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飛(上海套用技術學院老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他是一名教師,曾經獲得“上海市育才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飛飛
  • 屬於:一名教師
  • 曾經獲得:上海市育才獎
  • 獲獎作品:《母與子》
人物概況,人物成就,教學成就,作品獲獎,人物故事,《解放日報》:將特殊材料雕琢成為藝術品,9年悉心培養185名聾人大學生,

人物概況

人物簡歷
i
[
2

人物成就

教學成就

2004年獲“上海市育才獎”;
2005年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一位);
2005年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第二位);
2006年“文字設計課程”獲:“上海市精品課程”(第一位);
2009年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一位);
2009年獲上海市高校教學名師稱號;
2009年獲上海市優秀教師稱號。

作品獲獎

1999年
在德國紐倫堡套用科技大學藝術系展覽大廳舉辦個展
2000年
作品《母與子》入選上海水彩粉畫藝術展
2001年
作品《歡慶》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80周年上海美術作品展
2002年
作品《威尼斯的印象》入選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2006年11月
藝術與設計學院教師吳飛飛與學生周亮的三件海報設計作品:《城市與鄉村的互動》、《多元文化的融合》、《 culture 》入圍“迎接 2010 年世博會上海國際海報大賽”。
2007年9月
作品《多元文化的融合》(海報)入選“上海-台北-香港-深圳城市海報展”。該作品被上海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收藏
2007年12月
作品《金婚慶典》(海報)獲得07“和諧中國公益設計大賽”三等獎,此次大賽由中國產業設計協會主辦
2007年12月
作品《2010世界共舞上海》(海報)入選“世博想像” 上海美術大展、設計藝術展,本次展覽由中國美協主辦
2007年12月
作品《2010世界共聚上海》(海報)入選“世博想像”2007年上海美術大展、設計藝術展。07年12月23日,文匯報就本次大展展前介紹作品之一。
2008年8月
作品《感謝社會》(海報)獲得08“東方之星藝術設計大賽”銅獎。(上海市包裝協會主辦)
2008年10月
作品《金婚慶典》(海報)獲得08“中國之星設計藝術大賽”優秀設計獎。(中國包裝聯合會主辦)
2008年8月
作品《除夕夜》(海報)獲得08“中國元素國際創意大賽”入圍獎。(中國廣告協會主辦)
2008年12月
作品《感謝社會》(海報)獲得08“東方之星藝術設計大賽”銅獎。(上海市包裝協會主辦)
2009年8月
作品《回家》(海報)獲得“優秀設計獎”。
2009年12月
作品《澳門回歸十周年國際海報展》(海報)“入選”。(澳門是政廳、澳門平面設計師協會主辦)
2009年12月
作品《和諧福到》(海報)在09“上海藝術設計創新大賽”中獲得“入圍獎”。(上海市包裝協會主辦)
1.《Dialogue of East and West》獲得德國“2012傳媒紅點獎”;
2.《livevil》2012“烏克蘭第八屆國際海報三年展4thBLOCK”;
3.《Talk over》2012“烏克蘭第八屆國際海報三年展4thBLOCK”;
4.《Environment Sorrow》2012莫斯科第十屆GOLDEN BEE雙年展;
5.《城市韻律之四》入選由中國設計師協會主辦的“2012創意中國·第六屆全國設計藝術大獎賽”,並獲得“二等獎”;
6.《中西雙喜禮煙》入選由中國包裝聯合會主辦的“2012東方之星香港永發杯包裝設計大賽”,並獲得“銅獎”;
7.《城市韻律之三》入選由中國設計師協會主辦的“2012首屆全國平面設計大展”;
8.《城市韻律之二》入選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上海美術大展·2011上海設計展”;
9.《地震》入選由中國包裝聯合會主辦的“2011中國之星設計藝術大賽”,並獲得
“優秀獎”;
10.《城市韻律》入選由中國包裝聯合會主辦的“2011中國之星設計藝術大賽”,並獲得
“優秀獎”。

