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炯(細胞信號傳導技術領域科學家)

吳炯(細胞信號傳導技術領域科學家)

吳炯,男,1964年12月出生於湖北鄂州,著名的子細胞生物學家,江蘇省雙創計畫引進人才以及創新團隊核心成員,曾任全球著名的McGill大學教授。目前擔任眾森源生物技術(江蘇)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和理查羅伯茨生物科技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同時兼任浙江理工大學特聘教授職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炯
  • 出生地:湖北鄂州
  • 出生日期:1964年
  • 職業:細胞信號傳導技術領域科學家
個人經歷,主要成果及榮譽,所獲成果,所得榮譽,出席活動,

個人經歷

吳炯於1984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醫學系,獲醫學學士學位。在大學期間吳炯深得我國著名病理免疫學家趙修竹教授的賞識,在趙教授的指導和推薦下,出版了2本學術專著,同趙教授一起共同發表綜述論文10餘篇,並獲湖北省優秀大學生科研成果二等獎。現在市場上的抗癌藥物“白介素-2” 的中文名就是由他在此期間命名的。他還被邀請在第一屆全國分子免疫學術研討會上作大會主題報告。本科畢業後他考入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師從著名細胞生物學家姚錱院士,攻讀細胞免疫專業碩士學位。在姚先生和葉敏教授的指導下,在國內首次建立了小鼠體外抗體免疫應答系統,其研究成果論文在第3屆亞太細胞生物學大會上被評為優秀青年科學家論文。198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考入南京大學師從著名學者、國家863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委員朱德煦教授攻讀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同時在法國健康醫學研究院(INSERM)Joseph.K.Han教授的聯合指導下,在闡明造血幹細胞向巨噬細胞分化形成過程中的分子機制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並獲得第15屆國際生物化學大會優秀青年科學家獎。此外他也是國內腫瘤免疫治療的先驅,最先將腫瘤LAK和TIL免疫活性細胞療法介紹到中國。同時提出了“免疫活性細胞-細胞因子-生物反應調節劑綜合套用”的新型腫瘤生物治療戰略。
1990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後,協助朱德煦教授組建國家生物醫藥工程重點實驗室。1991年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在Howard Kuramitsu教授實驗室,他發現了Streptococcus Mutant 細菌中G蛋白介導的細胞信號信號傳導通路,並設計藥物通過抑制該信號傳導途徑從而殺滅細菌,進而建立了一種新型抗菌理論,並為後來的腫瘤分子靶向治療提供了先驅性的參考範例。
1995年受聘於加拿大McGill大學附屬總醫院Barry Posner院長的專業助理。同時任醫學系教授職務,在這期間主要從事Ⅱ型糖尿病發病機制的研究工作。同時與四川輝陽生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領導超級干擾素的研發工作,並成功將其市場化。其成果在第25屆國際細胞因子和干擾素大會上榮獲Ferid Murad獎。在成為McGill大學教授後不久,於2000年6月吳炯離開該校,參與組建美國細胞信號傳導技術(CST)公司,並擔任高級科學家職務。他所領導發明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特異性抗體製備技術一直是該公司賴以成長發展核心技術之一。在此期間,吳炯還參與了腫瘤靶標分子的鑑定和檢測以及分子靶向治療等一系列腫瘤前沿科學研究,其成果被美國輝瑞等許多國際著名公司所引進。由於在這一領域的成就和影響力,吳炯還被邀請到許多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如約翰霍傑金斯大學、美國國家腫瘤研究院(NCI)等以及一些學術大會如第四屆歐洲細胞信號傳導大會、西安國際細胞生物學大會暨中國細胞生物大會報告其科研成果。此外吳炯還擔任過著名的美國細胞套用公司資深副總裁。201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Yamanaka的獲獎之作iPS就是用吳博士領導該公司開發的原代細胞產品製作而成。並且,他還領導了與美國Medistem公司在治療用幹細胞藥方面的合作,其產品“人子宮內膜幹細胞”已獲美國FDA批准用於人糖尿病肢端缺血的臨床治療試驗。
此外,他還是許多政府和公司的科學顧問以及一些大學的特聘教授,其中包括美國UBI、Abgent公司、浙江理工大學、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地壇醫院等。
2012年4月,吳炯辭去了在國外工作,並邀請數名在美國著名大學擔任教授公司擔任重要職位科學家、高級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一起回國,同國內的幾位合伙人開始了他的科技創新之路,創辦了眾森源生物技術(江蘇)有限公司。並與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理查·羅伯茨博士合作創建了“理查·羅伯茨生物科技(中國)研究院”以及“江蘇省諾貝爾獎得主工作室”,擔任常務副院長。從而走上了從科學家向企業家轉型發展的科技創新之路。
考慮到國家的實際需要,吳炯在理查·羅伯茨生物科技(中國)研究院所領導的團隊主要集中於腫瘤的生物治療和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及藥品開發。研究院腫瘤細胞免疫治療團隊創造的“高活性自身特異性腫瘤殺傷細胞誘導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腫瘤免疫治療技術,比現行臨床套用的DC、CIK等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效果要強10倍以上,被很多腫瘤患者稱為生命的希望。另一方面,糖尿病已成為困惑國人的一大疾病,考慮到世界上許多糖尿病治療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吳炯領導的糖尿病研究團隊著力於研製一種完全無毒無副作用且高度有效的糖尿病防治藥物。通過與韓國科學家合作,吳炯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可大量生產高品質的安全有效降血糖天然產品——松醇(Pinitol)。大量科學研究證明,Ⅱ型糖尿病人往往不是因為體內胰島素的缺乏,其發病機制是由於對胰島素的不反應性,而這又是由於機體缺乏傳遞胰島素信號的第2信使(INS-2)所致。要治癒糖尿病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體內細胞胰島素的信號傳遞問題。松醇是合成負責胰島素信號傳導的第2信使(INS-2)的主要成份。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糖尿病科學家已證明給糖尿病人補充松醇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病人血糖濃度,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由於松醇的化學合成困難,只能從天然產物提取,以前由於生產技術的限制,松醇只能成為少數病人的“奢侈品”。吳炯領導的團隊與韓國科學家一道成功攻克了松醇的生產製備技術難關,運用其具有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目前可以大量生產高品質的松醇產品,為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帶來無限生機。

