文獻中,《送表弟呂讓將進仕序》是僅有的宗元寫給呂讓的一篇文字,也是與呂讓訣別的文字。此《序》作於元和五年(公元810年)。這一年柳宗元被貶永州已整整十載。歲首?年月,柳宗元應召回到長安,們揣摸他無望中斷放逐生計,不料卻再次被發落到更遠的柳州。在回京的長久子裡,小表弟呂讓造訪了違睽已久的表哥柳宗元。而此時呂讓剛十八歲,因承家訓,飽讀詩書,文筆恣肆,深得其時文士好評,故自鳴高興,打算列孰科考,在仕途上大展鴻猷。在赴考之前,特地造訪柳宗元,請他教導賜教。柳宗元在聽了呂讓的雄心狀志後警告他,要進入仕途發揮希望,完本身的宏願,沒有學問不行;有了學問,但短缺對景理會判決獨攬的才能也不行;既有學問,又擅長獨攬景,機緣不好亦不行。鼓舞他以結狀勤勉的態度,經由過程一步一步的致力,完本身經國濟世的傾向。言語後,柳宗元當即寫此文。關於此事,《呂讓墓志銘》中亦有記載:“故柳州刺史柳公宗元為序餞行,具道所以然經”。此次會面即柳宗元與呂讓末了訣別。不久柳即再次登上漫漫南行放逐之途,而呂讓次年即中鄉試,元和十年(815年)又中進士,時年3歲。元和十年(819年)十月五,柳宗元卒於柳州,享年7歲,是年呂讓7歲。
柳宗元固然是呂洞賓的表叔,但是二生前並未見過面。由於洞賓是呂讓的第三個兒子,後面有兩個哥哥,還有。元和五年,柳宗元為呂讓作序訣別時,呂讓年僅18歲,可能還未婚;元和十年宗元卒時,呂讓7歲,(我數學學的不好,但你也別騙我,五年時間呂讓沒大反而小了11歲,這個問題體育老師也知道不對。。)而呂洞賓此時髦在襁褓之中,也許尚未降生,是不可能見到柳宗元的。但是表叔侄兩,一個主動仕進,以才學貢獻社會,更動雖敗猶榮,著作名垂古今;一個退隱出世,濟世利,婦孺尊重,蜚聲海外,從而折射出歷史文明價值的多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