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坤墓

呂坤墓

呂坤墓位於商丘寧陵縣陽驛鄉呂墳村西北300米。史載,呂坤墓地北依大沙河,周圍柏樹數百畝,墓址占地5公頃(75畝),墓區36公頃(540畝)。墓為青磚砌築,上覆圓形土丘,周長30米,高3米多。整個陵園呈南北向長方形。墓前有石碑、石條幾、石桌、石凳、石蠟台、神道神道長200多米,兩旁有石人、石馬、石羊、大小兩隊石獅子、石牌坊等,造型生動,形象逼真,雕工精細,規模宏偉。對研究清代石刻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現墓地約3.3公頃,按照明朝皇帝敕修時的規模恢復了原貌。新的山門牌坊、捐款功德碑、石獸等氣勢恢宏,神道寬闊,柏樹環繞,蒼翠肅穆,寂靜幽深,空氣清新,景色旖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坤墓
  • 性質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址:河南寧陵縣陽驛鄉呂墳村
  • 門票:免費
  • 占地:墓區約540畝
概述,墓的介紹,呂墳的來歷,重修,關於呂坤,呂坤簡介,主要著作,延伸研讀,

概述

墓的介紹

墓為青磚砌築,上覆圓形土丘,周長30米,高3米多。
石碑石碑
整個陵園呈南北向長方形。墓前有石碑、石條幾、石桌、石凳、石蠟台、神道神道長200多米,兩旁有石人、石馬、石羊、大小兩隊石獅子、石牌坊等,造型生動,形象逼真,雕工精細,規模宏偉。對研究清代石刻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現墓地約3.3公頃,按照明朝皇帝敕修時的規模恢復了原貌。新的山門牌坊、捐款功德碑、石獸等氣勢恢宏,神道寬闊,柏樹環繞,蒼翠肅穆,寂靜幽深,空氣清新,景色旖旎。
2002年7月,呂坤墓被列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呂墳的來歷

呂坤去世後,據史載,安葬在鞋城村,其墓地被俗稱為呂墳。因呂坤墓制以及所占地為皇帝所封,所以有專賜守墓人看護。守墓人在墓附近居住,鞋城村逐漸被呂墳村取代。

重修

寧陵縣為明代著名思想家呂坤揭碑
2007年4月1日上午,寧陵縣縣委、縣政府和呂坤思想研究會在該縣陽一鄉呂墳村呂坤故里,為明代著名無神論思想家——呂坤 ,舉行隆重的揭碑儀式。來自國內外的呂氏後人、呂坤思想研究會呂世傑及專家學者及陽一鄉民眾和學生近三千人參加揭碑儀式。
呂坤,寧陵人,生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字叔簡,號新吾。他自幼聰穎,十五歲通五經,二十歲入縣學,考秀才第一;二十六歲中舉,三十六歲中禮部試,三十九歲殿試中進士,步入仕途。任山西襄垣知縣,升任吏部郎中,出任山東參政,升山西按察使,陝西布政使,山西巡撫,刑部右、左侍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卒於故里,誥贈刑部尚書,終年83歲。
呂坤不僅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還是傑出的思想家。 呂坤一生,著有《呻吟語》、《去偽齋集》、《實政錄》、《小兒語》等。他的著作,貫穿古今,見解精闢,篤實切近,適時濟用。因而,一書之成,“官吏士民鹹翹首跂踵急先睹之為快。”可見其影響之大。 他在經濟思想上的建樹,在學術思想上對理學末流的批評,在政治上對封建專制弊端和仕宦心態的分析、批判,以及“公論出於學校”的議會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在倫理道德觀上對陳舊迂腐觀念的批判和維護婦女權益的新思想,以及他講求“實用”、“事功”的實學思想,都在歷史上產生有積極的進步影響。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就在於開啟了明清之際救世啟蒙思潮的先河,並是這一進步思潮中的一位有代表性的重要思想家。
寧陵縣縣委、縣政府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名縣,深深挖掘呂坤思想,讓其發揚光大,成立了呂坤思想研究會。在撥付專款的同時,發動各界人士為修復呂坤墓進行捐款。現修葺一新的呂坤墓地莊嚴肅穆,兩行挺拔的松柏緊緊環抱,占地四百多畝。石甬兩旁新立的石人、石馬、石桌等巍然屹立。呂坤墓紀念碑上正面撰刻有呂坤的生平和其光輝思想。修復後的呂坤墓地,吸引了呂坤後人及中外呂坤思想研究者及海內外遊人紛紛前來瞻仰、悼念及參觀遊玩。

關於呂坤

呂坤簡介

呂坤,字叔簡,號新吾,自稱抱獨居士,商丘寧陵縣人,官至刑部右侍郎和左侍郎,卒後贈刑部尚書。明萬曆年間天下“三大賢”之一。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最著名的著作為《呻吟語》、《實政錄》、《呂坤全集》,成為教育後人的經典式著作。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呂坤生於寧陵縣。呂坤天資聰穎,6歲入學啟蒙,15歲作《夜氣銘》、《招良心詩》。25歲中秀才第一,嘉靖十年(1561年),26歲中舉,萬曆二年(1574年),39歲中進士,初為裹垣知縣,因政績卓著,調大同,征授戶部主事,歷郎中。遷山東參政、山西按察使、陝西右布政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四。居3年,召為左僉都御史。歷刑部左、右侍郎。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六月八日,卒於寧陵故里,享年八十三歲,是一位海瑞式清官。