人物故事

《解放日報》:將特殊材料雕琢成為藝術品

線條、色彩、構圖、模型……聾人大學生俞錚身處的這個世界儘管無聲,但同樣色彩斑斕,充滿意趣。俞錚是上海套用技術學院2009屆學生,即將畢業的他正在一家文化藝術公司實習。他參與的世博會場館初步設計方案參加投標後入圍,現正和同事們緊鑼密鼓展開深入設計。在這家公司實習了兩個月,老總誇他“專業素質好,肯吃苦”。
在上海套用技術學院,一批批聾人學生在學校精心雕琢下,努力成才,走向社會。2000年,該校在全市高校率先開辦了殘疾人高等教育,招收聾人學生。九年來,學校聾人大學生的藝術設計作品,參加國內外藝術作品大賽和大展,獲得50多個獎項;九年來,學校培養了100多名本、專科聾人畢業生,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鼓勵聾人學生與普通人同台競技
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文明和教育進步的重要標誌。聾人大學生需要怎樣的教育?上海套用技術學院從校領導到教師達成共識:聾人高等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體現社會對殘疾學生的關愛,更要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為他們提供與健全學生相同的高質量教育,幫助他們成功走向社會。學校根據聾人大學生的特點,制定了以視覺傳達設計為主、裝飾藝術設計為輔的培養計畫。
吳飛飛老師印象深刻———她給首屆聾人學生上包裝設計課時告訴大家:“好好學習這門課,老師會推薦你們設計的作品參加包裝設計大賽。”但是,學生反響並不熱情,“其他學生得獎也很困難,何況我們?”吳飛飛給他們打氣:“你們不比其他學生差,只要努力,同樣可以把夢想變為現實。”
聾人學生小王,家境貧困,一直挺自卑的。吳飛飛讓小王在電腦上設計水果糖包裝盒,她漫不經心地選了幾個色塊,上麵點綴了一些小星星。就是這些色塊,讓吳老師眼睛一亮,發現這位學生很善於捕捉色彩的韻味,鼓勵、啟發小王大膽創意。創意理念難以用手語表達,師生倆就通過寫字交流。一個字如何排版,老師與正常學生交流,幾句話就能說清;但是“筆談”方式要十幾遍、甚至二十幾遍才能講明白。在老師精心指導下,小王的糖果包裝設計獲得“華東包裝設計大獎賽”銀獎,同班還有三位學生的作品獲優秀獎。
聾人學生得獎,為學校爭得了榮譽;更重要的是,激發了這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讓他們漸漸樹立起主動參與社會公平競爭的自信心。學校軍訓、文藝表演等活動,聾人學生也都積極參與。
(上接第1版)每屆新生軍訓匯報展示,在教官手勢指揮下,聾人學生完成一個個漂亮的佇列動作,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特別關愛給特殊學生
勵志的同時,特殊學生也需要特別關愛。
聾人學生的課堂上,有兩種上課模式:一種是專業老師用手語教學,另一種是由專業老師和手語老師共同開展教學。學校還創設了健全學生與聾人學生“一幫一”結對形式。聾人學生有疑問,課後可以向他們的“對子”請教;幾個“對子”也可以組成創意小組,相互討論中碰撞出創意的火花。這樣,既可以在學生中營造互幫互助的好風尚,也可以幫助聾人學生提高溝通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為今後進入設計領域做好心理準備。
一些家庭特殊的聾人學生,得到學校更多關懷。學生小林是個孤兒,進校後經常被寢室同學投訴“偷東西”。老師從最基本的遵守社會公德教起,再教他如何管理社會和好心人捐贈的財物,如何培養責任意識,幫助他樹立健全人格。
去年,小林面臨畢業,但他一直拖著不找工作。老師與他談心後得知,小林是不捨得離開學校這個大家庭。老師教導他:“你是大孩子了,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老師和學校會永遠支持你……”經老師推薦,小林進入一家連鎖酒店做宣傳策劃工作。離校前,學校特地為小林開了歡送會;老師還買來新衣服,將小林打扮一新,鄭重地把他“託付”給社區的指導老師。
歷屆聾人學生就業率100%
近日,中國包裝聯合會的一位負責人給上海套用技術學院老師打來電話:“你們學校10位聾人學生參加本屆中國包裝藝術設計大賽,都獲獎了。在原定獎項外,我將來學校為他們頒發‘精神鼓勵’獎。”
讓這位負責人動容的是這樣一幕:由於參賽作品不方便郵寄,聾人學生親手將自己的作品送到設在無錫的大賽組委會。他們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用筆寫下心聲:“我們不只是為了得獎,更重要的是參與,看看自己是否擁有和健全人一樣的專業能力。”
事實證明,聾人大學生的藝術感悟力和表現力不遜於其他學生。一家中外合資廣告設計公司到學院招聘平面設計師,拿走了30多份學生設計稿。經過篩選,公司留下了最優秀的3份,聾人學生小魏的設計稿就在其中。直到面試時,公司才知道小魏是殘疾學生。當小魏表示,他會比正常學生更加珍惜工作,更加努力工作時,面試官被打動了。到崗後,小魏很快融入了新的集體。
九年來,上海套用技術學院的聾人高等教育從專科拓展到本科,先後招收185名聾人學生。學校歷屆聾人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就業流向為藝術設計公司、網路公司、外貿企業和藝術家工作室等,不少畢業生在單位挑起大梁。學校2009屆聾人畢業生中,已有半數以上確定就業意向。
上海套用技術學院還打算積極創造條件,擴大聾人高等教育規模,拓展特教專業領域,把聾人本科專業從目前的藝術設計拓展到計算機、檔案文秘管理等,生源從本市逐步擴大到全國各地。

