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錫卿

吳錫卿,安徽歙縣昌溪村人,生於1876年春,祖上為安徽茶商世家,兄弟6人,吳錫卿排行老四,1887年舉家前往北京,初夏創辦吳裕泰茶棧,由吳錫卿出任總管,幾十年後才改號吳裕泰茶莊。吳家先後在城裡城外開了8家大小茶莊,後來發展到11家,他們是:崇文門內“乾泰聚”、“福盛”、“吳鼎裕”茶莊,“吳鼎裕”即今崇文門菜市場舊址,專門經營高檔茶葉,供豪門顯貴享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錫卿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歙縣昌溪村
  • 出生日期:1876年春
  • 職業:茶商
人物介紹,創業成果,作家敖歌點評,

人物介紹

廣安門內的“協利”,西單北大街的“吳新昌”,東單的“信大”,清河的“吳德利”,通縣和天津的“乾泰聚”分號和“裕勝”茶莊等。
吳錫卿曾任北京市京師茶行會會長長達十年之久,被認為是百年老店吳裕泰茶莊的創始人,於1930年逝世。

創業成果

《吳裕泰茶莊》:自創建之日起至今,一直坐落在東四北大街44號。其時占地20多畝,高門大院,能同時進三輛大車,共有8個院落,100多間房子,為花園式建築,分為客房,庫房,加工拼配室,營業店堂等。那時,茶莊主要從安徽、福建、浙江等地進茶,一般是經大運河到通縣,再用大車進東直門,到北新橋。那時吳裕泰茶棧的電話是:北局,1928。現為64041928,歷經百年,主號未變,現在王府井吳裕泰茶文化館,展有一老顧客捐獻的早年吳裕泰茶棧茶葉筒可作證明。
吳裕泰最早的牌匾是吳錫卿用五塊銀圓,請清末老秀才祝春年寫的,稱《吳裕泰茶棧》,書法不俗。這塊匾在北京掛了幾十年,公司合營時,吳裕泰茶棧改為《吳裕泰茶莊》,文革時北新橋地名被改為紅日路,吳裕泰也更名為“紅日茶店”(為豎牌),直到1985年才恢復老字號,是請中央民革委員馮亦吾老先生題寫的,黑地金字的橫式牌匾,沿用至今。
1994年,茶莊進行翻擴建,營業場所由原來的50平方米增加到80多平方米,店堂寬敞明亮,店內懸掛著天津炎黃畫院贈送的大幅國畫,《陸羽品茶圖》。次年,建成與茶莊一壁之隔的《吳裕泰茶社》,著名書法家劉炳森,欣然命筆題寫匾額,1995年金秋時節,茶社開筆會,劉炳森、胡潔青老人、李濱聲,蘇適、米南陽,留下了墨寶。
當時的吳裕泰茶棧,就以拼配花茶為經營特色,開始是自己窨制,後一律在產地窨。安徽的名茶不少,祁門紅茶,安徽屯綠,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享譽中外,但那時北京的老百姓喝不起這些名茶,大多喝花茶,吳裕泰拼配的茶基本上是大眾化的,所以生意一直很興隆,在北京茶行中獨樹一幟。
新中國成立後,吳裕泰這個百年老店又獲新生,1955年底,公私合營後,更名“吳裕泰茶莊”。1995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以“中華老字號”稱號。

作家敖歌點評

據說老舍創作《茶館》就是以吳裕泰茶莊為基本線索而創作成功的,在他的《茶館》公演時還有一些時間會掛出“裕泰大茶館”這麵館旗。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這個名字的館旗就沒有掛了。但再後來的電影《茶館》里又飄起了“裕泰”兩個字。有些事是想不得的,一想就會有許多的話題,如果老舍當年真是以“吳裕泰”之名創作《茶館》的話,那么,今天的“老舍茶館”就得每年向吳裕泰茶莊拜年了。
按照中國傳統起名方式,當年“吳裕泰”起名不外乎是以自家姓氏為頭,再圖個富裕安泰的意思進去就行了。這是我國長期以來最簡潔的起名方式,不會有好深奧的學問在裡面。
徽茶商在我國堪稱一絕,據統計,在我國現存的茶行業“百年老店”中,徽商所創的百年老店保存至今為全國之最。比起蜀茶商、浙茶商、閩茶商強大得多。
對於吳錫卿這人,他就不如謝正安那樣有諸多史書記載,相關傳說也不見多數。向來高調的徽商在他這裡就找不到高調的名頭。這一點,我們從其現在的掌門人孫丹威那裡也找不到一絲痕跡。可能是市場經濟的需要,再低調下去,肯定對企業發展不利。但一改主業花茶和綠茶風向標,而走別的茶品可能會為吳裕泰茶莊造成一些負面影響。現在可能還看不出多少苗頭,不久的將來就難說了。
一塊響噹噹的百年品牌,是不可以隨隨便便就改變了發展屬性的,從市場經濟學的角度看市場是正確的。但同樣從市場經濟學的角度看過去和將來,那就大錯特錯了。只看現在的市場不著力於保護和宣揚自身傳統優勢和主打家業產品,主動放棄實為發展之大忌。將一些團茶磚茶等低端產品放入企業主體動脈,非要硬起頭皮廣告“好”字,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什麼也不是的市場趨勢。那時的那時,後悔只會讓強大的對手處於搞笑中。
作為我們茶人引以驕傲於世界的“吳裕泰”,祝她不要因為一時的行業不良風氣而與科學和百姓生活離得太遠太遠,對手正虎視眈眈坐在店外饞涎欲滴地守望著的。
要我說啊:茶,還是綠色的好。
感謝敖歌先生提供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