主要著作

《呂坤全集》、《實政錄》、《呻吟語》

延伸研讀

重修呂坤墓碑記
坤,嘉靖十五年(1536)十月十日生於開封府寧陵縣;初字順叔,改字叔簡;別號新吾,晚號抱獨居士。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詩人。 呂坤自幼聰穎,六歲從里師讀書,十五歲通五經,作《夜氣鈔》、《招良心詩》。二十歲入縣學,考秀才第一。二十六歲中舉,河南鄉試第三。三十一歲參與創修《寧陵縣誌》,推為主筆。三十六歲中禮部試,三十九歲殿試中進士,步入仕途。歷任山西襄垣、大同知縣、吏部郎中、山東參政、山西按察使、陝西布政使、山西巡撫、左僉都御史、刑部右、左侍郎。
呂坤居官強調“實心實政”,關注“民生國計”,為政清廉,執法公允,裁抑豪強,同情百姓。他從襄垣調大同走時,大雪紛飛,百姓頂香捧像相送幾十里。知大同,禮部左侍郎王家屏為姐夫命案說情,呂坤不阿權貴,答道:“獄已成,不可反。”時人稱為“天下第一不受囑託者!”任職山東,設立社學,崇尚文教;創冬生院,撫恤孤殘;實政惠民,齊東大治。巡撫山西,養將材,募勇略,築敵台,增屯堡,平復孛拜、火酋叛亂,建立奇功。任京官四年,在董范之議、朝鮮之議、石門之議上堅持民意;時皇帝荒淫,“久不視朝”,工商交困、民不聊生。萬曆二十五年,呂坤冒死上《憂危疏》,針對採礦、采木、擴造、吏制、法制等時弊,直陳憂危,匡政救時。但“疏不入報”,戴士衡等乘機誣告,他憤然辭官歸寧。呂坤居官有善政、立朝有大節,時與沈鯉、郭正域齊名,並稱“天下三大賢”。
呂坤為弘揚孔學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精神,辛勤著述,倡明實學。居官時撰有《僚友約》、《鄉甲約》、《風憲約》、《刑獄》、《明職》、《安民實務》、《行軍須知》等;辭官後著有《省心記》、《身箴》、《交泰韻》、《陰符經注》、《續小兒語》、《宗約歌》、《家禮疑》、《家禮翼》、《實政錄》、《去偽齋文集》、《綱目是正》等書。
呂坤以“救時為要務”,以“愈人為己任”重教興學。二十歲為塾師,著《好人》、《閨戒》、《小兒語》蒙學;從政後,既興辦學校,又撰《僚友約》、《明職》、《安民要務》、《行軍須知》等教育官吏、將士;任京官,與鄒、周論戰,批判王學末流、程朱理學,維護儒學正統;歸寧講學,與東林,復社時賢縱論時弊,切磋學問,一時名士雲集。
呂坤是現實主義詩人,有獨特的詩詞理論,並創作大量上乘詩詞作品。他說:“詩辭要如哭笑,發乎情之不容已”,“詩詞文賦都要有個憂君愛國之意,濟人利物之心”,寫真實情感,反映社會現實。呂坤詩詞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會黑暗,如《靳莊行》、《毒草歌》、《圍裙詞》、《官府來》等詩被清代、近代人評為“明之《三吏》《三別》”,在明代詩壇占一席之地。
呂坤學綜百家,對歷史、經學、音韻學、醫學、哲學等都有獨到研究,其哲學思想為唯物主義“氣”一元論,他認為“天地萬物只是一氣聚散”;“氣”是運動變化的,“氣化無一息之停”;變化過程是連續漸變的,“天地萬物只有一個漸”,毛澤東說呂新吾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家,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反對鬼神和厚葬迷信思想,臨終遺命:“衣衾僅周身,不重襲,不?含,一毫金珠不以入棺,不動鼓吹,不設宴飲。風水,陰陽、僧道家言一切勿用”。
萬曆四十六年(戊午,1618)六月八日,呂坤卒於寧陵家中,終年八十三歲。誥贈刑部尚書,諭賜祭葬,葬於寧陵縣城西北鞋城村後。墓前神道有三道門:南北二門為牌坊,中間為門樓,均刻“敕修”。神道兩側有石人、石馬、石羊等;墓前立碑兩通,碑前是石制香案、香爐、蠟台。建國後,墓區屬林場,三道門是大躍進修水閘拆掉,其它石器為文革中毀壞,墳墓僅存。二00五年四月,寧陵縣呂坤思想研究會成立;全會同仁努力工作,各方捐款樂從,修路、立碑、樹坊等進展順利,現墓復舊觀,立碑是記,以垂久遠。
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