9年悉心培養185名聾人大學生

上海套用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吳飛飛副教授這兩天特別高興,因為08屆畢業生俞錚寫來了“報喜信”:這位聾人大學生的作品,競標世博會上海館室內展廳設計方案獲得了初步通過。
2000年,上海套用技術學院根據市委、市政府“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的要求,在全市高校中率先辦起特教(聾)班。9年來,學院的聾人高等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專科到本科的發展,至今已招收185名聾人大學生;現有3個本科班、在校生65名。據了解,今年畢業的聾人大學生,半數以上已有了就業意向。套用技術學院副院長劉宇陸教授說:“我們不僅要為聾人大學生提供與普通大學生一樣的教育,還要讓他們能像正常大學生一樣,在社會上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創造獲得自豪感。”
如今,套用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特教班裡,已走出100多名像俞錚這樣的聾人大學生,在各自的崗位上體驗著工作的樂趣。
MSN對話幫助互動
在普通高校里為殘疾學生開設高等教育,為他們提供與健全人完全一致的課程,讓他們完全融入大學生活,這在上海教育史上前所未有。
學校領導慎重考慮後,決定在藝術設計學院設特教班,接納聾人大學生。但問題隨之而來:學生聽力存在障礙,上課怎么辦?
聘請手語翻譯隨堂上課,當然是最佳解決辦法。不過,四個年級的特教班,只配備了兩名手語翻譯——對此,一位老師解釋:“並沒有別的原因,只是,我們考慮這些同學遲早要走向社會,那時他們身邊不會有手語翻譯。”
這樣的幫助和促使學生融入普通人圈子的努力,自特教班成立伊始便貫穿始終。普通學生與特教學生“一幫一”結對,就是專門設計的活動。學校還為普通學生開設手語課,力圖在校園中創造交流的便利和氛圍。一種被稱為“MSN講堂”的教育手段,也在師生互動中誕生——網上交流可以加快解決問題的速度,MSN對話使用文字表達則可彌補聾人學生的缺憾,“他們打字、發簡訊,比我們快很多呢!”一位教師說。
9年辛勤耕耘,終於得到厚報。套用技術學院特教部的“聾人高等特殊職業教學的創建與發展”課題項目,獲得了上海市教委教學成果一等獎。
“激將法”喚起自信
“第一次要求學生參加設計比賽,他們雖然說不出話,但臉上明顯有抱怨。”吳飛飛老師憶起2002年鼓動學生參加全國競賽時的尷尬場景:“他們覺得要和普通人在同一起跑線上比賽,太苛刻了。”
情急之下,吳飛飛撂下狠話:“不要老認為自己是殘疾人!你們只不過聽力有障礙!”“殘疾”,在此時此地,是一個異常敏感的字眼。
“激將法”奏效,學生們決心參賽,結果則非常出人意料:一名同學奪得了銀獎!“這是行業內最高級別的比賽,上海參賽者只拿到兩個銀獎。”此次獲獎後,聾人學生參加此類比賽,再也無須動員。到目前為止,特教班已奪得國際國內各類比賽獎項54個。
今年的中國包裝藝術大賽,特教班選送了10件作品,無一例外全部獲獎。賽事主辦方感嘆之餘,急欲尋找“答案”。紙片攤開,只見學生寫道:“就是想看看自己是否具有與普通人一樣的能力。”所有人的眼睛都濕潤了。事實證明,通過學校悉心培養,聾人學生對於視覺藝術設計的感覺,絲毫不比普通學生乃至專業設計師遜色。
學生在專業上的自信,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前兩屆有個學生找了個特別漂亮的女朋友呢,而且對方是健全人,我們聽說以後,都特別欣喜。”
始終努力證明自己
9年來,上海套用技術學院培養了六屆全日制聾人大學生。在社會各界的關心與幫助下,特別是在上海市殘聯就業指導中心的具體協助下,這些聾人大學生的就業率達到100%。其中6名畢業生在本市的專業設計公司擔任了要職。
“以前,學生們覺得能找到工作就不錯了,但瞧著師兄師姐們的工作業績,開始對自己有要求了。”吳飛飛說,“有一次,我們通過殘聯將一個同學安排到酒店做點心。結果她發簡訊給我,說藝術設計白學了。後來安排她插花,才稍微滿意些。”
裝飾藝術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王融安,眼下已被劉維亞大師工作室錄用,在試用期間,工作室對他的評價是“優秀”,他的表現超過了和他一起被錄用的普通大學生。
在學院的學生成果展廳內,一尊學生的課堂雕塑作品引人注目:“他”左手上舉,拳頭緊緊貼住耳根;嘴張成大大的圓形,似正在吶喊。
是的,他們聽不見,但他們渴望被聽見;他們說不出,但始終在努力證明自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