主要成果及榮譽

所獲成果

1. 在細胞生物學領域國際權威雜誌發表論文60餘篇;
2. 獲得美國和其它國家專利10項;
3. 領導團隊成功研發超級干擾素和白介素-2藥物;
4. 建立了一種新型抗菌理論,通過阻斷細菌細胞的信號傳導通路從而殺滅細菌;
5. 發明了一種新型抗體製備技術,可高效生產製備磷酸化抗體;
6. 參與建立美國細胞信號傳導技術公司,擔任高級科學家,該公司成為年產值超過億美元的國際主要抗體技術公司;
7. 領導美國細胞套用公司開發的原代細胞產品用於201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Yamanaka的獲獎之作iPS 成功製備;
8. 發明SuperimmuneTM技術可用於高特異性、高親和力抗體製備;
9. 發明新型單特異性抗體製備技術,可製備不同動物包括兔和人的單克隆抗體;
10. 發明液體晶片技術用於腫瘤的分子靶向診斷;
11. 發明了一種新型的肺癌靶向治療抗體藥物,建立了一種全新的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研發平台

所得榮譽

1990年:南京大學日本英松基金榮譽獎;
1991年:第十五屆國際生物化學聯合會青年科學家獎;
2005年:第二十五屆國際細胞因子和干擾素大會 Ferid Murad 獎。
2012年:江蘇省宜興市傑出科技領軍人物
2012年:江蘇省宜興市陶都英才獎A類
2013年:江蘇省雙創計畫引進人才、江蘇省創新團隊核心成員
2014年: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企業獎

出席活動

2009年7月4日至7日第十一屆中國細胞生物學大會在古都西安圓滿召開,CST資深科學家吳炯博士應大會邀請做大會學術報告。
2012年12月18日,“江大—眾森源”產學研基地簽約儀式暨吳炯教授報告會在會議中心第二報告廳隆重舉行,江蘇大學副校長程曉農、銀環控股集團副總經理王順良, 眾森源生物技術(江蘇)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吳炯教授、江蘇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克平、國際處副處長任曉霏、科技處副處長汪若塵等出席簽約儀式,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朱玲萍主持儀式。
第六屆世界癌症大會暨第四屆國際神經科技大會召開,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新垣、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中國科學院院士郭愛克、免疫細胞生物學家理查·羅伯茨生物科技中國(宜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炯、韓國科學院院士趙章熙、台灣科學院院士吳誠文、加拿大AEterna Zentaris公司總裁喬根·恩格、奧地利TissueGnostics公司執行長魯珀特·艾克、瑞士默克雪蘭諾公司副總裁布魯·奧斯瓦爾德等國內外重量級專家。
吳炯博士發起並舉辦了201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峰會2014年3月23日-24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中醫藥協會、中國針灸協會、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中國醫師協會共同主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竺,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出席峰會並致辭。峰會邀請到理查·羅伯茨(1993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和傑克·紹斯塔克(2009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等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及美國科學院院士史蒂夫·卡伊、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新垣等七位中美兩國院士圍繞國際生物醫學技術的前沿、生物醫學技術經濟學展望、中醫藥學現代生物醫學技術的套用與中醫藥的傳承創新、中醫藥發展的理論創新與產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主題演講,本次會議主題以演講及互動+分論壇的形式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大醫院、醫藥生物企業、研發機構及醫學院校的人員參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